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災難麵前,生命至上,沒有國界
當地時間2月6日淩晨,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ya) 邊境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隨後發生上千次餘(yu) 震,造成土耳其和敘利亞(ya) 兩(liang) 國重大人員傷(shang) 亡和財產(chan) 損失。災難猝不及防,全世界為(wei) 之揪心。坍塌的廢墟下,不知還深埋多少生命;凜冽的寒風中,幸存的人們(men) 直麵惡劣的天氣;地動山搖之外,次生災害時有發生……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讓人感慨到生命的脆弱、自然的無常。
目前,強震搜救工作還在繼續進行。當務之急,是為(wei) 災民提供雪中送炭的幫助,這理應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的一致行動。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2月10日,已有77個(ge) 國家級和13個(ge) 國際緊急醫療隊正部署到兩(liang) 國。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也發出號召:“這是團結的時刻,不是政治化或分裂的時刻,但很明顯,我們(men) 需要大量的支持。” 災難麵前,唯有同舟共濟,才能傳(chuan) 遞信心和力量;唯有守望相助,才能創造希望與(yu) 未來。
患難見真情。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yi) 援助機製,決(jue) 定向土耳其和敘利亞(ya) 提供緊急援助。中國救援隊當地時間2月8日抵達土耳其地震重災區哈塔伊省安塔基亞(ya) 市,隨即投入搜救工作。香港特區政府也派遣了一支約59人的搜救隊伍前往土耳其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爭(zheng) 分奪秒的生命大營救,讓國際社會(hui) 看到一個(ge) 唇齒相依、休戚與(yu) 共的世界,也看到一個(ge) 勇於(yu) 擔當、無私奉獻的中國。
災難麵前,最脆弱的是生命,最重要的也是生命。距離地震過去90多個(ge) 小時,一名10天大的嬰兒(er) 及其母親(qin) 雙雙獲救;一名24歲的土耳其青年在殘骸中被埋超過64個(ge) 小時,救援人員發現他在廢墟中寫(xie) 下一句話“不要放棄希望”。盡管黃金救援時間已過,但仍有無數人在與(yu) 時間賽跑,多掀一塊磚,多搜一片地,更多奇跡正在不斷發生。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我們(men) 素未謀麵、相隔萬(wan) 裏,說著不一樣的語言,用著不一樣的文字……但在此刻,我們(men) 同樣期盼著生的消息。”
每當風雨襲來的時候,我們(men) 更加懂得“命運共同體(ti) ”的涵義(yi) 。人類文明史,換個(ge) 角度看就是一部與(yu) 災難的抗爭(zheng) 史。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縱觀曆史,人類正是在戰勝一次次考驗中成長、在克服一場場危機中發展的。科學認識致災規律,有效減輕災害風險,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需要國際社會(hui) 共同努力。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尤其需要團結,尤其呼喚合作。隻有共同應對,才能戰而勝之;隻有攜手奮進,才能開創未來。
“我們(men) 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人類是一個(ge) 整體(ti) ,地球是一個(ge) 家園。以生命的名義(yi) ,盡最大的努力開展救援,以最真誠的心願伸出援手,用最堅定的行動凝聚力量,我們(men) 一定能夠戰勝災難,人類一定能走向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