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內多個場所日均客流量迎來2023年新高
剛剛過去的周末,不少人的直觀感受是,地鐵、博物院、公園等場所人氣再上台階,“人山人海”又回來了。江蘇多個(ge) 場所最新統計顯示,日均客流量迎來今年新高。
“隨著疫情影響減退,經濟社會(hui) 逐步複蘇,公眾(zhong) 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南京地鐵17日單日客運量達到315.5萬(wan) 人次。”南京地鐵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數據基本與(yu) 疫情前日均約320萬(wan) 人次的客運量持平。
“疫情期間,我們(men) 最低一天客運量隻有2000人次,如今熟悉的場景又回來了,兩(liang) 條線路加起來日均客運量約18萬(wan) 人次。”常州地鐵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月13日至2月19日,蘇州地鐵日均客運量149.1萬(wan) 人次,蘇州地鐵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針對客流增長趨勢,蘇州地鐵持續優(you) 化各線路運能投放,針對節假日及大型活動提前進行客流預測,及時采取客流疏導措施,做好乘客出行提醒。
省設計大師、南京市城市與(yu) 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介紹,預計到今年5月,南京地鐵單日客運量可以達到320萬(wan) 至350萬(wan) 人次,明年南京地鐵新增4條線路開通後,日均客流量可能突破400萬(wan) 人次大關(guan) 。“日益增長的地鐵流量讓人欣喜,也對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楊濤說,相關(guan) 部門應更加注重軌道交通服務質量的提升,優(you) 化地鐵接駁換乘,更好發揮地鐵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頂梁柱”作用。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周末,滿載乘客疾馳的地鐵,將人們(men) 送到一個(ge) 個(ge) 旅遊場所。
“玄武湖上周日接待遊客7.5萬(wan) 人次,迎來今年單日接待量新高。”南京玄武湖景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戎飛霞告訴記者,疫情調控以來,他們(men) 一直盼望著人流複蘇。江蘇園博園2021年4月試開園,核心看點是再現江蘇13個(ge) 設區市的經典園林建築,上周末該園迎來客流高峰,兩(liang) 天的日均入園人次超6000,人流量為(wei) 去年同期的兩(liang) 倍。
踏青賞花,是當下流行的選擇,“文博遊”在這個(ge) 春天也深受人們(men) 喜愛。“這幾天,我們(men) 每天放出1.8萬(wan) 張門票,全部一搶而光,遊客絡繹不絕,其中不少是來自外省市的家庭遊客。”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社教部主任顧婧告訴記者。南京博物院、南京科舉(ju) 博物館等也同樣迎來客流如潮,其中不少是親(qin) 子家庭遊和研學團隊遊。
這些天,南京市博物館的誌願講解者張誌剛的日程滿滿當當。“千年文都典範城市——南京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正在南京市博物館展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青花梅瓶、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等200件文物精品令參觀者大開眼界。
人們(men) 盼望著走出家門,“這段時間,專(zhuan) 門谘詢博物館、城牆深度遊的群體(ti) 增多。”南京“悅的讀書(shu) 會(hui) ”會(hui) 長張靜告訴記者。作為(wei) 一家以深度研學遊為(wei) 主業(ye) 的機構,春節過後,她明顯感覺到訂單量的增長。
戎飛霞預測,玄武湖的人流還有上升空間,往年的三四月間,梅花、櫻花紛紛登場,人流量也跟著觸頂。省旅遊學會(hui) 副會(hui) 長楊淇深觀察,剛剛過去的周末,江蘇各景點人流湧動,過去3年,江蘇旅遊業(ye) 以本地遊、周邊遊為(wei) 主,外地遊一定程度上受到抑製。“隨著旅遊經濟整體(ti) 複蘇,江蘇各地旅遊人流量還有上升空間。”
旅遊複蘇,要引人更要留人。江蘇園博園運營公司總經理王非告訴記者,如果體(ti) 驗感不好,就難有回頭客,就成了“一錘子買(mai) 賣”。為(wei) 保障遊客有較舒適的旅遊體(ti) 驗,江蘇園博園單日適宜最高人流量控製在1.5萬(wan) 人次以內(nei) 。“園博園也在努力提升旅遊品質,做好長線品牌活動,讓流量變‘留量’,從(cong) 而進一步推動周邊湯山旅遊度假區和江寧區文旅融合的發展。”(金亦煒 王慧 劉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