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開展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計劃試點工作 將推出第一批清單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 (池夢蕊)1月5日,東(dong) 城區兩(liang) 會(hui) 召開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東(dong) 城區文化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胡國偉(wei) 介紹,2022年,東(dong) 城區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複核迎檢中獲得“優(you) 秀”等級認定。出台公共文化設施社會(hui) 化運營全過程管理辦法,形成了1+6製度體(ti) 係,將社會(hui) 化運營的探索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創新範式。在長時間閉館的情況下,圖書(shu) 館仍實現外借書(shu) 刊15萬(wan) 冊(ce) 次,到館10萬(wan) 人次,各類讀者活動近700場次,惠及30萬(wan) 人次,東(dong) 城區文化誌願者服務分中心累計服務時長5227小時,服務群眾(zhong) 近5萬(wan) 人次。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慶文化活動成為(wei) 百姓文化餐桌的“看家菜”。“曹燦杯”少兒(er) 誦讀、北京管樂(le) 節、少兒(er) 曲藝大賽等活動品牌影響力覆蓋海內(nei) 外,北京周末相聲俱樂(le) 部堅持演出,為(wei) 疫情中的群眾(zhong) 送去溫暖和歡樂(le) 。
在遺產(chan) 保護方麵,製定《東(dong) 城文物“活曆計劃”實施方案》,打通文物活化利用的“堵點”和“難點”,引導東(dong) 城區文物活化利用高質量發展。鍾鼓樓沉浸式展陳升級,“時間的故事”讓中軸線更加靈動。創新引入社會(hui) 公益信托基金,促進文物活化利用品牌活動可持續發展。曹雪芹故居紀念館複建曆時20餘(yu) 年正式開放,成為(wei) 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文物保護的創新示範;迭代升級北京古建音樂(le) 季,使中軸線沿線各古建點位更富生機。
成功舉(ju) 辦2022“故宮以東(dong) ”共創大會(hui) ,通過實施7大子計劃,吸納美團、騰訊等優(you) 質企業(ye) 加入品牌共創。打造“文化金三角”四大主題線路和“故宮以東(dong) ”四條騎行線路,串聯東(dong) 城區特色文旅資源點位,“故宮以東(dong) ”騎行線路入選2022年北京體(ti) 育旅遊精品項目。隆福文化街區充分利用“故宮以東(dong) ”品牌磁場效應,持續導入優(you) 質文商旅資源,通過長虹影院、大麥劇場等項目落地,打造消費新場景,激發消費新活力。
發布《東(dong) 城區進一步推進“戲劇之城”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配套製定了《東(dong) 城文化藝術基金管理辦法》及《東(dong) 城文化藝術基金管理實施細則》,東(dong) 城文化藝術基金成為(wei) “戲劇之城”建設發展新引擎。創新舉(ju) 辦2022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推出東(dong) 城戲劇大道,致敬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扶持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鍾鼓樓》等精品力作登上頂尖舞台,形成“戲劇之城”建設高峰。
2023年,東(dong) 城區將不斷鞏固示範區創新發展成果,持續提升基層服務效能。探索開發公共文化新空間,拓展公共服務空間範圍,多場域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辦好傳(chuan) 統節日文化活動,打造特色品牌節日活動,持續提升文化惠民工作水平。以文圖兩(liang) 館為(wei) 陣地,創新舉(ju) 辦“國潮文化嘉年華---藝起來襲”、“書(shu) 海聽濤”等係列活動。編製“愛心文化種社區”東(dong) 城文化誌願服務第三個(ge) 五年行動計劃,推動文化誌願服務多元化發展。
以創新的手段守護遺產(chan) 。開展第一批文物“活曆計劃”試點工作,明確第一批活化利用清單。繼續舉(ju) 辦2023北京古建音樂(le) 季,利用社會(hui) 公益信托基金,助力文物活化利用品牌活動可持續發展。開展永定門城樓保護及展示利用、正陽橋疏渠記碑保護展示工作,完成鼓樓保護修繕,南北中軸端點將實現良性互動。
實施“非遺煥新”優(you) 秀項目扶持計劃,啟動東(dong) 城非遺項目檔案標準化建設,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體(ti) 驗中心。深入推進文旅部“非遺在社區”項目,持續擴大試點範圍,讓傳(chuan) 統非遺賦彩當代生活。
以更高的格局擦亮品牌。打造“故宮以東(dong) ”品牌強磁場,繼續舉(ju) 辦“故宮以東(dong) ”共創大會(hui) ,深度聯動北京文化論壇,全麵展示共創成果。聚焦“文化金三角”,打造“住宿+”“戲劇+”“故宮以東(dong) 之騎跡東(dong) 城”等多條文化探訪線路係列產(chan) 品,生動串聯東(dong) 城網紅打卡地。通過“故宮以東(dong) ”“大戲東(dong) 望”等品牌持續為(wei) 隆福寺地區導入優(you) 質文旅資源,持續培育主題鮮明的街區文化消費業(ye) 態,確保隆福寺二期順利如期亮相。
啟動“戲劇之城”品牌強引擎。推動形成“補獎貸投”聯動文化金融創新發展的服務模式,無限放大文化藝術基金撬動作用。重點扶持《鍾鼓樓》等精品力作,積極孵化原創劇目,吸引優(you) 秀的原創劇目創排集聚東(dong) 城。辦好全國話劇展演季,支持舉(ju) 辦中國兒(er) 童戲劇節、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等品牌活動,彰顯東(dong) 城印記。擴展演出空間,探索打造“文化金三角”沉浸式演藝新空間,鼓勵知名院團的戲劇文化首店、旗艦店落戶東(dong) 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