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構築省市級專家支撐網絡 全力以赴打贏“生命保衛戰”

發布時間:2023-01-09 14:40:00來源: 新華日報

  1月7日,南京,陽光明媚。

  新街口,車水馬龍,人流量明顯增多;夫子廟,華燈璀璨,年味漸濃;南京各大醫院的門診量、發熱診療人數在下降——這座六朝古都正在走出疫情陰霾。

  然而,此時,醫護人員與(yu) 病魔的搏鬥依舊如火如荼,各大醫院全力以赴,努力打贏這場“生命保衛戰”。

  全省感染高峰已過

  全省各地疫情走勢趨穩向好:新增感染人數在減少,各大醫院普通門診、發熱門診量在下降,“迎峰轉段”已到來。

  數據顯示,去年12月8日起,全省發熱門診就診人數快速上升,12月22日達25.6萬(wan) 人次的峰值,此後就診人數開始“退燒”。急診人數也從(cong) 去年12月8日起持續增長,到12月29日達到高峰。

  從(cong) 核酸和抗原檢測情況看,陽性率從(cong) 去年12月12日0.2%上升至23日46.0%,12月23日—28日保持在40%以上、處於(yu) 高位平台期,12月29日逐步下降至今年1月4日的18.6%。

  綜合各方信息顯示,這波疫情於(yu) 去年12月27日整體(ti) 達峰,我省各設區市均已於(yu) 元旦前達峰,農(nong) 村地區稍晚於(yu) 城市地區,但目前也度過高峰,呈下降趨勢。

  如今,隨著醫務人員“陽康”後陸續返崗,醫院人手緊張狀況有所改善,急診、普通門診和發熱門診“排長龍”現象也有所減緩,全省120出車次數也在減少。

  “目前來看,疫情從(cong) 感染高峰有所回落,呈現‘穩中有降’態勢,隨著春節到來,有可能會(hui) 進入第二波感染高峰,所以我們(men) 也做好了相關(guan) 的預案和準備。”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陳旭鋒說。

  “平均一天開一個(ge) 病區”

  國家衛健委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指出,新冠病毒潛伏期多為(wei) 2—4天,重症患者多在發病5—7天後出現。

  也就是說,新感染人數高峰已過,但重症高峰隨之來臨(lin) 。權威部門數據顯示,基礎疾病伴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自去年12月16日起徐徐增多。

  據陳旭鋒介紹,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多表現為(wei) 發燒、咳嗽、咽喉疼等上呼吸道症狀,一般一周後好轉,但有心髒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如果過不了這一“關(guan) ”,則會(hui) 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下呼吸道症狀,也就是常說的肺炎。“一旦出現重症肺炎,搶救生命必須分秒必爭(zheng) 。”

  “生命保衛戰”連日來在南京各大醫院全麵打響。

  “這幾天收治的重症患者有所增多。昨天一下來了救護車60多輛次,其中近半是南京以外的醫院轉送過來的,都是重症病人。”7日,陳旭鋒告訴記者,最多的時候急診室裏會(hui) 有20多個(ge) 患者同時上著呼吸機。“省人民醫院急診、感染和呼吸3個(ge) 科室組成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第一道防線。”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呂金如說。

  重症病人也不斷從(cong) 基層醫院轉送到南京鼓樓醫院。該院院辦數據顯示,除重症醫學科ICU和呼吸科專(zhuan) 門的ICU外,該院還有7個(ge) 病區改成新冠重症患者ICU,全數用於(yu) 收治新冠感染患者。

  該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顧勤告訴記者,近期接收的重症病人比較多,醫院不斷加開新病區,從(cong) 最早的呼吸科病房轉為(wei) 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病區,到後來拿出神經內(nei) 科、消化科病房,再到開放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病房。從(cong) 去年12月28日到今年1月6日,除去雙休日,“接近於(yu) 平均一天開一個(ge) 病區”。

  “前段時間我們(men) 急診室每天要接收80—100名危重病人,在急診救治階段我們(men) 也加上常規治療手段,譬如將俯臥位通氣等搶救措施前移到急診搶救室一線,更有利於(yu) 危重病人的救治。”呂金如表示,與(yu) 病魔的戰鬥非常辛苦,有時搶救病人一站就是數小時,但“為(wei) 保護百姓的生命健康,再苦再累急診人也得衝(chong) 在前麵”。

