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人民觀點)

發布時間:2023-01-12 10:3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農(nong) 業(ye) 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努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ti) 係

  

  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河口區地處黃河入海口,鹽堿地多達69.72萬(wan) 畝(mu) 。近年來,當地依托科技創新,在良種培育、鹽堿地種植等方麵下功夫,打造國家級耐鹽堿種業(ye) 應用示範區,大豆新品種“齊黃34”實現平均畝(mu) 產(chan) 329.3公斤。良種良法配套,農(nong) 機農(nong) 藝融合,科技種田為(wei) 糧食穩產(chan) 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日子越過越紅火。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有著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國家糧食安全了,實現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國家安全才有基礎;農(nong) 業(ye) 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把確保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wei) 首要任務,各項舉(ju) 措紮實有效,廣大農(nong) 民辛勤耕耘,大國糧倉(cang) 根基穩固。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站穩1.3萬(wan) 億(yi) 斤台階,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穩定……來之不易的豐(feng) 收答卷,是政策好、科技強、人努力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習(xi) 近平主席指出:“麵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chan) 實現‘十九連豐(feng) ’,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今天,我們(men) 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但也應清醒看到,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國糧食產(chan) 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nei) 仍將處於(yu) 緊平衡態勢。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力更大、任務更重。麵向未來,我們(men) 必須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努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ti) 係,以國內(nei) 穩產(chan) 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要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liang) 個(ge) 要害。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我國耕地家底並不豐(feng) 厚,以占世界9%的耕地,養(yang) 活世界近20%的人口,人地關(guan) 係緊張是基本國情。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才能把有限的耕地資源用足用好。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種子。種源安全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才能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新征程上,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實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打好種業(ye) 翻身仗,方能不斷夯實糧食生產(chan) 物質基礎,持續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

  保障糧食供給,還要著力調動農(nong) 民和政府“兩(liang) 個(ge) 積極性”。發展糧食生產(chan) ,主體(ti) 是種糧農(nong) 民。近年來,從(cong) 落實國家稻穀補貼、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農(nong) 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到穩步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水平,再到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主產(chan) 省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一係列好政策進村下田,穩預期、增效益,激發了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保證糧食安全,大家都有責任,黨(dang) 政同責要真正見效。嚴(yan) 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扛起來,才能更好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確保種糧農(nong) 民合理收益、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糧食從(cong) 生產(chan) 到零售全環節損失約占世界糧食產(chan) 量的14%。在我國,糧食生產(chan) 僅(jin) “三夏”小麥機收環節減損1個(ge) 百分點,就可挽回25億(yi) 斤糧食。減損就是增產(chan) ,降耗就是增收。中辦、國辦印發的《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ju) 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與(yu) 此同時,還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在增產(chan) 和減損兩(liang) 端同時發力,持續推進食物節約各項行動,不斷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立足自身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堅決(jue) 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定能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成色更足,為(wei) 穩定經濟社會(hui) 大局築牢堅實基礎。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