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好上學,也要上好學
核心閱讀
縣城中學生源回流、薄弱校彎道超車、特色課程豐(feng) 富多彩……這是海南推進教育改革、促進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變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優(you) 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近年來,海南通過加強基礎建設、實施集團化辦學等創新改革,實現義(yi) 務教育提質增效,2022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5.1萬(wan) 餘(yu) 個(ge) 。
走進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的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陵水分校,青春氣息撲麵而來:課間,孩子們(men) 從(cong) 身邊經過,主動停下來打招呼;放學後,學生自發的興(xing) 趣表演多姿多彩……
隨著民大附中的進入並帶動當地教育質量提升,自2018年以來陵水全縣“回流”學生超過7000人。民大附中陵水分校的改變,是海南推進落實“既要好上學,也要上好學”、促進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縮影。據統計,2022年,海南全省新增基礎教育學位5.1萬(wan) 餘(yu) 個(ge) 。
增配套、補短板,增加學位供給
2022年9月4日,海口市濱海九小新埠分校開學。作為(wei) 新投入使用的一所公立學校,教學樓、行政樓、綜合樓、宿舍樓一應俱全,全校共設24個(ge) 班,可提供超過1000個(ge) 學位。據統計,僅(jin) 2022年秋季學期,海口就新增4所公辦學校和1所民辦高級中學。包括擴建在內(nei) ,海口市年度淨增義(yi) 務教育公辦學位超過8000個(ge) 。
2020年,海南全麵啟動自貿港建設。在海口、三亞(ya) 等人口相對集中的老城區和人口不斷湧入的新開發區、重點園區,本身空間資源緊張,而教育需求持續增加,“上學難”問題凸顯。如何才能化解?自2017年起,海口啟動了“一校兩(liang) 園”“增加學位改擴建”等增配套、補短板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5年來,海口重點在秀英區的西海岸片區、市三十三小周邊、海南職工秀英子弟學校周邊等學位需求最為(wei) 迫切的地區,按照“1拆1建大於(yu) 1”原則,一手抓升級、一手抓整合,不斷增加學位有效供給。據統計,過去5年,海口共新增義(yi) 務教育公辦學位4.9萬(wan) 個(ge) 。
引優(you) 質、帶薄弱,開展集團化辦學
2022年9月13日,海南中學白沙學校揭牌,這也是海南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工作的又一標誌性成果。位於(yu) 白沙黎族自治縣的白沙中學,曾是全省有名的薄弱校,海南中學則是全省聞名的重點校。此次將白沙中學以委托方式交給海南中學展開教學管理,後者將選派優(you) 秀教師與(yu) 白沙中學的教師團隊深度融合,並最終形成一體(ti) 化辦學。
以往,由於(yu) 地區發展不平衡,海南很多縣市基層學校始終困於(yu) 自身條件而難以發展成長,從(cong) 而導致教育水平失衡。曾為(wei) 貧困縣的陵水,也麵臨(lin) 這樣的困窘。改變發生在2013年9月。按照省級示範學校標準建設、以“協議管理、整體(ti) 委托、自主辦學”為(wei) 模式的民大附中陵水分校正式引入和建成。3年後,該校一、二本上線率達到84%。
以改革創新為(wei) 驅動,陵水在全省率先推行“縣管校聘”製度,對在編教師與(yu) 臨(lin) 聘教師實行“同工同酬”聘用製;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思路,全縣包括幼兒(er) 園在內(nei) 的各學段,廣泛推行“核心校+薄弱校(農(nong) 村校、新建校)”的模式。“由此累計籌措教育投入超過10億(yi) 元,全縣新增校舍麵積17.6萬(wan) 平方米,新增和改造體(ti) 育運動場館麵積34.3萬(wan) 平方米。”陵水縣委常委、副縣長莫泉平說。
2022年6月,海南出台《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 創建“新優(you) 質學校”的工作方案》。根據方案,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省50%的公辦中小學納入集團化管理。自2022年起,海南省教育廳將分批次統籌教育部部屬高校附中、省屬中學和海口市優(you) 質教育資源,跨區域到市縣開展集團化辦學。其中,首批教育部部屬高校附中合作辦學項目3個(ge) 、省內(nei) 跨區域合作辦學項目14個(ge) 。
穩“雙減”、強特色,夯實素質教育
在三亞(ya) 市水蛟小學,上午9點,300多名學生會(hui) 準時在操場上共跳椰殼舞。椰殼伴隨配樂(le) 敲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濃鬱的海島風情在校園洋溢;在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的人工智能教室裏,孩子們(men) 通過編程讓“火星車”實現不同功能;在人大附中海口實驗學校,72名在崗教師根據專(zhuan) 業(ye) 特長開設63門選修課、58個(ge) 作業(ye) 班和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儋州市白馬井鎮藤根小學,學校充分發揮特色優(you) 勢,開展田園德育、鄉(xiang) 土文化主題等課後活動……眼下,這些課後服務活動正成為(wei) 海南實施“雙減”後推行“陽光快樂(le) ”教育的一大特色。
好上學、上好學,更要讓孩子們(men) 愛上學。“雙減”政策落地以來,海南省義(yi) 務教育學段製定作業(ye) 管理辦法學校比例、實行作業(ye) 公示製度學校比例、開展課後服務學校比例和課後服務時間達標學校比例全部達到100%。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也全麵建立,惠及學生74.8萬(wan) 名,各級各類城鄉(xiang) 學校“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長、人人有發展”的場景正在形成。
據統計,近年來海南建成學校遊泳池320個(ge) ,實現鄉(xiang) 鎮學校遊泳池全覆蓋,四年級以上中小學生總體(ti) 上實現“應學盡學、應會(hui) 盡會(hui) ”;建成美育示範學校40所、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學校85所,扶持瓊劇傳(chuan) 承特色學校13所;探索打造出田園耕作式、科技推普式、文化傳(chuan) 承式和創意生產(chan) 式等勞動教育特色模式,全省“田園課程”實驗學校230多所,涉及7萬(wan) 多名學生。
通過推進集團化辦學理念,海南引入大量基礎教育優(you) 質資源,成立人大附中三亞(ya) 學校、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清華附中文昌學校等。據統計,直至2022年底,海南累計引進各類優(you) 質學校83所,實現市縣全覆蓋,提供超過16萬(wan) 個(ge) 優(you) 質學位,引領帶動區域義(yi) 務教育質量快速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