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守護綠水青山(美麗中國·鄉村旅遊看生態③)
核心閱讀
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選的首批“最佳旅遊鄉(xiang) 村”。近年來,當地加大生態修複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在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方麵邁出新步伐。
浙北腹地,竹海綿延,青山蒼翠依舊,小溪流水潺潺……這裏是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曾經名不見經傳(chuan) 的餘(yu) 村,如今已經成為(wei)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選的首批“最佳旅遊鄉(xiang) 村”。
餘(yu) 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矗立村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格外顯眼。作為(wei) “最佳旅遊鄉(xiang) 村”,餘(yu) 村的“佳”體(ti) 現在哪?答案是: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
好環境引來好項目
群山環繞中,有一方綠地。入口處,藝術裝置作品《純真之山》映入眼簾——該作品由一幅幅反映餘(yu) 村生活的攝影圖片組成,布展設計從(cong) 環保理念出發,全部采用可降解纖維布料……若不是親(qin) 眼所見,很難想象眼前這個(ge) 文藝範兒(er) 十足的場地,曾經是塵土飛揚的礦山。
這裏是餘(yu) 村礦山遺址,現在已成為(wei) 當地最熱門的打卡點之一。在礦山遺址,藝術展的負責人李然正忙著籌備春節活動,“之前的小年夜音樂(le) 會(hui) 廣受好評,希望春節期間再吸引一波遊客。”她介紹,這裏不僅(jin) 生態環境好,生態故事更動人。
青山複綠、碧水長流,好環境引來好項目。同行的安吉縣天荒坪鎮餘(yu)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汪玉成坦言,昔日的礦山開采,一度造成此地植被剝離、地形變化、水土流失,自打2004年礦山關(guan) 停後,餘(yu) 村人逐漸意識到環境破壞帶來的嚴(yan) 重後果,隨後村兩(liang) 委帶領大家不斷複綠,實現廢棄礦山的改造與(yu) 重生。
礦山華麗(li) 轉身,2022年8月,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團隊到餘(yu) 村調研,一眼就看中了這裏,希望打造成自然風景走廊。雙方一拍即合,一場連接自然與(yu) 藝術的展覽應運而生,從(cong) 藝術、人文角度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連接人與(yu) 自然,這裏也成了圍爐煮茶、露營郊遊、團建打卡的好去處。
礦山遺址其實是餘(yu) 村探索旅遊升級的縮影。如今,漫步村中,村道兩(liang) 旁的院牆不見了,出現了不少咖啡館、主題民宿、文創體(ti) 驗館等新業(ye) 態;投入使用不久的餘(yu) 村大景區旅遊綜合服務中心,不僅(jin) 能提供車輛換乘、旅遊谘詢等服務,還承載著展示展覽、創新創業(ye) 等平台功能,成了餘(yu) 村的“會(hui) 客廳”;“餘(yu) 村印象”圖書(shu) 館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遊客將在這裏沉浸式感受鄉(xiang) 村變遷和生態之美……
“老典型”餘(yu) 村如何講好旅遊“新故事”?“未來,我們(men) 將探索‘四季主題’旅遊融合活動,讓大家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餘(yu) 村生態自然之美。”汪玉成說。
好品質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
優(you) 質的生態資源和精心策劃的活動相結合,打造出餘(yu) 村鄉(xiang) 村旅遊新的增長點。汪玉成介紹,不僅(jin) 要將遊客引進來,還要深挖、利用好當地特色資源,讓遊客把特色產(chan) 品帶回去。
在汪玉成的指引下,記者一行來到5G物聯網養(yang) 魚基地,一座座大型魚池內(nei) ,肥碩魚群穿梭,養(yang) 魚用上“高科技”,附加值得到提高。“我們(men) 就是看中了餘(yu) 村的優(you) 質水源,才把項目落戶到這裏。”基地負責人沈傑介紹,5G物聯網配備了智能化養(yang) 殖係統、自動分揀係統,通過數字化平台實時監控水質,實現高質量養(yang) 殖。“魚不僅(jin) 得到遊客的青睞,杭州、蘇州、上海3地還成為(wei) 我們(men) 對外供應的重要區域,日均銷售數萬(wan) 條。”沈傑說。
