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12條規劃線路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發布時間:2023-01-03 10:26:00來源: 北京日報

  近日,市政府聯合國鐵集團正式批複《北京市域(郊)鐵路功能布局規劃(2020年-2035年)》,這是國內(nei) 首個(ge) 路市共同組織、共同編製、共同批複的超大城市市域層麵網絡規劃。規劃線路共12條,分為(wei) 14個(ge) 項目,總計約874公裏。近期重點推動城市副中心線、東(dong) 北環線等8個(ge) 項目的前期研究。

  形成“半環+放射”網絡布局

  “開往春天的列車”S2線、沿途風景如畫的懷密線、連接懷柔區與(yu) 城市副中心的通密線、飛速發展的城市副中心線……目前,北京已開通運營4條市域(郊)鐵路,市域內(nei) 運營總裏程約365公裏,共計24座車站。

  相比地鐵,市域(郊)鐵路站間距更大,速度更快,服務範圍也更廣,對北京而言,是服務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與(yu) 新城和跨界城市組團的重要交通方式。此次批複的《布局規劃》進一步聚焦城市高質量、多維度的交通服務,一方麵盤活既有鐵路資源,另一方麵提升長距離出行效率,帶動沿線發展,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按照“利舊優(you) 先、四網融合、廊道集約、多點錨固”的方案,《布局規劃》規劃12條線路,總計約874公裏。規劃形成“半環+放射”的市域(郊)鐵路網絡布局,其中“半環”串聯城市副中心與(yu) 多點新城,“放射”覆蓋雄安新區、天津、唐山等7個(ge) 主要方向,服務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疏解,促進城市沿廊道“簇軸式”發展。可以看到,規劃突破北京市域範圍,覆蓋北京市域主要空間走廊方向,有效串聯北京市域和跨界城市組團,充分預留係統拓展彈性空間,為(wei) 都市圈的一體(ti) 化發展奠定基礎。

  劃分通勤線路與(yu) 旅遊線路

  有快有慢,有張有弛。市民既可以在通勤列車上享受舒適便捷的服務,亦可踏上旅遊列車體(ti) 驗“車在畫中跑”的美好心情,市域(郊)鐵路的“雙重”魅力正在於(yu) 此。

  《布局規劃》明確,在12條規劃線路的14個(ge) 項目中,9個(ge) 項目為(wei) 通勤線路,總長約627公裏;5個(ge) 項目為(wei) 旅遊線路,總長約247公裏。“劃分通勤和旅遊線路,主要是結合城市空間結構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市規自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勤線路提供早晚高峰時段公交化服務,旅遊線路則重點提供生態涵養(yang) 區城鎮組團與(yu) 旅遊景區的交通出行,後者會(hui) 引入市場化運作,推出周末時段的特色化服務和整體(ti) 包裝,打造精品特色的旅遊服務。

  據悉,市域(郊)鐵路開通之初會(hui) 增加開行頻次,提升服務水平,增加簡易車站,以培育客流,近期聚焦高效服務、運力提升、用地集聚,遠期實現高質服務、四網融合、站城一體(ti) 。在運營管理方麵,市域(郊)鐵路與(yu) 城市交通力爭(zheng) 實現一卡通用、與(yu) 城市軌道交通實現安檢互信,進出站、站台候車等服務也將進一步便利化,方便乘客出行。

  近期重點推動8個(ge) 項目研究

  《布局規劃》提出,結合線路功能定位和運輸需要,近期將重點推動城市副中心線、東(dong) 北環線、新城聯絡線及市域(郊)通密線、京門線、京包線、門大線、京原線8個(ge) 項目、約526公裏的前期研究。

  打造軌道微中心,探索鐵路與(yu) 城市融合發展路徑,也是《布局規劃》的亮點之一。例如,霍營樞紐是本市批複的第一批軌道微中心之一,通過一體(ti) 化規劃設計實現站城融合、城市縫合,已成為(wei) “回天地區”軌道微中心建設及城市更新的範例。

  依托市域(郊)鐵路,本市將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整合城鎮發展空間。助力教育醫療、行政辦公等有序疏解,促進承接地發展;促進內(nei) 外功能區聯動,推動產(chan) 業(ye) 轉移和協作。《布局規劃》也有助於(yu) 推動首都功能優(you) 化,加強政治中心保障,引導過境交通疏解與(yu) 分流;完善文化中心服務,強化重要節點的聯通;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出行便捷度,改善內(nei) 外交通轉換效率;聚焦科技創新中心多樣化出行需求,優(you) 化職住聯通效率,提供高品質服務。

  隨著《布局規劃》獲批,北京市域(郊)鐵路發展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規劃引領發展的新格局逐步顯現。本報記者 陳雪檸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