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國一流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陝西是革命文物大省。近年來,陝西文物係統堅持守正創新、守土盡責,推動全省革命文物工作的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調查革命文物現狀、革命文物保護與(yu) 修複、紅色精神傳(chuan) 承等方麵貢獻出寶貴經驗。
夯實工作基礎 發揮文保力量
陝西是一片紅色沃土,特別是黨(dang) 中央在延安戰鬥生活了13個(ge) 春秋,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為(wei) 進一步夯實陝西革命文物工作基礎,2020年起,省文物局以“夯實基礎、深化研究、創新思路、協同合作、精準建議”為(wei) 工作思路,組織開展全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調查。
截至目前,革命文物資源調查已取得初步成效。陝西共調查革命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2201處,其中新發現革命相關(guan) 史跡、實物和紀念設施805處,並將其中277處按照相關(guan) 程序認定為(wei) 不可移動文物。陝西在完成相關(guan) 革命文物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先後公布兩(liang) 批陝西省革命文物名錄,包括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14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7處;可移動革命文物41226件(套)。目前,全省共有各類革命紀念館76座,依托革命文物建設的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13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10處。
“多方協作”的工作模式是陝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一大特色。為(wei) 確保調查結果全麵準確、科學係統,陝西統籌文物調查、規劃和修繕3方麵專(zhuan) 業(ye) 力量,依托教育大省的優(you) 勢,形成專(zhuan) 業(ye) 單位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基層單位參與(yu) 的調查隊伍。
“多種手段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是陝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另一亮點。在開展調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采取普遍調查與(yu) 重點調查相結合、實地調查與(yu) 查閱檔案資料相結合、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利用航拍、遙感、三維掃描等高新技術手段,對全省革命文物本體(ti) 及周邊環境數據進行了全麵采集,對革命舊址安全和保存狀況進行評估,形成完整翔實的調查成果。這些調查成果對製定和采取針對性保護利用措施提供了重要支撐。
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近3年,國家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約3.6億(yi) 元文物保護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完成西安八路軍(jun) 辦事處舊址等87項革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完成延安革命舊址群安全監管平台等41項安防、技防和消防項目,與(yu) 之相關(guan) 的多處陝西革命舊址得到妥善保護。”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加強思政教育
2021年7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全麵推動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ti) 係。近年來,陝西高度重視革命文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進革命文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5月10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物館內(nei) ,“科學家講愛國奮鬥的故事”思政教育大課堂正式開課,同學們(men) 在博物館內(nei) 感受紅色基因的傳(chuan) 承。近年來,陝西各高校紛紛將革命文物帶入課堂,用新形式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省文物局聯合省委教育工委組織省內(nei) 10家高校參與(yu) “陝西高校革命文化傳(chuan) 承聯盟”,有效推動了革命文物資源挖掘、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紅色資源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研究水平的提升。2021年以來,數場紅色教育活動在陝西各地開展:西安交通大學、延安大學在交大西遷博物館、延安陝北公學舊址舉(ju) 辦5G連線“高校思政課堂走進革命場館”活動;陝西省中小學舉(ju) 辦了革命文物開學第一課活動,通過講述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chuan) 統教育;“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陝西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專(zhuan) 項調查巡展”在西安美院舉(ju) 辦。其中,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延安文藝紀念館3家單位在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經驗得到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的推廣。
除了讓文物走入課堂,陝西還積極拓寬思政教育渠道,讓課堂走進革命舊址,共建實踐育人共同體(ti) ,合作打造紀念館裏的思政課。目前,全省免費開放革命舊址及紀念場館達200餘(yu) 處,多家紀念館入選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基地,4家紀念館入選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高校與(yu) 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合作,共建實踐育人共同體(ti) 。紀念場館積極為(wei) 學校開展現場教學、誌願服務及雲(yun) 觀展、微視頻創作活動提供服務。高校發揮科研優(you) 勢,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相關(guan) 研究,為(wei)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提供智力支持。”省文物局副局長馬寶收說。
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作為(wei) 延安精神的發源地,延安擁有豐(feng) 富的革命曆史遺存。2021年,國家文物局在全國範圍開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活動。延安創建的示範區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ge) 革命文物類的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為(wei) 了將延安建設成為(wei) “彰顯紅色文化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陝西作出了諸多努力。
陝西出台《陝西省延安革命舊址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編製《延安革命舊址群保護利用規劃》《延安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延安革命舊址群安全監管平台建設規劃》《延安市關(guan) 於(yu) 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陝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範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修繕棗園、魯藝(魯迅藝術文學院)、中共中央西北局等革命舊址47處;完成了寶塔山、楊家嶺、棗園、抗大、“四八”烈士陵園、魯藝等革命舊址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夯實市縣鄉(xiang) 村四級保護責任,完成2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14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著錄工作;先後為(wei) 延安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配備文保員995名,確保革命舊址管理無空檔。全域覆蓋、主題鮮明、主體(ti) 多元、層次分明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基本形成。
從(cong) 規範博物館體(ti) 係到建成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延安市累計投入128.71億(yi) 元舊城改造資金對老城區重點革命舊址環境進行整治提升。以延安寶塔為(wei) 代表的革命舊址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群眾(zhong) 的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旅遊配套服務及設施建設得到顯著增強。延安市逐步形成“中華魂·聖地延安”“中國根·尋根祭祖”“黃河夢·逐夢黃河”和“黃土情·寄情黃土”等旅遊品牌。延安市大力發展革命文物主題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推出20類數百款文創產(chan) 品,建成“紅色築夢”眾(zhong) 創空間、創新科技產(chan) 業(ye) 園和南泥灣359創業(ye) 基地。革命文物持續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羅文利表示:“我們(men) 的目標是到2023年底,將延安建設成為(wei) 守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家園的示範城市、傳(chuan) 承弘揚延安精神的革命聖地、彰顯紅色文化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助推革命老區發展的重要典範,成為(wei) 全國一流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