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整治農村山寨食品需多管齊下形成合力(百姓關注)

發布時間:2023-02-27 16:3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過年回家,看了一眼家裏買(mai) 的年貨,竟然有不少都是仿冒產(chan) 品,什麽(me) ‘旺日子雪餅’‘營養(yang) 夥(huo) 伴’‘特倫(lun) 舒牛奶’等。包裝與(yu) 正品差不多,價(jia) 格卻便宜不少,難怪家人會(hui) 受騙上當。”湖北鄂州市讀者薑女士在來信中說,這些“山寨”食品外包裝和知名品牌高度類似,極易產(chan) 生混淆,但味道卻與(yu) 原品牌大相徑庭。“本來要打開給孩子喝的鈣奶飲料,我嚐了一口,發現香精味道很重,十分黏稠,像糖漿一樣,嚐不出牛奶的味道,也不知道裏麵到底有哪些成分,產(chan) 品質量是否合格。”薑女士說。

  隨著消費市場日趨活躍,部分商家趁機在農(nong) 村地區生產(chan) 銷售山寨禮品、“三無”產(chan) 品等假冒偽(wei) 劣商品。據天津商業(ye) 大學一項調查顯示,有50%的消費者因“仿製逼真,難以區分”購買(mai) 過山寨食品,26.6%的消費者因“價(jia) 格低廉”選擇購買(mai) 山寨食品。

  “相對於(yu) 城市,農(nong) 村地區假冒偽(wei) 劣現象更加嚴(yan) 重,監管難度很大。”浙江寧波市讀者鄭建鋼發現,這些山寨食品大多由附近的小商品店、集市或者批發市場售賣,產(chan) 自小作坊,沒有嚴(yan) 格的食品安全標準,生產(chan) 環境惡劣,衛生條件不達標。一些山寨食品“色香味”往往靠香精、色素調製而成,貨真價(jia) 實的原料並不多。

  “因為(wei) 名牌產(chan) 品售價(jia) 較高,村民大多不會(hui) 購買(mai) ,附近小商品店也不進貨。農(nong) 村的留守老人、兒(er) 童等平時也沒有保留購物票據的習(xi) 慣,買(mai) 到山寨食品,也找不到投訴渠道。”鄭建鋼說。

  這些山寨食品不僅(jin) 損害了農(nong) 村消費者的身體(ti) 健康,還擠占了正常商品的市場空間。“農(nong) 村地區假冒偽(wei) 劣商品屢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法治研究會(hui) 常務理事範世乾分析,農(nong) 村地區商品貿易水平較低,低價(jia) 商品湧入農(nong) 村市場,讓價(jia) 格相對較高的正價(jia) 商品失去了市場空間。加上農(nong) 村消費者對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的鑒別能力和防範意識相對較弱,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為(wei) 山寨食品逃避監管創造了條件。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都對山寨食品開展過多次專(zhuan) 項打擊整治行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農(nong) 村地區地域廣、居住分散,市場監管部門實施有效全麵監管還存在一定難度。江西新餘(yu) 市渝水區讀者廖海金表示,交通條件受限、基礎設施不完備是農(nong) 村地區商品貿易水平較低的原因,“通過大力推廣集中生產(chan) 、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的農(nong) 村集貿市場供應鏈體(ti) 係,可以做到以較低價(jia) 格提供更高質量的產(chan) 品。借助於(yu) 大型商貿或電商平台,也能滿足農(nong) 村消費者多樣化、個(ge) 性化的生產(chan) 生活需要。”

  目前,食品安全碼已經在全國多地得以推廣普及。“農(nong) 村地區也應加快建立包括集中收集、追溯、跟蹤等製度在內(nei) 的食品監管體(ti) 係。對於(yu) 所有流入農(nong) 村市場的商品,盡快建立溯源機製,明確生產(chan) 、流通責任,對全鏈條規範運營起到有效約束作用。”河南漯河市讀者張濤說。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教授李曙光表示,整治農(nong) 村山寨食品,需要社會(hui) 各方形成合力。首先,有關(guan) 部門要加強執法監管,對於(yu) 製假售假的企業(ye) 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從(cong) 源頭上治理售假問題。通過下沉執法力量、加強明察暗訪、暢通投訴舉(ju) 報等,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場監管體(ti) 係。對於(yu) 群眾(zhong) 反映的售假問題,要建立健全維權通道,加強打擊售假的力度,完善售假的事後懲罰機製,提高售假違法成本。其次,廣大企業(ye) 也要提升品牌保護意識,積極參與(yu) 打假,在維護自身品牌和聲譽的同時,有力淨化市場秩序。“要通過各種方式在農(nong) 村地區廣為(wei) 宣傳(chuan) ,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比如購物時索要並保存購買(mai) 憑證,如果買(mai) 到假冒偽(wei) 劣商品,可以向生產(chan) 者或銷售者要求賠償(chang) ,或向市場監管部門舉(ju) 報。嚴(yan) 重的還可以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追究經營者的刑事責任。”李曙光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