  舉(ju) 全院之力降低死亡率

  當下,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是重中之重,各大醫院舉(ju) 全院之力,想方設法加強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救治。

  中大醫院在國內(nei) 首創陽性重症快速反應小組(CCRRT)院內(nei) 早期預警係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郭鳳梅表示,重症醫學專(zhuan) 業(ye) 的醫護團隊每天在院內(nei) 急診、各專(zhuan) 科病區進行巡診,一旦發現有向重症發展的“苗頭”,立馬進行預警幹預。在醫院組建的CCRRT群裏,全院各科室收治的陽性患者的動態信息都會(hui) 第一時間發布交流。

  “就是這個(ge) 強大的體(ti) 係,通過實時監測,能夠敏銳嗅出重症的‘氣息’,提醒醫護人員進行及時處置。”郭鳳梅介紹,院內(nei) 重症早期預警體(ti) 係的重點對象包括老年患者、基礎疾病伴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大手術患者等。

  為(wei) 有效承接湧入醫院的重症病人,省人民醫院從(cong) 去年12月初便開始籌備新的ICU病房,從(cong) 基建設計、購買(mai) 設備、人員配備,到正式投入運行,僅(jin) 花了20多天。

  “走路還喘嗎?”“感覺暈嗎?”“臥床時盡量趴著。”……省人民醫院住院部骨科病房裏,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金柯在查房。他說,醫院對全體(ti) 醫護人員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和考核,同時由重症監護室、呼吸科和感染科的醫生組成巡診專(zhuan) 家組來對其他科室接收的新冠感染患者進行診療方麵的把關(guan) 。

  據介紹,省人民醫院建立起“急診—呼吸、ICU、感染—全院各專(zhuan) 科”的“1+X+N”急診新冠感染患者收治分流體(ti) 係,所有科室打破原有專(zhuan) 科布局限製,將新冠感染患者應收盡收。一般科室分流新冠感染輕症患者,統籌急診醫學中心、感染病科、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等科室力量,在全院127個(ge) 病區建立起新冠感染患者專(zhuan) 科巡診隊伍,每位醫師包幹2—3個(ge) 病區,點對點負責對接病區新冠感染診療培訓、指導、會(hui) 診工作。另外,組織專(zhuan) 家建立起重症、亞(ya) 重症患者高級專(zhuan) 家巡診隊伍,分片區包幹到每個(ge) 專(zhuan) 家組,專(zhuan) 家組每日對重症、亞(ya) 重症新冠感染患者進行巡診,給出專(zhuan) 業(ye) 指導意見。

  構築省市級專(zhuan) 家支撐網絡

  隨著春節臨(lin) 近,大量人員返鄉(xiang) ,省疾控中心專(zhuan) 家預估,本月16日左右,全省還可能有一個(ge) 疫情小高峰。

  為(wei) 應對這一可能的小高峰,省衛健委要求全省各地密切跟蹤發熱門診、普通門急診、住院、重症病例、120院前急救等變化情況,持續開展哨點醫院監測,綜合分析疫情形勢。要求每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配備一輛救護車,並接受120統一調度。三級醫院實行分片包幹,暢通市、縣兩(liang) 級轉診機製。

  據了解,為(wei) 全麵加強重症患者救治,江蘇構築起省級、市級專(zhuan) 家支撐網絡。由東(dong) 南大學副校長邱海波牽頭,集中全省呼吸、重症、中醫、感染、急診、院感、兒(er) 科、影像、婦產(chan) 等10個(ge) 專(zhuan) 業(ye) 共181名省級頂級專(zhuan) 家力量,組建省救治專(zhuan) 家組,同時又調整充實外科、心血管、神經內(nei) 科等10個(ge) 專(zhuan) 業(ye) 共206名省級專(zhuan) 家。這387名省級專(zhuan) 家分成5個(ge) 小組,設立片區長,分別負責全省5個(ge) 片區,形成分片分級負責和專(zhuan) 家溝通聯係機製。省級專(zhuan) 家對本片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現場巡診每周不少於(yu) 1輪,市級專(zhuan) 家每周不少於(yu) 2輪,以進一步提高患者救治規範化、同質化和救治效果,降低病亡率。(仲崇山 王甜 李睿哲 陸威 蔣明睿 楊易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