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
核心閱讀
穩就業(ye) 政策持續發力、服務培訓不斷助力、創新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在各方努力之下,2022年就業(ye) 局勢保持總體(ti) 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實現1206萬(wan) 人。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和穩經濟各項舉(ju) 措進一步落實,我國經濟繼續恢複,就業(ye) 將繼續保持總體(ti) 穩定。
1月18日,人社部舉(ju) 行2022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hui) ,公布2022就業(ye) 社保“成績單”:
看就業(ye) ,主要指標運行平穩,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實現1206萬(wan) 人;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基本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278萬(wan) 人,同比增加133萬(wan) 人;市場供求保持活躍狀態,100個(ge) 城市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求人倍率為(wei) 1.46,繼續保持在1以上。
看社保,截至2022年底,全國基本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wei) 10.5億(yi) 人、2.4億(yi) 人、2.9億(yi) 人。全年基金收入7.1萬(wan) 億(yi) 元,支出6.6萬(wan) 億(yi) 元,年底累計結餘(yu) 7.4萬(wan) 億(yi) 元,基金運行總體(ti) 平穩。2022年共為(wei) 2687萬(wan) 困難群體(ti) 代繳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費,參保率超過99%。
穩就業(ye) 政策成效顯著
減負穩崗政策釋放紅利約4900億(yi) 元,累計提供就業(ye) 服務1億(yi) 多人次
“麵對經濟增速放緩、疫情多發散發、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等多重因素衝(chong) 擊,2022年就業(ye) 局勢能夠保持總體(ti) 穩定,成績來之極為(wei) 不易。”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說。
1206萬(wan) 人的背後,得益於(yu) 穩就業(ye) 政策的對衝(chong) 效應。
2022年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了社會(hui) 保險“降緩返補”一攬子政策,幫助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
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通過降低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費率,階段性緩繳三項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支出就業(ye) 補助資金,發放穩崗返還、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一次性擴崗補助等,共釋放政策紅利約4900億(yi) 元。
人社部失業(ye) 保險司司長桂楨介紹,僅(jin) 失業(ye) 保險部分,就減收失業(ye) 保險費1590億(yi) 元;向787萬(wan) 戶企業(ye) 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97億(yi) 元;發放留工補助資金303億(yi) 元;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27億(yi) 元,惠及高校畢業(ye) 生192萬(wan) 人。
1206萬(wan) 人的背後,得益於(yu) 服務培訓的助力效應。
“共富技能服務隊來了!”日前,浙江麗(li) 水雲(yun) 和縣組織技能服務隊走進崇頭鎮,展示傳(chuan) 統小吃製作、盆景修剪、理發等多項技能。
“一隊服務一縣,為(wei) 群眾(zhong) 麵對麵授課、手把手傳(chuan) 技。”雲(yun) 和縣人社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2022年,全縣8支雲(yun) 和師傅“共富技能服務隊”共認領服務需求清單18張,累計開展技能培訓10場次,受眾(zhong) 1000餘(yu) 人次,幫助勞動者強技能好就業(ye) 。
2022年,人社部門推出“10+N”公共就業(ye) 服務活動,實現月月有招聘、服務不斷線。全年共舉(ju) 辦線上線下招聘會(hui) 12.7萬(wan) 場,幫助5.9萬(wan) 家重點企業(ye) 解決(jue) 用工215萬(wan) 餘(yu) 人次。重點群體(ti) 專(zhuan) 項培訓深入推進,累計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和勞動者提供就業(ye) 服務1億(yi) 多人次,開展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超1600萬(wan) 人次。
1206萬(wan) 人的背後,得益於(yu) 創新創業(ye) 的帶動效應。
2022年7月底,第三屆馬蘭(lan) 花全國創業(ye) 培訓講師大賽全國總決(jue) 賽在浙江杭州順利舉(ju) 辦。交流創業(ye) 培訓經驗、切磋創業(ye) 培訓技術、傳(chuan) 播創業(ye) 培訓成果……各地人社部門上演了一場創業(ye) 服務“大比拚”。
創業(ye) 是就業(ye) 之源。2022年,聚焦創業(ye) ,人社部發揮政策激勵作用,營造創新創業(ye) 氛圍,搭建資源對接平台,提升勞動者創業(ye) 能力,培育更多市場主體(ti) ,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創業(ye) 擔保貸款餘(yu) 額2694億(yi) 元,同比增長14.8%。
