山東濰坊:海陸“兩翼齊飛”,發出首度海上“綠電”
12月16日,山東(dong) 濰坊昌邑海洋牧場與(yu) 三峽30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範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並網,同天,三峽新能源昌邑柳疃陸上風電項目也順利並網,它啟用的8.5兆瓦風機創下國內(nei) 陸上風電單機容量之最,拉開了濰坊新能源產(chan) 業(ye) 海陸“兩(liang) 翼齊飛”的序幕。
在碧海藍天的萊州灣海域,昌邑海洋牧場與(yu) 三峽300兆瓦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範項目50台6兆瓦風電機組全部吊裝完成。
據了解,本次並網發電的兩(liang) 個(ge) 項目總裝機量35萬(wan) 千瓦,總投資約40.6億(yi) 元,年可發電約10.8億(yi) 千瓦時,年可替代標煤約33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0萬(wan) 噸。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同一天先後並網發電,所發出的電能在海陸集控中心匯集後通過220千伏架空線路並入山東(dong) 電網,對優(you) 化魯北、魯中地區能源結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
該項目風電場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升壓站,以2回220千伏海底電纜接入陸上集控中心。
三峽昌邑海上風電項目是山東(dong) 首個(ge) 海上風電與(yu) 海洋牧場融合試驗示範項目,也是山東(dong) 首批平價(jia) 海上風電項目之一。該項目通過立體(ti) 式開發實現集約化用海,構建“綠色經濟+藍色糧倉(cang) ”的新舊動能發展新模式,依托已建成的風機基礎,同步建設海洋牧場,在風機基礎周圍50米海域內(nei) 布置養(yang) 殖區,通過前期投放的2套海底觀測設備“定製化”礁石投放方案,為(wei) 魚類、貝類和藻類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產(chan) 卵場所。截至目前,海洋牧場已投放礁石約2000空方。
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所發出的電能經過海陸集控中心匯集後,在濰坊昌邑通過220千伏恒祥變電站並入山東(dong) 電網。
本次並網發電的兩(liang) 個(ge) 風電項目當年開工、當年並網,開創了平價(jia) 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速度的先河。為(wei) 保證項目能夠按期並網,國網濰坊供電公司成立“三峽昌邑海風技術專(zhuan) 班”,統籌電網規劃與(yu) 新能源規劃,科學開展風電接入方案分析,投資586萬(wan) 元擴建220千伏恒祥變電站,保障風電並網接入需求。在項目即將並網的關(guan) 鍵時期,組建由黨(dang) 員技術骨幹組成的並網服務小組,編製涵蓋出海保障、勘查檢驗、整改複核等內(nei) 容的作業(ye) 實施方案,多專(zhuan) 業(ye) 協同作戰、多業(ye) 務並行推進,為(wei) 項目並網贏得了寶貴時間。
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為(wei) 海上風電項目開展互感器試驗及電能數據采集裝置安裝調試工作。
記者從(cong) 國網山東(dong) 省電力公司了解到,濰坊地區目前風光新能源裝機容量734萬(wan) 千瓦,超過傳(chuan) 統能源裝機規模,占地區裝機總容量55%,預計年底總裝機將達到814萬(wan) 千瓦。據山東(dong) 省政府相關(guan) 規劃,預計“十四五”期間,山東(dong) 風光新能源裝機總裝機將至少翻一番,超過9300萬(wan) 千瓦。(王曉龍 郭鵬)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