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去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超16萬個 完成投資超26億元
據江蘇省住建廳消息,江蘇省持續推進“停車便利化工程”,用“新處方”破解“老難題”,在加強重點區域補短板緩解停車矛盾、推廣共享停車提高資源利用率、運用智慧停車方便群眾(zhong) 等方麵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全省2022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超16萬(wan) 個(ge) ,完成投資超26億(yi) 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上天入地”
補重點區域停車短板
常州市鍾樓區大量老舊小區建於(yu) 上世紀80至90年代,因停車泊位配建不足加上物業(ye) 管理缺乏,停車難、亂(luan) 停車、車輛違規占道等現象較為(wei) 普遍。自2021年起,鍾樓區對清潭新村、花園新村、白雲(yun) 新村等老舊小區內(nei) 的大板房集中整治,形成多塊閑置空地,這些閑置地塊被充分利用建成停車場,提供停車泊位2000餘(yu) 個(ge) 。常州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副局長蔣聯軍(jun) 說,此舉(ju) 有效解決(jue) 了老舊小區內(nei) 停車資源少、停車泊位配套不足等問題,同時改善了周邊路麵車輛任意停放的情況,緩解交通壓力。
“我省各地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把增加停車供給作為(wei) 優(you) 先重點目標內(nei) 容,改善老舊小區內(nei) 部及周邊交通與(yu) 停車狀況。”省住建廳城建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各地還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建設停車設施,將城市閑置地塊、高架橋下部空間改建為(wei) 停車場,挖掘城市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學校操場、人防設施等公共設施地下潛力,布局建設停車設施,建設機械停車庫(樓)增加停車供給,著力解決(jue) 學校、醫院、景區等重點區域停車矛盾。
2020年10月,無錫新吳區利用新吳實驗中學的操場地下空間建設江華路停車場,經過近兩(liang) 年努力,江華路停車場順利完工,家長、附近居民停車從(cong) “一位難求”到“有位有序”。“利用學校運動場的地下空間同步建設地下停車場,集約化利用土地資源,盤活空間存量,實現‘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了新吳區的停車配套設施。”新吳區城管局停車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地下停車場可提供410個(ge) 泊位,同時設置了公交車停車區域,供首末班公交車停車使用,大大緩解了公交車地麵停車場地的緊張狀況。
來自省住建廳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liang) 年,全省共新增公共泊位35萬(wan) 個(ge) 以上,大多數設區市機動車停車泊位與(yu) 機動車擁有量之比已達1.2∶1。
單位“開門”
21萬(wan) 餘(yu) 個(ge) 泊位“錯時共享”
2022年8月,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人防辦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有條件單位內(nei) 部停車場實行開放共享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規範停車開放共享工作,深入挖掘停車資源,推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內(nei) 部停車場對外開放共享。
9月初,省住建廳在省級機關(guan) 中率先帶頭“錯時共享”內(nei) 部停車場。省住建廳毗鄰月光廣場和寶地園、騰飛園、港龍園等眾(zhong) 多居民小區。“這些小區多建於(yu) 20世紀90年代,小區內(nei) 車位配比嚴(yan) 重不足,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居民停車訴求反映強烈。”省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省住建廳內(nei) 部共有89個(ge) 停車泊位,單位職工車輛130輛,自身車位緊張。但為(wei) 緩解周邊居民停車困難,最終拿出20個(ge) 車位共享給周邊1公裏範圍內(nei) 有夜間、節假日停車需求的車主,先由附近居民報名,再組織抽簽確定共享車主。車位包月共享,時間為(wei) 工作日18:30至次日8:00、周末及國家法定節假日,每月收費150元。“車位共享3個(ge) 多月來,車主都按時停放,運行良好。”
南京繼2021年推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開放8.5萬(wan) 個(ge) 共享泊位後,共享停車“朋友圈”仍在不斷擴大。南京市城管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葉彬說,南京2022年又新增3.1萬(wan) 餘(yu) 個(ge) 共享泊位,省住建廳、省人民醫院、省海事局後勤管理中心等省級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也紛紛加入,目前聯網南京市停車管理主平台的省級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共享泊位近1萬(wan) 個(ge) 。
目前,全省13個(ge) 設區市已全麵推動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內(nei) 部停車場對外開放共享,共享泊位數量超21.5萬(wan) 個(ge) 。省住建廳城建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下一步,我省將充分挖掘既有停車資源潛力,探索停車設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提高停車設施利用效率。省住建廳將指導各地各單位按照“能開放盡量開放”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開放共享停車泊位比例。
“智慧停車”
讓車位“流動”起來
江蘇省各地還大力推進智慧停車建設,精準治理停車問題。徐州、常州、蘇州、鎮江、宿遷等地都開發建設了停車APP、微信公眾(zhong) 號、小程序等,集成停車備案、違停執法、電子票務、決(jue) 策分析等係統功能,方便市民停車。據統計,目前,全省13個(ge) 設區市全部建成市級智慧停車平台,已有2818個(ge) 路外公共停車場、2450餘(yu) 條道路停車場接入智慧停車平台。
去年10月,無錫市婦幼保健院試點打造的“停車就診聯動”數字生活場景正式上線,實現掛號與(yu) 停車預約聯動。院內(nei) 設置30個(ge) 停車泊位作為(wei) 預約車輛停放區,院外的崇寧路停車場設置了100個(ge) 停車泊位用於(yu) 協同預約。市民打開“靈錫”APP,搜索無錫市婦幼保健院停車就診,填寫(xie) 個(ge) 人信息預約附近車位,預約成功後,可一鍵導航至婦幼保健院,直接駛入預約車輛專(zhuan) 用車道,停進指定區域,實現快速停車。
蘇州去年在行政服務中心、大型商圈和醫院周邊停車泊位試點智能地鎖、巡檢車、路牙機等新技術新設備,對383條收費道路進行了智能化改造。“運用地鎖感應設備、視頻抓拍,通過5G窄帶通信、物聯網等技術,可精準檢測車輛駛入時間,自動計時、計費,為(wei) 車主提供自助掃碼繳費、電子發票等便民服務。”蘇州市住建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道路實施智能化改造後,泊位平均周轉次數上升到7.4次,較以往人工收費管理模式提高近1.5倍,大幅提高了停車泊位周轉效率。
“目前全省各設區市已初步建立智慧停車平台,但主要針對公共停車場和道路停車泊位,公建、小區配建停車泊位未納入其中,智慧停車服務覆蓋麵不廣、係統功能不齊全,智慧停車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共停車配比有待優(you) 化,老城區及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停車矛盾有待進一步緩解。”省住建廳城建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下一步,我省將在繼續加大停車設施補短板力度和開展重點區域停車綜合治理的同時,加大探索、加快整合,持續提升智慧停車“一市一平台”功能,不斷完善車位預約、停車引導、共享停車、電子支付等新型服務功能,推廣電子支付平台,提升停車設施數字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務水平。(白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