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開創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麵(權威訪談)
黨(dang) 中央認為(wei) ,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近日印發。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是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發布的首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三農(nong) ”工作的高度重視,傳(chuan) 遞出重農(nong) 強農(nong) 的強烈信號。本報記者就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采訪了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要立足國情農(nong) 情,體(ti) 現中國特色
問: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是黨(dang) 中央著眼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具體(ti) 安排,在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men) 如何推動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開好局起好步?
答: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堅持長短結合,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部署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必須深刻領悟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曆史方位、戰略定位,明確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不斷強化政策和要素供給,著力推進科技和製度創新,鉚足幹勁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nong) 業(ye) 發展。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能夠有效挖掘和激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龐大的市場需求,為(wei) 宏觀經濟發展開辟新空間,為(wei) 全麵現代化建設增添新動能。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增多時期,必須守好“三農(nong) ”基本盤,夯實“三農(nong) ”壓艙石,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牢發展主動權,確保國家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要遵循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要立足國情農(nong) 情,體(ti) 現中國特色。要著力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驅動,推進集約化內(nei) 涵式發展,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ti) 係強、產(chan) 業(ye) 韌性強、競爭(zheng) 能力強的農(nong) 業(ye) 強國。同時,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nong) 耕文明的曆史底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托雙層經營體(ti) 製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生態低碳農(nong) 業(ye) ,賡續農(nong) 耕文明,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nong) 業(ye) 現代化道路。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要抓緊研究製定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規劃,做好整體(ti) 謀劃和係統安排,細化提出未來5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的目標任務,明確路線圖、施工圖,分階段紮實穩步推進。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紮實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ge) 振興(xing) ”,瞄準農(nong) 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抓實事、務實功、求實效。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
問: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基礎上,如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更好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
答: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去年我們(men) 克服疫情災情、國際糧價(jia) 劇烈波動等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chan) 再獲豐(feng) 收,全年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731億(yi) 斤、增產(chan) 74億(yi) 斤,端牢了飯碗,為(wei) 穩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安全形勢依然複雜嚴(yan) 峻,壓力會(hui) 越來越大,要從(cong) “地、技、利、義(yi) ”4個(ge) 方麵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物質基礎。要用現代化基礎設施和科技裝備,鞏固提升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強化高標準農(nong) 田、水利基礎設施、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加快推動重點領域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取得新突破,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實施大豆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加快補上農(nong) 機裝備短板。
健全農(nong) 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yi) 的機製保障。從(cong) 價(jia) 格、補貼、保險等方麵,進一步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穩定稻穀補貼,完善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讓種糧農(nong) 民有錢掙、得實惠。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增加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嚴(yan) 格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讓主產(chan) 區不吃虧(kui) 、多打糧、打好糧。
糧食生產(chan) 要穩產(chan) 量、提產(chan) 能。產(chan) 量上,要緊緊圍繞確保全國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這個(ge) 目標,千方百計穩住麵積、主攻單產(chan) 、力爭(zheng) 多增產(chan) 。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確保大豆油料自給率逐年提高。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調控,穩定“菜籃子”產(chan) 品供應。產(chan) 能上,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努力推動糧食產(chan) 能早日邁上新台階。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前提下,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ju) 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
持續壓緊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
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底線任務。當前如何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讓脫貧成果更加穩固、讓脫貧地區發展更可持續?
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wei) 底線任務,進行強調部署。必須持續壓緊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防止出現整村整鄉(xiang) 返貧現象,加快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發展步伐。
一方麵,要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發揮好預警響應作用,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做好兜底保障。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政策,繼續聚焦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集中力量給予傾(qing) 斜支持。
另一方麵,要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
因地製宜培育特色優(you) 勢主導產(chan) 業(ye) ,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比重力爭(zheng) 提高到60%以上,重點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健全利益聯結機製。強化就業(ye) 幫扶,實施防止返貧就業(ye) 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ye) 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深化東(dong) 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引導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幫助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提升“造血”功能。
豐(feng) 富和拓展鄉(xiang) 村建設內(nei) 涵,既要塑形,又要鑄魂
問:農(nong) 村現代化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內(nei) 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如何有序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實現鄉(xiang) 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
答: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對鄉(xiang) 村建設內(nei) 涵的豐(feng) 富和拓展,既要塑形,又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逐步使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個(ge) 目標,紮實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等重點工作,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組織實施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nong) 村,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立足鄉(xiang) 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嚴(yan) 禁違背農(nong) 民意願撤並村莊、搞大社區,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加強農(nong) 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重點加快防疫、養(yang) 老、教育、醫療等方麵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鄉(xiang) 村不僅(jin) 要宜居,也要宜業(ye) 。隻有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起來,才能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更多流向農(nong) 村,農(nong) 民增收門路才能打開,農(nong) 村才有活力、有人氣。要按照“土特產(chan) ”3個(ge) 字要求,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資源,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因地製宜選準產(chan) 業(ye) 發展突破口,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利益聯結機製,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nong) 民,千方百計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
加強鄉(xiang) 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著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xiang) 村精神風貌,要把“和”的理念貫穿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過程各領域,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確保農(nong) 村人心向善、穩定安寧。要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強化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用好傳(chuan) 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效能。要創新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抓手、平台和載體(ti) ,深入推進農(nong) 村移風易俗,塑造鄉(xiang) 村文明新風尚。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7日 0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