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南通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入選“世界記憶”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0日 第 12 版版麵截圖
原標題:
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入選“世界記憶”
檔案裏的時代故事
不久前,在韓國安東(dong) 舉(ju) 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委員會(hui) 第九次會(hui) 議上,由中國提名的“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1896—1907)”通過評審,入選《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
清末企業(ye) 家張謇1895年創建的大生紗廠,是中國及東(dong) 亞(ya) 棉紡業(ye) 萌芽期的龍頭企業(ye) 。“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1896—1907)”共205卷,現保存在江蘇省南通市檔案館。這批檔案形成於(yu) 1896年至1907年,包含手稿、賬冊(ce) 、地圖等,是大生紗廠在早期的生產(chan) 、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形成的曆史記錄。“這份檔案是記錄中國早期股份製企業(ye) 管理、運營的可靠文獻。”南通市檔案館館長陳海兵說,其記錄的不僅(jin) 是當時中國社會(hui) 變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也見證著中華民族的探索和奮鬥。
陳海兵說,保存在檔案中的大生紗廠賬冊(ce) ,記錄事無巨細,反映中國傳(chuan) 統記賬方式的全麵與(yu) 精細;每日、每周、每月核校的圓戳印記,體(ti) 現工作流程嚴(yan) 謹有序;賬冊(ce) 中的草碼,展示了中國傳(chuan) 統的記賬方式。張謇留存的文書(shu) ,集館閣體(ti) 、行草、行楷於(yu) 一體(ti) ,廠房、股票設計圖紙,體(ti) 現出工業(ye) 美學的風格。
據介紹,大生檔案得以存續,離不開張謇較強的檔案意識,他在大生紗廠籌建之初就明確企業(ye) 的檔案管理部門和負責人。目前南通市檔案館珍藏著大生檔案近萬(wan) 卷,“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1896—1907)”是其中最有價(jia) 值的部分。“初期檔案形成於(yu) 大生滬所。”南通市檔案館研究館員朱江介紹,大生滬所是大生紗廠駐滬辦事機構的統稱,負責大生紗廠資金的籌措,置辦大生紗廠所需的各種機器和物料等。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檔案一直被員工精心保管。大生滬所撤銷後,這批檔案被運回南通,此後被移交給南通市檔案館。經過幾代人的接力保護,如今,大生檔案已實現數字化,成為(wei) 研究南通近代史乃至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依據。
世界記憶名錄是一項旨在提升人們(men) 對珍貴文獻遺產(chan) 重要性的認識,從(cong) 而對其開展有效的搶救、保護及利用的國際方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yu) 1992年啟動了這項計劃。目前,我國已有《黃帝內(nei) 經》《本草綱目》等14項檔案文獻遺產(chan) 入選。朱江介紹,“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1896—1907)”申報工作於(yu) 去年4月正式啟動,經國家檔案局評審通過後,申報文本提交世界記憶項目亞(ya) 太地區委員會(hui) 。
“‘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1896—1907)’最獨特的價(jia) 值在於(yu) ,記載了張謇關(guan) 於(yu) 實踐創新與(yu) 社會(hui) 責任並重的企業(ye) 家精神的思考——張謇開創並融入了一條企業(ye) 不僅(jin) 追求利潤,而且關(guan) 心改善社會(hui) 狀況的發展新路徑,是珍稀、不可替代的文獻。”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田彤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