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南:創新加強社會治理 確保大局安全穩定

發布時間:2023-01-04 16:10:00來源: 湖南日報

  2022年以來,湖南堅持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創新加強社會(hui) 治理,確保大局安全穩定,以湖南一域之安服務全局之安。

  創新基層治理,提高社會(hui) 治理效能

  郡縣治,天下安。2022年以來,全省上下積極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模式,不斷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hui) 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2022年初,常德市武陵區捧獲全國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全力提升群眾(zhong) 安全感和幸福感,武陵區的秘訣在於(yu) “政府搭台、全民參與(yu) 、社會(hui) 協同、科技賦能”——區、鄉(xiang) 、村三級綜治中心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網格化+”模式推動黨(dang) 組織延伸至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武陵誌願紅”“致善社工”等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提供優(you) 質服務,武陵區社會(hui) 治安綜合治理雲(yun) 平台實現指揮調度一體(ti) 化、應急處置協同化、風險防控智能化、管控服務精準化。

  領導包案製、“網格化+331”“問政慈利+信訪”……慈利縣創新推出一係列機製,通過辦理四把關(guan) 、質量三把關(guan) 、滿意二把關(guan) 、回訪一覆蓋、工作“零”失誤的流程,讓信訪業(ye) 務辦理更加規範有序,化解率達90%,群眾(zhong) 信訪問題能解決(jue) 在當地,2021年被評為(wei) 全國信訪工作示範縣。

  聚焦信訪突出問題,嘉禾縣通過“三抓三促”破題——抓體(ti) 係建設促進責任落實、抓源頭治理促進矛盾化解、抓要素保障促進常治長效,中央專(zhuan) 項工作交辦件審核化解率達100%,信訪“五率”等量化指標考核排名全省前列。

  洪江市以委托執法為(wei) 抓手,突出農(nong) 村交通違法集中整治,下放簡易程序執法權限55項,基本涵蓋了農(nong) 村常見的交通違法行為(wei) ,打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後一公裏”。

  保靖縣創新推行“險源、訴源、警源、訪源”四源共治模式,充分發揮黨(dang) 員幹部、人民調解員、平安建設專(zhuan) 幹和網格員力量,帶動實現172個(ge) 村(社區)四源共治工作組全覆蓋,實現“三降一升一少”目標——民商事訴件、非警務事件接警人次、縣以上信訪登記人次明顯下降,鄉(xiang) 鎮信訪矛盾糾紛化解調處數明顯上升,鄉(xiang) 鎮信訪積案明顯減少。

  統籌發展與(yu) 安全,維護社會(hui) 平安穩定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2022年以來,湖南將安全發展理念貫穿現代化建設始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湘潭市將森林防火作為(wei) 安全生產(chan) 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群防群治、人技結合,市縣兩(liang) 級財政先後投入1600餘(yu) 萬(wan) 元,更新預警、撲救等裝備,為(wei) 50個(ge) 重點鄉(xiang) 鎮(街道)、33個(ge) 重點村、10個(ge) 省級自然保護地和國有林場配發240米高揚程接力消防水泵等滅火救援裝備。

  作為(wei) 全省第一林業(ye) 大市,懷化市推動人防和技防協調聯動,大力推行林長製,創新搭建森林防火智能監控平台,實現森林火災全天候智能管護,實現“空中有衛星、山頭有監控、林下有巡防”的空天地立體(ti) 式監測模式,以科技力量守好茫茫林海。

  衡東(dong) 縣全麵推行“點位工作法”,將安全責任落實到點位,全縣分行業(ye) 分領域建立“安全鏈”,12名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擔任“安全鏈長”,並細化建立13個(ge) 方麵61條分鏈,由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安全分鏈長”,構建起全麵的安全責任體(ti) 係。

  邵陽市北塔區構建“一網格一消防”模式,明確每個(ge) 微型消防站由1名村(社區)黨(dang) 組織的班子成員負責日常管理,在街道組建黨(dang) 員專(zhuan) 職消防隊,在村(社區)配備網格消防員,每10棟樓配備1名樓棟消防員,每個(ge) 農(nong) 村院落配備1名院落消防員。同時,將消防工作作為(wei) 區級領導聯村重點工作之一,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基層消防隱患排查。

  防線前移,守護青山。攸縣全麵落實林長製,健全完善“一長四員”管護體(ti) 係,突出人防、物防、技防24小時不間斷聯防。強化防火宣傳(chuan) 、隱患摸排、火源管控三項措施,做到宣傳(chuan) “零遺漏”、摸排“零盲區”、管控“零缺位”。建立縣級領導“三聯三包”機製,明確縣級領導包鄉(xiang) 鎮(街道)、鄉(xiang) 鎮(街道)包村(社區)、村(社區)包組、組包戶、護林員包山頭。

  針對農(nong) 村建房質量安全問題,澧縣嚴(yan) 格培育工匠隊伍、嚴(yan) 格工匠從(cong) 業(ye) 管理、嚴(yan) 格房屋風格風貌管控、嚴(yan) 格施工過程管理、嚴(yan) 格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套“組合拳”下來,農(nong) 民建房的實用化、標準化、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記者 楊佳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