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川渝專家“雙向奔赴”惠基層(傾聽)

發布時間:2023-02-17 16:4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川渝自古一家親(qin) 。簽署《川渝專(zhuan) 家資源共享協議》,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zhuan) 家團”,最近3年來,川渝已實現近3萬(wan) 名科技專(zhuan) 家資源共享,奔赴兩(liang) 地基層,開展技術指導,解決(jue) 難點問題,助力兩(liang) 地協同發展。

  

  微風吹過果園,傳(chuan) 來陣陣柑橘的香氣。見到重慶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熊偉(wei) 的身影,果農(nong) 們(men) 紛紛放下鋤頭圍攏上來。作為(wei) “成渝雙城經濟圈專(zhuan) 家服務團”的一員,來自重慶的專(zhuan) 家熊偉(wei) ,奔赴四川眉山等地的田間地頭,為(wei) 當地果農(nong) 提供科學指導。

  這是川渝兩(liang) 地科技專(zhuan) 家資源共享的一個(ge) 縮影。2020年以來,川渝兩(liang) 地院士、各行業(ye) 領域學術技術帶頭人、博士後科研人員等專(zhuan) 家積極參與(yu) 服務團活動,目前已實現近3萬(wan) 名科技專(zhuan) 家資源共享,其中高級職稱占比90%以上,院士、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2000餘(yu) 名,涉及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材料、人口健康、農(nong) 業(ye) 等多個(ge) 領域,惠及基層幹部群眾(zhong) 近6萬(wan) 人。

  專(zhuan) 家怎麽(me) 共享

  川渝協同,助力兩(liang) 地發展

  接到四川省人社廳的電話,成都大學食品與(yu) 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趙誌平放下手頭的工作,坐上火車來到了重慶涪陵。

  “趙教授,這種榨菜的發酵方法是我們(men) 無意中發現的。它的口感很獨特,但我們(men) 都搞不懂這背後的原理。”

  “趙教授,如何防止泡菜加工中的褐變?”……

  趙誌平趕到位於(yu) 重慶市涪陵區的這處榨菜試驗基地時,現場已經聚集了許多食品加工企業(ye) 的負責人,爭(zheng) 先恐後地向他提問。

  “這個(ge) 榨菜的醬香味很濃,我們(men) 需要分離酵母菌,發掘背後的微生物資源。可以通過添加抗壞血酸、氯化鈣等抑製褐變。”趙誌平一一解答著這些問題。

  回到成都後,趙誌平立即著手“涪陵區創建長江上遊榨菜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醬香味青菜頭榨菜產(chan) 品研發”的課題研究,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宏基因組學技術、代謝組學技術等研究榨菜背後的微生物密碼。

  2020年,重慶市專(zhuan) 家服務中心與(yu) 四川省專(zhuan) 家服務中心簽署《川渝專(zhuan) 家資源共享協議》,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zhuan) 家團”,建立兩(liang) 地專(zhuan) 家人才共享合作工作機製,通過常態化組織專(zhuan) 家服務團等舉(ju) 措,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我們(men) 想通過這個(ge) 舉(ju) 措,推動兩(liang) 地專(zhuan) 家人才發揮作用和兩(liang) 地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互補,相互支持開展專(zhuan) 家智力服務工作。同時,川渝專(zhuan) 家與(yu) 項目受援單位簽訂幫扶合作協議,建立長效幫扶機製。”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四川雅安,雅安職業(ye) 技術學院信息中心主任、智能製造與(yu) 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呂波,和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e) 學院人工智能與(yu) 大數據學院院長武春嶺碰了麵。

  “大數據專(zhuan) 業(ye) 是我們(men) 的新設學科,人才培養(yang) 要往哪個(ge) 方向走?”呂波拋出了他最關(guan) 心的問題。

  “雅安川西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的人才需求在算力方向,你們(men) 可以向服務器、雲(yun) 平台運維等方麵發展。”考察完學校周邊的產(chan) 業(ye) 情況後,作為(wei) 大數據職業(ye) 院校專(zhuan) 家的武春嶺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共同編寫(xie) 教材,幫助雅安職業(ye) 技術學院完善信息化建設,解決(jue) 項目難題……在川渝兩(liang) 地專(zhuan) 家的共同推動下,雅安職業(ye) 技術學院大數據專(zhuan) 業(ye) 群的招生規模實現了翻倍,“現在,我們(men) 培養(yang) 的學生出去實習(xi) ,得到的企業(ye) 反饋也都特別好。”呂波告訴記者。

  據介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zhuan) 家團”成立3年來,走進川渝兩(liang) 地20個(ge) 縣(市、區),開展技術指導977次,解決(jue) “難點”“堵點”問題405個(ge) ,352名專(zhuan) 家獲聘當地政府“特聘專(zhuan) 家”。

  供需如何匹配

  發布榜單,建立訂單式通道

  如何保障專(zhuan) 家資源與(yu) 受援單位的供需匹配?川渝兩(liang) 地給出的答案是——建立“訂單式”揭榜掛帥機製,由受援單位提出任務需求,人社部門發布需求清單,專(zhuan) 家人才根據專(zhuan) 業(ye) 方向揭榜領題。