就業(ye) 持續穩定具備有利條件
製造業(ye) 缺工狀況持續、物流業(ye) 用人需求明顯增加
王曉萍表示,從(cong) 2023年走勢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和穩經濟各項舉(ju) 措進一步落實,我國經濟繼續恢複,就業(ye) 局勢將繼續保持總體(ti) 穩定。但也要看到,就業(ye) 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就業(ye) 矛盾更加凸顯,穩就業(ye) 仍麵臨(lin) 不少挑戰。
市場正在逐步回暖。《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於(yu) 求職“最缺工”的100個(ge) 職業(ye) 排行》顯示,與(yu) 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製造業(ye) 缺工狀況持續,汽車行業(ye) 相關(guan) 崗位缺工較為(wei) 突出。
榜單顯示,“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工”“工程機器人係統操作員”“汽車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ye) 新進最缺工排行,“汽車生產(chan) 線操作工”位列排行榜前十。
同時,快遞物流行業(ye) 用人需求明顯增加,“采購員”“郵件分揀員”本季度新進排行,“快件處理員”“裝卸搬運工”“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等職業(ye) 缺工程度加大。
新一輪穩就業(ye) 政策已經開始。
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司長張瑩介紹,開展公共就業(ye) 服務活動,是穩就業(ye) 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勞動力資源匹配的重要載體(ti) 。2023年,將接續推出“10+N”公共就業(ye) 服務係列活動。
當前,正在實施的是1至3月份的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活動。具體(ti) 活動形式方式包括走訪慰問、政策宣講、勞務對接、項目推介、組織招聘等。
例如,河南、雲(yun) 南、陝西、甘肅等勞務輸出大省與(yu) 江蘇、廣東(dong) 等勞務輸入大省提前開展對接,為(wei) 節後勞務輸出預作準備。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用工大省份都已出台專(zhuan) 門政策,為(wei) 重點企業(ye) 招用工發放資金補貼,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ye) 連續生產(chan) 、保供穩價(jia) 。另外,許多省份都已開出返鄉(xiang) 專(zhuan) 列,並計劃節後組織返崗包車專(zhuan) 列。
“活動期間,預計將提供就業(ye) 崗位3000萬(wan) 個(ge) 。”張瑩說,下一步,將指導各地組織開展好全年的“10+N”公共就業(ye) 服務係列活動,公布一批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和零工市場名錄,公布一批各地招聘活動的場次安排,宣傳(chuan) 推廣一批典型經驗做法,更多促進市場供需匹配。
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穩步推進
2022年全年共跨省調劑基金2440億(yi) 元,有效均衡地區間當期收支壓力
“2022年1月,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啟動實施,目前各項改革穩步推進,養(yang) 老保險覆蓋麵進一步擴大,基金收支總體(ti) 平衡,製度運行平穩。”人社部養(yang) 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說。
政策基本統一。亓濤介紹,實施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後,在全國範圍內(nei) 基本實現政策統一,勞動者與(yu) 退休人員的養(yang) 老保險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當前,人社部指導各地逐步放開靈活就業(ye) 人員參保戶籍限製,將更多靈活就業(ye) 人員納入養(yang) 老保險保障範圍。
互濟力度加大。2022年全年共跨省調劑基金2440億(yi) 元,有效均衡了地區間基金當期收支壓力,資金使用效率更高。通過資金調劑使用,養(yang) 老金發放更有保障,增強了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建立分擔機製。當前,我國基本建立中央和地方養(yang) 老保險支出責任分擔機製,中央財政補助力度進一步加大,地方財政養(yang) 老保險投入機製更加完善。
服務水平提升。通過建立與(yu) 全國統籌相適應的信息係統,實現了數據集中管理、部省經辦聯動。全國統一的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功能,已開通83項全國性、跨地區社會(hui) 保險服務,比2021年增加了30多項,操作更加簡便,累計訪問達43億(yi) 多人次。
“下一步,我們(men) 將不斷完善全國統籌製度,進一步提高製度統一性規範性,提升製度整體(ti) 保障能力,更好確保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切實發揮好社會(hui) 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網和社會(hui) 運行穩定器作用。”亓濤說。
此外,2022年11月25日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在36個(ge) 先行城市(地區)啟動實施以來,總體(ti) 運行平穩有序。截至2022年底,個(ge) 人養(yang) 老金參加人數達1954萬(wan) 人,繳費人數613萬(wan) 人,總繳費金額142億(yi) 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9日 1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