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水土保持 久久為功(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3-01-12 15:5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護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對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進行係統謀劃和總體(ti) 部署。

  

  冬日暖陽鋪灑在漫山果園,追肥、澆水,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濯田鎮園當村果農(nong) 馬雪梅悉心侍弄著果園。“等到下半年,第一批臍橙就能上市了。”馬雪梅說。

  曾經,水土流失問題困擾著長汀。經過多年植樹造林、生態修複,長汀水土流失率從(cong) 1985年的31.5%降至2022年的6.57%。

  變化,不僅(jin) 發生在長汀。從(cong) 長江岸畔的坡耕地,到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wan) 壑,再到黑土地上的侵蝕溝,各地栽樹鋪綠,整治水係、固土防沙,把更多水和土留給大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水土保持率達到73%,到2035年全國水土保持率達到75%。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有哪些重點任務?各地如何落實?

  水土流失麵積和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態勢

  崩崗,南方山丘的“瘡疤”。流水衝(chong) 擊,山體(ti) 崩塌,土不成形。

  崩崗上的臍橙園喜獲豐(feng) 收,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白鷺鄉(xiang) 上塘村果農(nong) 謝小路難掩喜悅。眼下,他正忙著噴灑防凍液,“隻要管得好,產(chan) 量還能更高。”贛縣區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農(nong) 民參與(yu) ,大力開展崩崗治理。“挖、填、種,幹了5年多,崩崗變了樣。”謝小路說。

  “好政策出台,保持水土有底氣,我們(men) 繼續以崩崗治理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為(wei) 重點,護山保水,恢複生態。”贛縣區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邱欣珍介紹。

  各地區各部門大力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成效顯著。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治理水土流失麵積59.74萬(wan) 平方公裏,水土流失麵積和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態勢。

  “還應清醒地看到,我國水土流失量大麵廣、局部地區嚴(yan) 重的狀況依然存在,防治任務仍然繁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一級巡視員張新玉介紹。

  經過多年努力,剩下的多是“硬骨頭”。接下來如何如期完成任務?“要在全力減少水土流失麵積的同時,持續鞏固治理成果,特別是在降低水土流失的強度上不斷努力。”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治國介紹,目前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麵積集中分布在長江上遊地區、黃土高原和東(dong) 北黑土區,必須堅持因地製宜、分區施策,實施綜合治理。

  重點治理大江大河上中遊、東(dong) 北黑土區等水土流失重點區域

  東(dong) 北糧倉(cang) ,良田連綿,土質肥沃。但因受水衝(chong) 風吹、過度耕作等影響,平坦田野上留下道道溝壑,侵蝕溝成為(wei) 東(dong) 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的集中表現。

  “小溝越衝(chong) 越大,黑土被衝(chong) 走,大農(nong) 機沒法開,看著都心疼。”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八五五農(nong) 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尚龍江說,“這些年下了大力氣,先在溝底放置秸稈捆,再鋪上50多厘米厚的土,水能透下去、土能留得住。”

  “保護黑土地,多部門應形成合力,對6度以下坡耕地,重點采取深耕、免耕、秸稈還田、休耕輪作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對6度以上坡耕地,實施綜合治理,有條件時適度新修梯田,並完善排水措施。”王治國介紹。

  黃土高原是最早探索水土流失治理的地區之一。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呂家河村村支書(shu) 呂增榮說:“退耕還林,1000多畝(mu) 山地全部栽核桃樹,防風固沙,村民畝(mu) 均收入3000元。”“針對溝道密布、山峁相連、植被稀疏的特點,我們(men) 修田築壩、人工綠化、封山禁牧,促進生態環境恢複,累計實施完成兩(liang) 輪退耕還林工程102.63萬(wan) 畝(mu) 。”延川縣退耕還林工程服務中心主任馬寶勤介紹。

  《意見》提出,以減少入河入庫泥沙為(wei) 重點,突出抓好黃河多沙粗沙區特別是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綜合治理,大力開展黃土高原高標準淤地壩建設。王治國介紹,在水土流失嚴(yan) 重、入黃泥沙影響較大的地區,繼續通過機修梯田的方式,治理坡耕地;對老舊梯田加寬並配套田間道路,提高機械化作業(ye) 水平;推進蘋果、梨、核桃等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

  因地製宜,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張新玉介紹,在全麵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上,要重點治理大江大河上中遊、東(dong) 北黑土區、西南岩溶區、南水北調水源區、三峽庫區等水土流失重點區域。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上,要加快推進長江上中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推進黃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設,加大東(dong) 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力度,有條件的地區要將緩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

  充分發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

  “廢棄礦山變成‘聚寶盆’,80多畝(mu) 臍橙,一年能掙15萬(wan) 多元。”贛縣區韓坊鎮逕裏村村民賴金富說。

  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項民生工程。水潤林、林固土、土保田、田養(yang) 人,保持水土關(guan) 乎糧食安全、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各方麵。

  《意見》明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jue) 水土保持領域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充分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地應充分調動群眾(zhong) 積極性,綜合運用產(chan) 權激勵、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導社會(hui) 資本和符合條件的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參與(yu) 水土流失治理。”中國水利學會(hui) 正高級工程師李貴寶介紹,“特別是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實現生態產(chan) 業(ye) 化。”

  有資金、有隊伍,更要有製度。水土保持工作要不斷完善長效機製,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xiang) 抓落實的工作機製,實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製和考核獎懲製度。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水土保持責任,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隊伍建設、製度建設,明確目標任務和具體(ti) 舉(ju) 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2日 1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