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共治共管,讓停車更有序(一線探民生·解決停車難③)

發布時間:2023-02-06 14:3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停車難是不少城市小區麵臨(lin) 的共性問題,上海部分小區居民探索通過民主協商製定“停車規約”,共享車位錯峰停車,取消公共固定車位,讓小區停車更有序。居民共治共管,共同探索創新舉(ju) 措,為(wei) 解決(jue) 小區停車難題提出更多新思路。

  停車難是城市居民小區麵臨(lin) 的共性問題。一邊是車位緊張、缺口大,一邊則存在車位閑置現象,如何盤活資源,化解停車難?

  2020年12月底,上海市將停車難綜合治理工程納入全市16個(ge) 民心工程之一。上海部分小區,在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等各方合力牽引下,居民率先探索通過協商製定“停車規約”,共享車位錯峰停車或取消固定車位,激活“沉睡”車位,讓小區停車更有序、道路更通暢,從(cong) 而達到共治共管。這些“破題”創新舉(ju) 措為(wei) 解決(jue) 小區停車難提供了新思路。近日,記者來到上海市金山區幾個(ge) 共治“停車難”的小區,聽聽居民們(men) 講述小區停車的故事。

  鼓勵共享車位——

  開發小程序

  巧用積分製

  金山區金山衛鎮禦景龍庭小區居民陳秀霞,在微信小程序“共享停車”上發布了一則停車位共享信息。此時,同小區居民李輝英正在這個(ge) 小程序上查找空閑車位,一張小區地麵停車位平麵圖和空閑車位信息在她的手機屏幕上“鋪開”,她很快“認領”了陳秀霞提供的車位。

  兩(liang) 人不見麵便完成了一筆雙贏的“交易”。陳秀霞獲得5個(ge) 積分,來年可用於(yu) 抵扣停車位租賃費5元,李輝英不僅(jin) 解了停車燃眉之急,停車費還享受半價(jia) 折扣。這樣的隔空共享,每天都在禦景龍庭小區“上演”。而居民們(men) 自主開發的“共享停車”小程序,上線3個(ge) 多月已為(wei) 200多人次提供了800多個(ge) 小時的共享停車。

  積分製共享停車的小發明是如何誕生的?這得從(cong) 小區過去的停車難問題說起。

  曾經,小區非機動車停放亂(luan) 象叢(cong) 生,居民樓大廳經常被電動車擠得水泄不通。2021年5月起,《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金山區各街鎮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專(zhuan) 項整治行動。禦景龍庭小區所在的東(dong) 門居民區組織了50多名居民誌願者,勸阻小區內(nei) 的電動車亂(luan) 停放、違章充電行為(wei) 。

  “這支隊伍由黨(dang) 員、樓組長、普通群眾(zhong) 組成,被大家親(qin) 切地叫做‘文明工程師’。”東(dong) 門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燕說,有居民提出,何不趁熱打鐵,借助“文明工程師”的力量,把機動車停車亂(luan) 象也解決(jue) 一下。禦景龍庭小區的高層區域住有1356戶居民,卻隻有地麵固定車位307個(ge) 、臨(lin) 時車位50多個(ge) ,停車難問題一直很棘手。

  於(yu) 是,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文明工程師”隊伍、居民代表湊在一起,共商出了《禦景龍庭小區共享停車及積分規則》。“我們(men) 摸索了4個(ge) 月,為(wei) 了鼓勵業(ye) 主把車位共享出來,規則細之又細,比如共享出來的車位沒有被使用,業(ye) 主也會(hui) 根據共享時間每次積1—2個(ge) 積分。”

  從(cong) 事互聯網軟件設計的“文明工程師”康永波自告奮勇設計出“共享車位”操作文檔。東(dong) 門居委會(hui) 就趁著打造“智慧村居”管理係統,聯合該係統的運維方開發出“共享停車”小程序。

  “如今,小區裏大車小車停放井然有序。”王燕說。

  取消固定租賃車位——

  業(ye) 主投票表決(jue)

  各方群策共商

  居民袁文瑞2017年搬進金山區山陽鎮禦龍景苑小區後,連著一個(ge) 月,天天晚上到小區裏“數”車位,有時一晚上竟“數出”三四十個(ge) 空位子,但有些車子仍然沒地方停,橫七豎八地停在小區草坪、通道上,造成居民出行不便,車輛剮蹭摩擦時有發生。

  建於(yu) 2013年的禦龍景苑小區有866戶住戶,僅(jin) 配有737個(ge) 車位,其中產(chan) 權車位418個(ge) 、長期租賃的固定車位209個(ge) 、臨(lin) 停車位110個(ge) 。雖然有些業(ye) 主對部分車位“占而不用”一事頗有微詞,但無奈小區業(ye) 委會(hui) 沒成立,車位資源分配不公,擰不過來。袁文瑞為(wei) 了解決(jue) 停車煩惱,不得不花了5萬(wan) 元從(cong) 開發商那裏購置了一個(ge) 產(chan) 權車位。

  2019年小區業(ye) 委會(hui) 成立,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和物業(ye) 著手破題。他們(men) 琢磨過幾種方式——共享車位、讓業(ye) 主們(men) 抽簽決(jue) 定車位租賃資格、輪流租賃等,但一番調研下來,已租賃固定車位多年的業(ye) 主普遍不願意共享,還有些業(ye) 主買(mai) 了新能源車,提出要在租賃的車位上安裝充電樁。

