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青春之歌(青春之聲)
剛曬幹的新黃豆、大個(ge) 的野生獼猴桃、新鮮的老樹核桃……點開“梁掌櫃”的短視頻平台賬號,樸實的畫麵配上幾句簡短的介紹,隴南深山的各色土特產(chan) 品一一映入眼簾。幾年前,在外打工的梁倩娟返鄉(xiang) 創業(ye) ,開起了網店,深入挖掘地方資源稟賦,通過“電商+農(nong) 戶”的形式,為(wei) 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打開銷路,幫助周邊300多戶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近年來,許多像梁倩娟這樣的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紮根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在越來越多的人眼裏,農(nong) 業(ye) 日益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成為(wei) 有吸引力的職業(ye) ,農(nong) 村正成為(wei) 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家園。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激勵各類人才在農(nong) 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隊伍”。青年是社會(hui) 最有生氣的力量,也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動力。近年來,隨著廣大農(nong) 村地區環境麵貌的極大改善,農(nong) 村的創新創業(ye) 環境持續優(you) 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響應號召,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火熱實踐,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國各類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超過1100萬(wan) ,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年輕人。廣袤鄉(xiang) 村,正在成為(wei) 年輕人創新創造的熱土,同時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對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的年輕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要有迎難而上的決(jue) 心。在鄉(xiang) 村闖出一片天地,不能靠一時的“頭腦發熱”,要有長期麵對困難、克服挫折的心理準備,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信心和決(jue) 心。近年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場上,湧現出許多青年模範代表,他們(men) 在農(nong) 村幹勁十足,遇到困難毫不退縮,坐上貧困戶家炕頭,談心交心挖窮根,把精準扶貧的路線圖細化為(wei) 每家每戶的施工圖;到處籌集項目、資金,修路、建橋、安路燈,讓村裏富起來、美起來;邁進帶貨直播間吆喝扶貧產(chan) 品,化身“網紅”幫群眾(zhong) 打開銷路……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年輕人,當學習(xi) 他們(men) 的決(jue) 心和幹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闖出一片天地。
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還要有放下身段的虛心。為(wei) 了改變燃燒牛羊糞效率低、不環保的現狀,藏族小夥(huo) 子次仁明久一次次向老一輩牧民“取經”,請教生活經驗,最終研發出適合高原使用的可再生燃料棒,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用上了清潔能源。年輕人思維活、腦子快,學習(xi) 能力強,而農(nong) 民群眾(zhong) 有著豐(feng) 富的生產(chan) 生活經驗。隻有把兩(liang) 者結合起來,以鄉(xiang) 親(qin) 們(men) 為(wei) 師,才能因地製宜,少走彎路,真正找到造福一方百姓的路子。
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更要有紮下根去的恒心。為(wei) 了縮小我國肉牛品種與(yu) 國外的差距,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牛遺傳(chuan) 育種創新團隊的朱波和同事們(men) 連續8年在內(nei) 蒙古烏(wu) 拉蓋牧區開展工作,晚上就借住在牧民家的帳篷裏。其團隊主導培育的“華西牛”,最終成為(wei) 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專(zhuan) 門化肉牛新品種。年輕人正處於(yu) 探索試錯的最佳階段,要找準目標不懈努力,在火熱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中錘煉本領、更快成長。
回望過去,無數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的年輕人,懷揣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為(wei) 改變鄉(xiang) 村麵貌貢獻了無悔的青春力量。新征程上,廣大青年要牢牢紮根鄉(xiang) 村廣袤土地,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奮鬥詮釋擔當,譜寫(xi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青春之歌!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5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