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雙輪驅動打造現代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海安樣本”

發布時間:2023-02-20 11:11: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2月12日淩晨,一列滿載著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從(cong) 海安站緩緩駛出,這是農(nong) 曆兔年長三角開往東(dong) 盟地區的首趟中歐班列,共裝載集裝箱35個(ge) ,預計72小時到達廣西憑祥口岸,5至7天即可到達越南河內(nei) ,比海運減少了近一半時間。

  近年來,江蘇省海安市立足“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全市發展布局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明晰,2022年以GDP1379.8億(yi) 元的總量再次躋身“千億(yi) 俱樂(le) 部”,創成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在全國工業(ye) 百強縣(市)、全國縣級市基本現代化排行榜中分列第17位、第26位,打造出了現代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海安樣本”。

  “科技創新+先進製造”雙輪驅動

  工業(ye) 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chan) 業(ye) ,工業(ye) 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具有舉(ju) 足輕重的作用。海安市堅持“工業(ye) 立市、產(chan) 業(ye) 強市”,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雙輪驅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2022年,全市完成工業(ye) 開票銷售2250億(yi) 元,總量南通第一;全市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總數達1307家,其中億(yi) 元企業(ye) 330家,兩(liang) 項數據均為(wei) 南通最多;新增兩(liang) 家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和6家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總數南通第一。近三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為(wei) 42.58%、44.18%、44.93%,呈逐年上升趨勢,製造業(ye) 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越來越明顯。

  高增長背後的秘訣是數字化轉型。實體(ti) 經濟方麵,海安強調智能化、數控化,智數經濟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該市堅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高新化與(yu) 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細分領域,以向產(chan) 業(ye) 鏈高端邁進、向創新鏈高端轉型、向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為(wei) 方向,深耕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現代建築、現代家具、現代醫藥及大健康、糧食物流等十大產(chan) 業(ye) 集群。

  “近兩(liang) 年投資1.6億(yi) 元購置多台自動化設備,帶動企業(ye) 全年應稅銷售同比增長46%,利潤也大幅度提高。”齊克龐德電子(江蘇)有限公司運營負責人程振洪介紹,這些設備是全球同款裏最高端的,通過一次性重資產(chan) 投入,一下子帶動了企業(ye) 的整體(ti) 提升。

  此外,文鳳集團與(yu) 南通大學合作,開發出功能性錦綸纖維產(chan) 品,解決(jue) 了我國5D功能性錦綸長絲(si) “卡脖子”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該集團研發的錦綸多功能羽毛紗製線項目入選2021年江蘇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導向計劃。亞(ya) 太科技將5G技術與(yu) 工業(ye) 互聯網進行融合,實現信息溝通扁平化、生產(chan) 現場透明化,一線生產(chan) 人員減少了35%,產(chan) 能卻提升了80%……

  記者從(cong) 海安市發改委獲悉,該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第一戰略,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邁進;依托“科技鎮長團”、特聘創新創業(ye) 指導員、海安籍專(zhuan) 家教授,不斷提高產(chan) 學研結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年新增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200個(ge) 。近年來,更是持續推進科技體(ti) 製改革,創新組建科創委,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先後榮獲3個(ge) 國家科技獎、8個(ge) 省級科技獎;高企培育總數已突破400家,累計招引11個(ge) 國家級人才、9個(ge) 省雙創團隊、91個(ge) 省雙創人才。

  “2022年,海安規模工業(ye) 產(chan) 值、規模工業(ye) 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6%,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45%,實體(ti) 經濟占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wei) 海安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歸根結底還是堅持走技術改造之路、走節能降碳之路、走創新驅動之路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海安市發改委辦公室負責人陳永軍(jun) 介紹。

  “堅持以創新驅動為(wei) 引領,全力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主導的縣域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努力建成全省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基地。”在2月2日召開的建設全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動員暨“產(chan) 業(ye) 煥新、空間再造”工作部署會(hui) 上,海安市委書(shu) 記於(yu) 立忠發出動員令。

  發揮區位優(you) 勢打造樞紐經濟

  新年首月,海安海鐵聯運發運1682車4.5萬(wan) 噸,其中通過滬蘇通鐵路發運海鐵聯運達92%,為(wei) 1549車4.2萬(wan) 噸,再創新高。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海安市立足“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全力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當前,樞紐經濟已成為(wei) 該市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特質,被認定為(wei) 省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據統計,2022年,海安實現外資到賬2.8億(yi) 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00億(yi) 元、對外直接投資9000萬(wan) 美元,樞紐優(you) 勢凸顯。

  鵬飛集團是江蘇省內(nei) 最大的建材設備供應商和水泥工程總承包企業(ye) ,如何讓這一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新動能,去年以來,該集團搭載海安—東(dong) 盟中歐班列,集中優(you) 勢資源深耕東(dong) 南亞(ya) 市場,開拓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粉磨站EP項目,每年稅收超億(yi) 元。

  首發優(you) 勢,帶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海安市人大常委會(hui) 專(zhuan) 職委員劉萬(wan) 春說,中歐班列麵向整個(ge) 東(dong) 南亞(ya) ,與(yu) 海安產(chan) 業(ye) 實現互動互補,“越南的產(chan) 業(ye) 主要在下遊,而海安部分在中遊、部分在上遊,海安目前更多的是要把產(chan) 品輸送過去。”下一步,海安還將積極探索開通海安至老撾、泰國、俄羅斯跨境班列,擴展國際物流全程業(ye) 務,加大境外回程貨源組織,全麵釋放陸港樞紐優(you) 勢。

  發揮區位優(you) 勢,推進跨江融合實現全麵發展。海安東(dong) 臨(lin) 黃海、南望長江,與(yu) 上海地緣相近、通勤便捷,隨著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投入使用,滬蘇通鐵路、鹽通高鐵的正式運營,特別是上港集團ICT海安項目落戶運營、保供上海專(zhuan) 列的開行,海安借勢而為(wei) ,主動對接服務上海,承接上海在人口、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資源等方麵的疏解轉移,強化快速交通連接,加速合作園區發展,在區域競爭(zheng) 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促進海安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去年,該市首次明確提出打造功能綜合的上海衛星縣城目標。“更好融入蘇南、接軌上海,緊扣打造上海衛星縣城,主動參與(yu)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實施,爭(zheng) 取形成多方麵、寬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於(yu) 立忠要求。

  新一年,海安將進一步放大樞紐效應。海安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市將聚焦打造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加快陸港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多式聯運便捷高效示範區、樞紐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樣板區和長三角大宗物資集散新基地。有序推進國家一類(鐵路)開放口岸創建、國際班列運營;深度融入區域物流一體(ti) 化,實施區域原料調配“集團保稅”新模式,發展保稅多式聯運、分送集報、肉類進口冷鏈等新業(ye) 態,打造服務上海貨物周轉集散的“大貨倉(cang) ”;做好跨境保稅、戰略儲(chu) 備、生活物資三大“冷鏈文章”,積極建設蘇中農(nong) 產(chan) 品集散轉運中心,全力建設上海冷鏈儲(chu) 運重要保障地和長三角地區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最佳供應地,打造保障上海冷鏈產(chan) 品供給的“大冰箱”和支撐上海農(nong) 副產(chan) 品供應的“大廚房”。

  “我們(men) 將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致力打造‘樞紐海安、智慧海安、健康海安、平安海安、美麗(li) 海安’五個(ge) 海安,奮力建設‘產(chan) 業(ye) 強市、文化強市、教育強市、科技強市、人才強市’五個(ge) 強市,在新征程上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海安新實踐。”於(yu) 立忠向記者表示。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