  “一旦裝上充電樁,停車資源更難流動,將加劇停車難,所以隻有取消長期租賃的固定車位,才能破題。”海雲(yun) 居委會(hu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翁國鋒說。

  取消固定車位阻力重重,如何克服?2021年8月,《上海市住宅物業(ye) 管理區域機動車停放管理規定》出台,規定“車輛在全體(ti) 共用部分的停放、收費標準、費用列支和管理等事項,由業(ye) 主大會(hui) 決(jue) 定。”這讓禦龍景苑小區找到了實操依據。

  通過多輪居民意見征詢,禦龍景苑小區2021年12月召開了業(ye) 主大會(hui) ,由866位業(ye) 主代表投票表決(jue) ,以占62%的同意票通過了“先到先停”方案,並采取階梯租賃費的形式,“每戶居民在小區內(nei) 停第一輛私家車的費用為(wei) 100元/月,第二輛加倍至200元/月,第三輛則按照臨(lin) 時車輛計費。”

  同時,在海雲(yun) 居委會(hui) 黨(dang) 支部、物業(ye) 等多方努力下,一牆之隔的酒店劃出45個(ge) 車位供給小區,而且為(wei) 了鼓勵居民使用,租金僅(jin) 為(wei) 900元/位/年,並開了扇小門,方便停車居民進出。

  然而,盡管新的停車方案是由各方群策共商出來的,又經全體(ti) 業(ye) 主集體(ti) 表決(jue) 通過,但仍有一些反對的居民以搬板凳占車位、停放小區主幹道的方式表達不滿。關(guan) 鍵時刻,居民自治的力量發揮了作用。袁文瑞等熱心居民耐心地在業(ye) 主群裏反複“普法”、登門拜訪、擺事實講道理。經過幾個(ge) 月的磨合,大家發現停車位雖飽和,但不管多晚回來都能找到車位,而且極少看到空閑車位,再也沒有占道現象。

  開放內(nei) 部車位——

  激活沉睡資源

  方便夜間停車

  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的金山區朱涇鎮臨(lin) 源二村小區是開放式小區,沒有門崗管理,外來車輛可以自由出入、停靠,讓小區本就稀缺的停車位更加緊張。35幢樓住著831戶居民,車位不足70個(ge) ,小區周邊有中學、銀行和20多家商戶,經常堵得水泄不通。由街鎮提供的物業(ye) “托底”管理負責小區日常清潔、基礎設施維護等,卻無法管理車輛問題。

  地處臨(lin) 源二村小區內(nei) 的金山區動物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同樣深受其苦。“在小區找不到車位的車主,經常把車停到我們(men) 單位門口,導致我們(men) 公務車出行都困難。”該中心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盧春光說。

  “何不幹脆開放你們(men) 的內(nei) 部停車位?既能解決(jue) 單位門口的停車亂(luan) 象,又能方便居民們(men) 夜間停車。”2017年底,臨(lin) 源居委會(hu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茜找到盧春光,設想一道出,兩(liang) 家本就是黨(dang) 建結對共建單位,一拍即合。於(yu) 是,動物疾控中心30個(ge) 車位在每天下午下班後至第二天上班前免費向小區居民開放。

  開放後,新的問題來了。臨(lin) 時停在動物疾控中心過夜的車輛經常不及時出場,導致該中心的車輛停不進來,甚至發生車輛被剮蹭向動物疾控中心索賠的情況。盧春光沒想到一心想解決(jue) 共建單位的停車難,反倒給自家惹了麻煩。“開放車位資源是好事,但如果管理和技術手段沒跟上,就會(hui) 變成好心辦壞事。”

  好事辦好,重在規範。居委會(hui) 、業(ye) 委會(hui) 召集有車居民開會(hui) 協商,製定文明停車規定,並共同簽署居民停車公約。這份公約中最惹眼的當屬自製了停車信用賬本,違反停車規定三次且勸誡無效的,將被取消在動物疾控中心停車資格。

  僅(jin) 靠動物疾控中心門崗在值勤時段管理這本信用賬本,難免吃力。何不調動社區現有的居民誌願服務力量共治共管?徐茜想到了“60+互助小組”,這支由小區裏10位60歲以上居民組成的誌願服務隊,平日裏頭戴小紅帽、身穿黃馬甲,輪流在小區裏治安巡邏、宣講健康知識。

  徐茜的提議很快得到“60+互助小組”的積極響應。老師傅們(men) 兩(liang) 人一組,每5天輪換一組,輪流在每天上午7點至9點、下午5點到6點兩(liang) 個(ge) 停車高峰時段,在小區裏勸阻不文明停車、及時電話聯係車主挪車疏通交通等。

  “雖然我們(men) 自己沒有停車需要,但小區不文明停車堵住通道,開不進來、出不去的經常按喇叭,也會(hui) 影響我們(men) 生活。”“60+互助小組”成員、72歲的沈忠兵在臨(lin) 源二村住了30年,堪稱小區“活地圖”,如今沈師傅發揮所長,每回執勤都巡邏兩(liang) 萬(wan) 步,為(wei) 小區規範停車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6日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