2022年上線的網上農(nong) 博“餘(yu) 村農(nong) 耕”品牌館,也為(wei) 餘(yu) 村農(nong) 產(chan) 品打開了新通道。目前,首批入駐優(you) 質農(nong) 業(ye) 、文創和民宿主體(ti) 近20家,以餘(yu) 村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文創商品和精品民宿為(wei) 主要特色,開設了餘(yu) 村風味、悠宿餘(yu) 村、餘(yu) 村文創三大品類專(zhuan) 區,精選商品(含民宿)百餘(yu) 件。
胡有乾是地道餘(yu) 村人,早些年在外地經商,現在回來在村裏辦起餘(yu) 村供銷社,專(zhuan) 門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解決(jue) 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路問題。“以前農(nong) 副產(chan) 品不懂包裝,好品質卻無人識,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品牌效應,賣得越來越好。”胡有乾說,老百姓自家釀的酒、產(chan) 的番薯幹、養(yang) 的老母雞,如今都貼上了“餘(yu) 村農(nong) 耕”的標簽,統一的品牌讓遊客買(mai) 得更放心,在線上線下都打開了銷路。
據介紹,打造“餘(yu) 村農(nong) 耕”品牌,通過對鎮域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品牌包裝,一係列措施為(wei) 遊客帶來了更安心、更豐(feng) 富的旅遊體(ti) 驗,同時帶動更多農(nong) 戶參與(yu) “餘(yu) 村農(nong) 耕”品牌的生產(chan) 和銷售,實現助農(nong) 增收。
共建共享、共治共富
在餘(yu) 村村委會(hui) 會(hui) 議室,發言不斷、氣氛熱烈,“五子聯興(xing) ”強村公司的股東(dong) 們(men) 正在總結2022年的成績。
汪玉成第一個(ge) 向董事會(hui) 表態:“去年9月,公司實現增資擴股,股東(dong) 由原5個(ge) 行政村擴大到天荒坪鎮11個(ge) 行政村全覆蓋,公司增資擴股到2200萬(wan) 元。我相信隻要大家繼續把生態做優(you) ,一年更比一年好。”
股東(dong) 們(men) 都是誰?原來,在座悉數都是餘(yu) 村周邊村的黨(dang) 組織書(shu) 記。
“把握住生態優(you) 先的前提,我們(men) 村去年爭(zheng) 創民宿共富村,全村目前發展了25家民宿,注重提升整體(ti) 品質。”銀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邵水良接過話茬。緊接著,山河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邵林峰說:“我們(men) 也即將啟動浮玉山公園建設,通過已建好的遊步道從(cong) 餘(yu) 村景區到浮玉山公園,在沿途布置休閑設施,讓遊客能直接從(cong) 餘(yu) 村漫步到山河村。”
近年來,餘(yu) 村品牌力持續提升,在實現本村富裕的同時,也在積極帶動周邊“兄弟村”的發展。
2020年開始,餘(yu) 村牽手周邊4個(ge) 村共建共享、共治共富。2021年6月,5個(ge) 村合股成立名為(wei) “五子聯興(xing) ”的強村公司。組建僅(jin) 半年,公司就通過承接保潔等物業(ye) 服務,為(wei) 每個(ge) 村帶來了20萬(wan) 元的首筆分紅。
汪玉成解釋,5個(ge) 村相鄰,亮點特色不一,能打造差異化旅遊產(chan) 品,整合成一盤棋,讓遊客暢遊“大餘(yu) 村”。“去年簽約的業(ye) 務合同達到1200多萬(wan) 元,有望實現約150萬(wan) 元利潤,還解決(jue) 了不少剩餘(yu) 勞動力的就業(ye) 問題。”他說。
2022年7月,天荒坪鎮整合了“大餘(yu) 村”範圍內(nei) 10萬(wan) 平方米創業(ye) 空間、2萬(wan) 餘(yu) 平方米廠房、近6萬(wan) 畝(mu) 竹林和農(nong) 田,設立1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基金”,吸引專(zhuan) 業(ye) 人才來當鄉(xiang) 村“合夥(huo) 人”,截至目前已成功簽約項目20餘(yu) 個(ge) ,涉及研學教育、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領域。
汪玉成表示,通過鼓勵大家共同出謀劃策,要讓餘(yu) 村的生態發展模式跨越鎮域、縣域和市域,在未來吸引更多“合夥(huo) 人”加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