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恢複曆史水係縫合藍綠空間
記者從(cong) 正在召開的海澱區兩(liang) 會(hui) 上獲悉,2023年,海澱區將推進清河“七龍珠”計劃,先行啟動清河之源、清河之洲節點建設,恢複圓明園扇麵湖,完成南長河上遊生態治理工程,啟動南旱河生態治理工程,逐步恢複三山五園地區全盛時期的曆史水係格局,實現水映三山潤五園。
三山五園水網循環係統建成
三山五園是北京重要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曆史上三山五園泉水充沛,湖泊眾(zhong) 多,有著江南水鄉(xiang) 般的自然景觀。為(wei) 恢複三山五園曆史水係格局與(yu) 風貌,海澱區編製了《三山五園地區水係保護利用專(zhuan) 項規劃》和《“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重點塑造“一區兩(liang) 軸三循環”的慢行空間和親(qin) 水岸線,在三山五園地區,分別以金河、萬(wan) 泉河為(wei) 軸,建設東(dong) 部、西部兩(liang) 個(ge) 片區生態補水循環水網,恢複自然生態的河湖水網,打造親(qin) 水宜人的慢行走廊。
2021年至2022年,三山五園水網循環係統全麵建設完成,共治理河道23.3公裏。通過向東(dong) 部、西部兩(liang) 大片區水網循環係統進行補水,一舉(ju) 改變了三山五園地區常年有渠無水的狀態,五年來地下水位回升15.24米,地下水儲(chu) 備大幅增加,重塑了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相依,水秀文盛的水域生態美景。
5條河流形成宜人濱水空間
依托三山五園水網循環係統和河流水係骨架,北旱河、北長河、金河、南長河、萬(wan) 泉河等5條河道水網完成了生態化提升改造。
在北旱河,4.9公裏河道因地製宜,以河為(wei) 軸,串聯起石渠公園、妙雲(yun) 寺公園35.5公頃的藍綠交融空間,改善濱水慢行係統3.6公裏,新增慢行係統4.8公裏。金河治理分為(wei) 上下遊兩(liang) 段,上遊1.5公裏,通過對金河的精微改造和景觀縫合,貫通1.5公裏慢行係統,融合影湖樓公園、健壹景園等藍綠空間2公頃,下遊2.1公裏,采用生態工法,貫通周邊綠道濱水慢行係統,實現藍綠交融,將完全割裂的兩(liang) 山公園和北塢公園有機縫合。萬(wan) 泉河則通過構建區域水循環係統,建成濱水慢行係統9.3公裏以及沿河“四區八景二十八泉”的濱水空間。
如今,園外園和圓明園片區水網沿線共完成23.3公裏河道改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山五園河流脈絡,眾(zhong) 多新增濱水休閑空間成新晉網紅打卡地。
圓明園扇麵湖將恢複曆史舊貌
按照《三山五園整體(ti) 保護規劃》,2023年海澱區將繼續完善整體(ti) 規劃的水係框架,推進清河“七龍珠”計劃,先行啟動清河之源、清河之洲節點建設,共縫合藍綠空間74公頃。
清河“七龍珠”計劃,即沿清河打造清河之源、清河之洲、清河之驛、清河之澳四大綠色生態節點,在肖家河橋北、朱房、西三旗建設三個(ge) 生活休閑設施節點,串聯成“七龍珠”。清河之源河道長度2.1公裏,將采用柔岸、增綠、連山、山水風貌交融的設計理念,優(you) 化慢行係統4.2公裏,搭建親(qin) 水平台,縫合藍綠空間48公頃。清河之洲建設項目已經開工,將通過修複濱水生態空間、建設濱水生態公園,新增慢行係統2.4公裏,縫合藍綠空間26公頃。預計2023年6月完工。
2023年海澱區還將恢複圓明園扇麵湖,扇麵湖位於(yu) 圓明園大宮門外,將通過改造恢複扇麵湖及湖中禦道,再現曆史風貌,縫合藍綠空間20.2公頃。本報記者 孫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