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02-02 16:28:00來源: 人民網-四川頻道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讓原來的泥土路變成3米多寬的水泥機耕道,泥土溝也變成了水泥渠和便民道,能灌能排,便於(yu) 機耕機收;不僅(jin) 提高了糧食產(chan) 量,而且耕種條件和周圍配套設施也得到了全麵改善。”1月30日,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豐(feng) 樂(le) 鎮皂角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洪陽說。

  冬日,走進以種植高粱、油菜、大頭菜、土豆和水稻等糧食作物為(wei) 主的納溪糧油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清澈的溪水沿著新修建的水渠潺潺流入農(nong) 田,滋潤著蔥蘢青翠的農(nong) 作物;數米寬的水泥機耕路縱橫交錯,從(cong) 空中俯瞰,宛如棋盤。稻田裏,一片片油菜長勢喜人,一派豐(feng) 收景象。

  近年來,瀘州市納溪區在加快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同時,積極盤活農(nong) 村土地資源,嚴(yan) 守耕地保護紅線,對撂荒土地進行資源整合,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活力。自2019年起,該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依托現有耕地資源,通過增施有機肥、建設排灌溝渠、完善農(nong) 村機耕道網絡等改善農(nong) 田生態環境和農(nong) 田基礎設施條件,打造設施配套完善和抗災能力強的現代農(nong) 業(ye) 高標準基本農(nong) 田,加快村民田間作業(ye) 機械化,在保障農(nong) 業(ye) 高效生產(chan) 的同時,促進農(nong) 民增收。

  “截至目前,納溪區已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39.21萬(wan) 畝(mu) ,建成後高標準區域糧食總量和未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區域同比增產(chan) 11.8%。”納溪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糧油經作股股長丁一波說,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機械作業(ye) 效率可達95%,極大提高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

  為(wei) 抓好糧食生產(chan)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在抓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同時,瀘州市納溪區全麵進行撂荒地治理。目前,在豐(feng) 樂(le) 鎮和龍車鎮連片打造的3萬(wan) 畝(mu) 糧油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龍車片區,經過土地平整和流轉,撂荒耕地種上了當季作物,重新煥發生機。

  “村兩(liang) 委結合實際情況,實施‘退經還耕’項目,連片騰退以藤椒、柑橘、蠶桑為(wei) 主的低質低效經濟作物700餘(yu) 畝(mu) ,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不斷改善和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納溪區龍車鎮建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小兵說。

  為(wei) 盤活撂荒耕地,糧油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龍車片區通過疏通排水渠,清除田間雜草,建起了水肥一體(ti) 滴灌設施,並在田邊種植石斛、水葫蘆等作物淨化水源,最大限度保障作物綠色安全。

  “有了科技技紡支撐,村上還鼓勵各類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村新型人才參與(yu) 撂荒地整治,利用政策優(you) 勢和資金補貼,因地製宜發展當季作物種植。”劉小兵表示,通過完善農(nong) 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一係列改造,農(nong) 田綜合生產(chan) 能力提升10%左右。把撂荒地整治與(yu) 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糧食生產(chan) 基地建設等項目相銜接,對參與(yu) 撂荒地整治的經營主體(ti) 和帶頭複耕複種的農(nong) 民在生產(chan) 物資、農(nong) 機具購置等方麵給予適當補助,調動了各方麵整治撂荒地的積極性,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下一步,納溪區將加大推廣應用現代化農(nong) 業(ye) 新技術,整合力量補齊短板,繼續探索改革耕地補貼政策,加快長效機製建設,確保土地不撂荒。”丁一波說,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發展轉型升級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水平,盤活土地資源,實現富民強村。(朱虹、魏箐、楊益)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