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能源工作這樣幹
原煤產(chan) 量完成13億(yi) 噸,居全國第一; 外送電量完成1464億(yi) 千瓦時,送達範圍曆年之最。
能源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泉,攸關(guan) 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能源供應保障更加有力、能源綠色低碳步伐加快、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紮實開展……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2023年,我省將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目標牽引,堅持以“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wei) 根本遵循,按照“穩煤優(you) 電、增氣上新、降碳提效”要求,重點在“八個(ge) 堅持、八個(ge) 持續”上下功夫,為(wei) 全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勇於(yu) 擔當 攻堅克難
能源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022年,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能源形勢、疫情波動以及持續加大的能源保供壓力,全省上下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圍繞省委、省政府決(jue) 策部署,將能源保供作為(wei) 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充分發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穩定宏觀經濟的支撐作用,能源各項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能源供應保障更加有力。保煤炭。全年新增產(chan) 能12690萬(wan) 噸/年;原煤產(chan) 量完成13億(yi) 噸,居全國第一;簽訂電煤中長協62958萬(wan) 噸,簽約率101.5%。各市、各省屬煤炭企業(ye) 、駐晉能源央企和地方煤炭骨幹企業(ye) 講政治、顧大局,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保電力。加強電廠存煤監測調度,保障煤電機組多發滿發、頂峰出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應發盡發、能用盡用。全省發電總裝機1.2億(yi) 千瓦,全年發電量完成4180億(yi) 千瓦時,增長8.7%。外送電量完成1464億(yi) 千瓦時,增長18.5%,支持了全國22個(ge) 省(區、市),送達範圍創曆年之最。保燃氣。煤層氣產(chan) 量突破110億(yi) 立方米,占全國的90%以上,同比增加19億(yi) 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增量的15%。
能源綠色低碳步伐加快。煤炭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深入推進。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煤礦890座,產(chan) 能13.82億(yi) 噸/年。煤礦先進產(chan) 能占比達到80%。清潔高效煤電機組加快布局。百萬(wan) 機組投運6台,單機60萬(wan) 千瓦及以上機組占煤電裝機48.6%。完成“三改聯動”改造2958萬(wan) 千瓦,全省40%以上的煤電機組已完成改造。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達4973萬(wan) 千瓦,占總裝機比重達41.2%。
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紮實開展。穩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全年新建成20處智能化煤礦,665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麵,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累計建成37座智能化煤礦,993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麵。探索開展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優(you) 化整合電源側(ce) 、電網側(ce) 、負荷側(ce) 資源,合理配置儲(chu) 能,完成18個(ge) 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評估工作,確定首批4個(ge) 虛擬電廠試點項目。加強能源數字化管理。完成省能源信息監管服務平台主體(ti) 架構建設。指導成立省能源互聯網產(chan) 學研聯盟。積極推進數字化政府建設,實現能源領域清單數據共享。
提高站位 把握機遇
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隨著穩妥有序地推動複工複產(chan) ,全省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用電量平穩增長。2022年全省全社會(hui) 用電量2720.8億(yi) 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3%。兔年春節,我省堅持內(nei) 供外送“兩(liang) 手抓”,實現了省內(nei) 省外電力供應平穩有序。其間,山西電網用電最大負荷3542萬(wan) 千瓦,同比增長8.65%;省網日均用電量7.28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9.8%;外送電量22.33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32.6%。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我國經濟企穩向上,能源消費必然保持增長態勢,而疊加國際能源形勢變化、極端天氣、能源安全生產(chan) 、運力協調等多方麵因素影響,對於(yu) 統籌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提出更高要求。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把能源安全列入國家安全體(ti) 係與(yu) 能力建設的重點領域,能源安全上升至國家安全體(ti) 係的戰略高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我省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相關(guan) 精神,對標對表重大部署要求,應時而動、順勢加力,積極有為(wei) 、乘勢而上,立足全國、科學謀劃,實現能源供應的平穩有序,確保能源保障的堅強韌性。
當前,在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雙碳”目標引領下,能源發展步入了低碳轉型的重要窗口期。建立新型能源體(ti) 係,推動煤炭大省向綜合能源大省轉變,既是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山西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我省要錨定“雙碳”目標,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實現能源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
現代能源產(chan) 業(ye) 進入創新升級期,能源產(chan) 業(ye) 要創新引領持續發展。如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yu) 能源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加快,但是能源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展不均衡問題仍然存在,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已成共識。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列入七個(g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新的增長引擎。我省提出,堅定不移推轉型,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堅定扛起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使命。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要堅持把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能源領域“五個(ge) 一體(ti) 化”融合發展,鍛造新的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為(wei)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凝心聚力 守正創新
開創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轉型升級、數字賦能。2月10日,山西焦煤與(yu) 華為(wei) 煤礦軍(jun) 團舉(ju) 行推進智能化數字化工作座談會(hui) ,雙方就深化合作、加快推進新焦煤智能化數字化建設進行深入交流,為(wei) 中國煤炭行業(ye) 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打造“山西焦煤樣板”。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關(guan) 鍵之年,做好能源工作任務艱巨、意義(yi) 重大。我省將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目標牽引,堅持以“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wei) 根本遵循,堅持以“五個(ge) 一體(ti) 化”融合發展為(wei) 主攻方向,按照“穩煤優(you) 電、增氣上新、降碳提效”要求,著力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著力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著力打造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重點在“八個(ge) 堅持、八個(ge) 持續”上下功夫,為(wei) 全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加快建設煤炭綠色開發利用基地。突出大型煤炭基地、大型骨幹企業(ye) 、大型現代化煤礦主體(ti) 地位,持續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布局。推動新增煤炭產(chan) 能盡快投產(chan) ,實現16座煤礦開工建設、6座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科學均衡組織生產(chan) ,不斷提高生產(chan) 效率,增加煤炭供應能力。加強中長期合同監管,全力穩定省外保供和省內(nei) 用煤,決(jue) 不讓國家為(wei) 煤發愁。
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寧武、左權新能源匯集站、晉中介休、運城稷山500千伏電網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大同—懷來外送通道前期工作,取得國家核準批複,擴大晉電外送能力。爭(zheng) 取今年新增公共充電樁3萬(wan) 台。
推動大型氣田規模化建設。加快鄭莊5億(yi) 立方米、臨(lin) 興(xing) 10億(yi) 立方米、大寧吉縣深部煤層氣等重點產(chan) 能項目建設,推動臨(lin) 興(xing) 氣田三氣共采快速發展,沁水盆地北部新區塊探采一體(ti) 化實質性突破,確保大氣田持續高產(chan) 。
優(you) 化完善產(chan) 業(ye) 鏈工作。發揮好風電裝備、光伏產(chan) 業(ye) 鏈牽頭單位作用,協調指導鏈上企業(ye) 統籌資源開發與(yu) 產(chan) 業(ye) 鏈發展融合銜接,推動風電光伏產(chan) 業(ye) “建鏈、延鏈、補鏈、強鏈”。
使命如磐,責任如山。我省將先行先試、探路領跑,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五大基地”建設步伐,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五個(ge) 一體(ti) 化”融合發展,努力在能源革命上走在排頭、作出示範。(記者張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