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依法治理,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近日,有一組數據引發關(guan) 注:2022年,中央網信辦舉(ju) 報中心指導全國各級網信舉(ju) 報工作部門、主要網站平台受理網民舉(ju) 報色情、賭博、侵權、謠言等違法和不良信息1.72億(yi) 件。其中,中央網信辦舉(ju) 報中心受理舉(ju) 報604.9萬(wan) 件;各地網信舉(ju) 報工作部門受理舉(ju) 報957.3萬(wan) 件;全國主要網站平台受理舉(ju) 報1.57億(yi) 件。一個(ge) 個(ge) 數字,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折射出網絡空間中不良信息的規模與(yu) 類型,也映照著處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的力度與(yu) 效果。
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ju) 報,是全國各級網絡舉(ju) 報工作部門和主要網站平台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大違法和不良信息處置力度的應有之舉(ju) 。鼓勵廣大網友依法舉(ju) 報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有助於(yu) 不斷拓寬和暢通網民參與(yu) 網絡綜合治理的渠道,加強網上有害信息監管,對於(yu) 保障網民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大有裨益。
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信息幹淨,網絡空間才能清淨。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一方麵,廣大網民普遍期盼權威準確的網絡信息內(nei) 容;另一方麵,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亂(luan) 象屢禁不止。群眾(zhong) 上好網、好上網的需求與(yu) 網絡信息供給的純潔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張力,理應加大監管、淨化、整治力度,構建起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確保廣大網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針對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受理網民舉(ju) 報、依法治理整肅是重要方麵,同時還需要相關(guan) 部門主動出擊、持之處置。這幾年,有關(guan) 部門深入開展了“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推進“淨網”“劍網”“護苗”等整治行動,全麵整治“飯圈”亂(luan) 象、網絡水軍(jun) 、流量造假等問題。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04.93億(yi) 條、賬號13.89億(yi) 個(ge) ,下架違法違規應用程序6.7萬(wan) 餘(yu) 款,關(guan) 閉違法網站4.2萬(wan) 餘(yu) 家。這些務實之舉(ju) ,贏得廣大網民好評,也讓網絡生態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實踐表明,管網治網必須把集中治理和常態化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標本兼治,完善長效治理機製,確保有亂(luan) 必查、有害必除,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應看到,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的出現與(yu) 存在,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清除有害信息、根治頑瘴痼疾也很難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找準治理的重點,在“飯圈”、謠言、侵權等網絡信息方麵加強監控力度,做到露頭就打、打早打小;也需要把握治理的節點,強化重點網站、平台、機構等主體(ti) 責任,做到有責必擔、失責必究;還需要健全治理機製,加強多部門聯合整治行動,做到集中出擊、協同發力;更需要加大優(you) 質信息供給,多平台、多渠道、多形態提供群眾(zhong) 需要的網絡內(nei) 容及信息服務,做到用正能量驅散負能量。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不是一時的事,而是一直的事,需要網上網下集眾(zhong) 智、匯合力,為(wei) 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xing) 網保駕護航。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wu) 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必須清醒認識到,無論網上還是網下,無論大屏還是小屏,都沒有法外之地、輿論飛地。綜合運用法律、監管、平台、技術等手段,堅決(jue) 遏製各類違法違規問題,不斷提升網絡空間治理效能,做到利刃出鞘、精準打擊、發力增效、久久為(wei) 功,讓網絡不良信息無處遁形,讓清風正氣分外充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