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2023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發布 鄉村產業用地首次被納入

發布時間:2023-02-22 11:08: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2月22日電 (李博)《北京市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日前由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市發改委共同印發實施,2023年度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190~3630公頃,與(yu) 2022年基本持平,繼續保持城鄉(xiang) 建設用地供應指標在中心城區供應比例20%左右,重點向城市副中心和多點地區傾(qing) 斜,供應比率穩定在60%左右。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北京市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著力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持續推進“一核一主一副、兩(liang) 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結構建設,促進土地高效利用,提高城市運行效能。

  “我們(men) 堅持總體(ti) 規劃生產(chan) 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的結構配置要求,發揮土地供應支撐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空間保障作用,加強與(yu) 固定資產(chan) 投資計劃聯動編製。”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商品住宅用地供應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產(chan) 業(ye) 用地供應保障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要求,穩定市場主體(ti) 預期。

  一是保持住宅穩步供應,提高租賃住宅用地空間質量。2023年商品住宅用地供應在空間布局上,綜合考慮各圈層差異化區域發展特點合理布局供應地塊,堅持職住平衡,優(you) 先選擇位於(yu) “三城一區”範圍內(nei) 、產(chan) 業(ye) 園區與(yu) 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的用地。在供應節奏上,將分批次公布一定時間段內(nei) 擬出讓的商品住宅用地清單,讓市場主體(ti) 全麵掌握土地供應狀況,為(wei) 投資決(jue) 策預留充足時間,結合市場實際采取“多頻少量”的方式適時發布出讓公告,保持供地節奏均衡、有序。在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上,進一步加強房地聯動,提供“管家式”供後服務,激發市場活力。

  繼續堅持不斷完善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保障製度和長效機製。按照總量“以需定供”、供應時序“前緊後鬆”的原則,對接各區租賃住宅用地需求,考慮“十四五”時期前兩(liang) 年租賃住宅用地已供情況,統籌安排剩餘(yu) 三年供應規模。2023年安排租賃住宅用地供應指標為(wei) 260公頃。著力提高租賃住宅用地供給質量,引導租賃住宅用地優(you) 先向現狀和近期建設的軌道站點周邊以及重點功能區周邊布局,實現“住有所居”向“住更宜居”轉變。鼓勵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賃住宅,支持將存量住房改造、轉化為(wei) 保障性租賃住宅,引導多主體(ti) 、通過多渠道建設租賃住宅,加快形成租賃住宅有效供應,逐步擴大保障性租賃住宅覆蓋麵。

  二是聚焦全市重點產(chan) 業(ye) 投資目標,加大產(chan) 業(ye) 用地保障,首次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用地納入計劃統籌實施,支持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支撐重點工業(ye)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等重點產(chan) 業(ye) 投資,加強各區發展與(yu) 重點產(chan) 業(ye) 布局和招商引資區域的對接。在減量集約的前提下保障首都建設,確保經濟平穩運行。2023年度安排產(chan) 業(ye) 用地480-520公頃,其中研發用地90公頃、工業(ye) 用地240公頃、物流用地60公頃、商服用地90公頃、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40公頃。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加快構建韌性安全的城市空間著力,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liang) 區”“三城一區”等重點功能區建設精準投放,為(wei) 重大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資源要素保障。落實村地區管,統籌國有、集體(ti) 建設用地減量,層層傳(chuan) 導集約節約利用要求,推動集體(ti) 產(chan) 業(ye) 用地高效集約利用。

  首次探索彈性指標管理,提升用地管理水平。安排交通運輸用地950~1350公頃,其中將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用地和對外交通及設施用地分列下達。合理保證新供用地需求,推進路網結構不斷完善,預留對外交通設施在途項目用地彈性指標,提高用地管理水平。

  全力加強民生保障,增進民生福祉,積極推動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構建“覆蓋城鄉(xiang) 、優(you) 質均衡公共服務體(ti) 係”目標進一步落實。2023年度安排公共管理與(yu) 公共服務用地650公頃,在切實加強文化、教育、體(ti) 育、醫療衛生、社會(hui) 福利、公用設施等用地保障基礎上,更加注重推動優(you) 質基礎教育、醫療養(yang) 老、公共文化等資源均衡布局,不斷提升城市能源和供水保障能力。

  建立空間數據庫,逐步實現“以圖管地”。通過擬供應項目空間布局分析,增強計劃編製科學性,保障計劃執行精準度,同時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深入落實“供地跟著規劃走”要求,推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

  專(zhuan) 家認為(wei) ,本年度供應計劃推動存量發展轉型、拓寬多元化實施模式,預留彈性空間以適應市場變化。優(you) 化了空間治理格局,突出保障公共公益功能,資源配置向穩經濟發展和民生設施等用地傾(qing) 斜,為(wei) 持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要素保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