  重慶市奉節縣是沿江而建的帶狀城市。城市交通、橋梁建設、路網規劃……奉節城市發展的痛點問題被送到了重慶專(zhuan) 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將“榜單”發布後,林同棪國際工程谘詢(中國)有限公司的橋梁專(zhuan) 家揭得了榜單。

  為(wei) 了精準對接區縣需求,橋梁專(zhuan) 家和城市規劃專(zhuan) 家考察了當地地質情況、長江航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等。“既要彰顯奉節的文化底蘊,解決(jue) 交通的痛點,也要考慮特殊的地質條件和低碳綠色的建設目標。”林同棪大師工作室執行主任程明告訴記者,接下來,橋梁專(zhuan) 家團隊將對奉節擬建的橋梁展開係統研究,努力為(wei) 奉節打造橋梁新名片。

  為(wei) 了讓“揭榜”機製落地生根,人社部門采取幫扶專(zhuan) 家和項目單位“背對背”雙向評價(jia) 的辦法。“這樣能夠對幫扶效果進行評估,查找和解決(jue) 幫扶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能為(wei) 我們(men) 進一步優(you) 化專(zhuan) 家團服務提供參考依據。”重慶市專(zhuan) 家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jin) 如此,川渝兩(liang) 地人社部門會(hui) 實時溝通評價(jia) 結果,動態調整川渝專(zhuan) 家資源庫。

  “基層醫院的人才和技術都存在短板,尤其是重症醫學,技術含量高,我們(men) 迫切需要該領域的專(zhuan) 家前來指導。”奉節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朱學武找到了縣人社局。

  沒過多久,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發春來到了奉節。俯臥位通氣怎麽(me) 做,危重病人如何救治,如何有效使用ECMO……在奉節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年輕醫生們(men) 圍成一圈,認真學習(xi) 著周發春的專(zhuan) 業(ye) 指導。

  “現在,我們(men) 不僅(jin) 立足川渝現有優(you) 勢專(zhuan) 家人才資源,必要時更請求全國高水平專(zhuan) 家來支持,更好實現供需匹配,專(zhuan) 人負責引導供需雙方有效交流、精準對接。”重慶市人社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既讓專(zhuan) 家對基層所訴所求、難點堵點了然於(yu) 胸,也讓基層單位對專(zhuan) 家所專(zhuan) 所長知根知底,讓科學技術、創新成果與(yu) 基層需求雙向選擇,互利共贏。”

  運轉如何長效

  雙贏互惠,引領科技創新

  在一次重慶市專(zhuan) 家服務中心組織的交流考察活動中,熊偉(wei) 遇到了四川省農(nong) 科院的研究員陳棟。

  “川渝地區脆李花期倒春寒、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梅雨寡日照逆境,導致產(chan) 量低、品質差以及采後貯藏期短。”考察結束後,熊偉(wei) 說出了影響當地脆李產(chan) 業(ye) 發展的原因。

  “深度挖掘脆李種質資源,結合分子鑒定技術篩選出適宜當地栽培的脆李新品種,這個(ge) 做法怎麽(me) 樣?”陳棟接過了話茬。

  川渝兩(liang) 地的專(zhuan) 家一拍即合,對“川渝脆李新品種選育及熟期配套技術體(ti) 係構建與(yu) 應用”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最終實現延長果實采摘期3個(ge) 月,揭示了連陰雨寡日照逆境脆李優(you) 質高產(chan) 的生態適應機製,構建了川渝脆李熟期和供應期調控體(ti) 係,解決(jue) 了生產(chan) 上早期落果、裂果、品質差等瓶頸難題,實現脆李果實5個(ge) 月鮮果供應。

  為(wei) 什麽(me) 科技專(zhuan) 家願意參與(yu) 到川渝兩(liang) 地的科技幫扶當中來?“在幫助受援單位的同時,也能夠檢驗我們(men) 的科技成果是否真的能落地。”熊偉(wei) 告訴記者,“同時,我們(men) 也能夠通過這個(ge) 平台認識更多其他領域的專(zhuan) 家,實現跨界合作。”

  為(wei) 了激勵更多專(zhuan) 家沉到基層,幹出實效,重慶和四川人社部門對具體(ti) 項目予以一定經費保障。同時,對專(zhuan) 家團服務成員,在項目申報、課題申請、繼續教育、職稱評聘等方麵予以傾(qing) 斜。

  不僅(jin) 如此,更多機製創新在路上,讓科技專(zhuan) 家和受援單位在其中實現雙贏。川渝兩(liang) 地定期召開通氣會(hui) ,對於(yu) 專(zhuan) 家服務團的成果進行互認,激勵更多專(zhuan) 家參與(yu) 到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當中來。在簽約機製方麵,突破以往專(zhuan) 家以個(ge) 人名義(yi) 與(yu) 受援單位簽訂協議的常規模式,探索並促成了部分專(zhuan) 家所在單位與(yu) 受援單位簽約合作,共同推動基層“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暢通融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