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南京秦淮:讓燈彩藝術照亮現代生活
《人民日報》 2023年02月06日 第05版版麵截圖
原標題:
讓燈彩藝術照亮現代生活(現場評論)
燈彩展演與(yu) 觀賞,觀的是形態、色彩,賞的是文化、韻味。燈彩藝術的價(jia) 值內(nei) 涵,取決(jue) 於(yu) 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深度
十裏秦淮燈火燦,樓台亭榭繞河堤。元宵節的南京夫子廟熱鬧非凡,五光十色的燈彩鑲嵌在河畔,將秦淮河裝點得猶如華美的項鏈。岸上,人們(men) 穿行在燈的海洋中,或駐足賞燈,或合影留念,享受著閑適與(yu) 歡樂(le) 。
燈彩迎兔年,與(yu) 兔相關(guan) 的主題燈形態各異、大小不同。它們(men) 或隱匿於(yu) 白雲(yun) 高山之巔,或傲立著望向前方,或拿著樂(le) 器、像在彈奏。“媽媽,這個(ge) 兔子為(wei) 什麽(me) 坐在荷花上”“咱們(men) 在這兒(er) 合張影吧”……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賞燈的重點雖有不同,卻都能從(cong) 璀璨燈火中收獲溫暖。南京市民郭君直言:“在這裏遊覽就像做夢,太美了。”
幻美燈彩的背後,是製作技藝的革新與(yu) 支撐。在南京老門東(dong) 景區,名為(wei) 《生命之樹》的燈彩頗為(wei) 吸睛,樹上布滿燈光蝴蝶,光點環繞周身,呈現出獨特的光影效果,翩躚的蝴蝶伴著燈光節奏扇動著翅膀,光動加傳(chuan) 動的構思新穎有趣。製作負責人說:“我們(men) 采用新型材料技術,結合現代燈光藝術及人工智能技術,增強了視覺效果和吸引力。”過去,傳(chuan) 統燈彩以色丁布裱糊工藝為(wei) 主,利用鐵絲(si) 焊接搭建主體(ti) 形狀,隨後蒙布彩繪;如今,越來越多新技術用於(yu) 燈彩製作,在很大程度上解決(jue) 了動態展現的難題。這啟示我們(men) ,隻有持續提升製造水平、技術含量,才能不斷提高產(chan) 品的交互性、觀賞性。
如果說技術賦能為(wei) 燈彩發展提供了動力,那麽(me) 創意設計則為(wei) 之注入了契合時代審美的活力。張梓雲(yun) 是一個(ge) 設計團隊的成員,她習(xi) 慣留意生活中的設計之美,燈籠、路燈等都是素材來源;還熱衷於(yu) 去各地看展、遊曆,汲取多種藝術元素。正是這個(ge) 設計團隊設計出170組燈組,在秦淮燈會(hui) 上沿著夫子廟、門東(dong) 、十裏秦淮水上遊覽線布展,營造了良好的視覺藝術效果。這些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青年設計師,從(cong) 全世界吸收藝術靈感,善於(yu) 運用多種載體(ti) 媒介,敢於(yu) 創新創造,打開了與(yu) 傳(chuan) 統燈彩師傅不同的創作路徑。從(cong) 製作到創意,從(cong) 老師傅到年輕人,燈彩發展恰如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藝術與(yu) 潮流的對話,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迸發出新活力。
燈彩展演與(yu) 觀賞,觀的是形態、色彩,賞的是文化、韻味。燈彩藝術的價(jia) 值內(nei) 涵,取決(jue) 於(yu) 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深度。秦淮燈會(hui) 有上千年曆史,燈彩作為(wei) 非遺項目,本身就有賡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意義(yi) 。夫子廟大成殿門前的主燈是一棵燈彩樹,靈感取自孔子杏壇講學,將杏樹以燈彩形式加以還原。這種具象化、生動化的呈現,把曆史文化場景拉到眼前,讓人們(men) 身臨(lin) 其境地體(ti) 悟文化之美、文韻之姿。張梓雲(yun) 充滿感觸地說:“我們(men) 燈彩設計師要勇於(yu) 與(yu) 曆史對話,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視覺化、立體(ti) 化,展現中華文明繁盛的圖景。”燈彩是載體(ti) 、是媒介,隻有做到以文化之、以文潤之,才能幫助人們(men) 在藝術燈光中更好感受文化魅力、人文情懷。
南京人常說:“過年不到夫子廟,等於(yu) 沒過年;到夫子廟不買(mai) 盞燈,等於(yu) 沒過好年。”賞燈、遊燈、買(mai) 燈是南京人的年俗,光與(yu) 影、燈與(yu) 彩的世界裏透射著祥和喜慶。夜幕之中,槳聲與(yu) 燈影交織著秦淮河千百年來的容顏,水道兩(liang) 岸的燈彩把層層水波點亮,為(wei) 古老水路帶來時代氣息。把燈彩技藝發揚光大,讓彩燈流光照亮生活,人們(men) 的笑臉也將越映越美。
(作者為(wei) 本報江蘇分社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