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點燃青年振興龍江激情

發布時間:2023-01-10 16:2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村裏沒有宿舍,隻能一個(ge) 人住在村委會(hui) 。沒有窗簾,就用報紙糊住窗戶。”鏡頭前,1989年出生的黑龍江漠河市北極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文竹用鮮活的親(qin) 身經曆,講述了她畢業(ye) 後返回家鄉(xiang) 奉獻基層的故事。

  “為(wei) 這樣的年輕人點讚!”不少網友留言感慨……這是共青團黑龍江省委聯合多部門舉(ju) 辦的“龍江是我家——紮根黑土 綻放青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故事分享會(hui) ,一則則青年故事,通過視頻、文字形式傳(chuan) 誦在龍江大地上:返鄉(xiang) 青年李孟講述了她從(cong) “準律師”到“新農(nong) 民”的蛻變;青年張東(dong) 亮分享了自己在困境中帶領蜂農(nong) 創業(ye) 致富的故事;90後鄉(xiang) 村音樂(le) 教師李平、張雨,和留守兒(er) 童一同演繹了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

  團省委搭台,優(you) 秀青年唱戲,讓榜樣的故事走進青年心田。

  “主題團隊課、故事分享會(hui) 、座談交流會(hui) 、在線交流會(hui) ……各式活動讓黑土地上的青年故事傳(chuan) 揚在青年身邊。”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書(shu) 記徐長勇介紹,團黑龍江省委選取在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青年典型20餘(yu) 名,通過近130場活動,覆蓋青年上萬(wan) 人次,引導青年向榜樣學習(xi) ,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紮根黑土、實幹興(xing) 鄉(xiang) 。

  線上聯動傳(chuan) 播,多種形式激蕩青春奮進力量。

  “龍江是我家,家中有爸媽,盼我常回家;龍江是我家,家在夢就在,把她來報答……”這首由團黑龍江省委策劃、由黑龍江青年人創作的青年主題歌曲,不久前在黑龍江高校學子們(men) 的朋友圈“刷屏”。

  聚焦青年群體(ti) ,團黑龍江省委通過全媒體(ti) 傳(chuan) 播矩陣,在線上打造“龍江是我家”熱門話題。在“黑龍江共青團”新媒體(ti) 平台開設相關(guan) 話題,係列作品總閱讀量超500萬(wan) 次,通過多種短視頻賬號開設“龍江是我家”專(zhuan) 欄,收錄作品1500餘(yu) 部,總播放量超3000萬(wan) 次。

  融媒體(ti) 節目成為(wei) 線上傳(chuan) 播的另一抓手。共青團黑龍江省委與(yu) 省委宣傳(chuan) 部等聯合推出《燃燒吧,青春!》《冬奧第一課》等青年係列融媒體(ti) 節目,講述青年紮根黑土地的故事。

  “《燃燒吧,青春!》聚焦青年群體(ti) ,邀請各行業(ye) 優(you) 秀青年代表作為(wei) 嘉賓,通過故事摹寫(xie) 奮鬥青春,點燃青年振興(xing) 龍江激情。”徐長勇介紹。

  “揚帆計劃”促實踐,打出引才用才、留才育才的組合拳。2022年,團黑龍江省委借助第三方就業(ye) 平台開設“揚帆計劃”專(zhuan) 欄,帶動58個(ge) 廳局、118家單位,以及各市(地)團委征集實習(xi) 崗位12722個(ge) 。

  楊浩傑正是5600多名“揚帆者”之一。在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學校部實習(xi) 期間,省級“青馬學員”楊浩傑對一般院校的低收入家庭學生進行一對一就業(ye) 幫扶,積攢了溝通經驗,也對大學生群體(ti) 就業(ye) 有了心得,“能幫到同學們(men) 我很有成就感!”如今,楊浩傑已留校哈爾濱工程大學,當上未來技術學院的輔導員,“‘揚帆計劃’的鍛煉機會(hui) ,成為(wei) 我學生工作職業(ye) 生涯的開端。”

  據統計,“揚帆計劃”吸引學生簡曆投遞報名數達5.2萬(wan) 餘(yu) 次,5600多名學生到相關(guan) 單位上崗實習(xi) 。

  “團黑龍江省委將持續打造‘青’字號暖心服務項目,整合資源、推介榜樣、多元傳(chuan) 播,喚起青少年的情感認同,吸引更多青年為(wei) 黑龍江全麵振興(xing) 貢獻青春力量。”徐長勇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