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群眾的冷暖多在意,關懷就有多細致入微”(十年兩會·溫暖記憶)
雨水節氣剛過,雨後初霽的江城暖意融融。沉寂數月的校園,傳(chuan) 來琅琅讀書(shu) 聲。
武漢城市職業(ye) 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教室裏,身著藍色牛仔工裝的禹誠,正聲情並茂地講授新學期第一堂思政課:
“2020年3月,在疫情防控關(guan) 鍵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我們(men) 身邊,大家心裏一下就有了底……總書(shu) 記特別叮囑,說‘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從(cong) 生命健康到民生小事,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懷就像家人一樣貼心,溫暖了這座英雄的城市,堅定了大夥(huo) 兒(er) 戰‘疫’的信心……”
下課鈴聲響起,抬眼望見記者,禹誠揮手招呼著快步走來:“我要多給學生們(men) 講講那段抗疫曆程,激勵大家心懷感恩、珍惜當下、發奮讀書(shu) 。”
除了是一位能講思政課的數控技術專(zhuan) 業(ye) 教授,禹誠還有一個(ge) 身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020年5月24日下午,伴隨著熱烈的掌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湖北代表團審議會(hui) 場。
“我特別提出湖北代表團一定得來一下。你們(men) 是湖北6000多萬(wan) 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總書(shu) 記懇切的語氣,讓禹誠濕了眼眶。
那一天,她就坐在總書(shu) 記側(ce) 對麵,距離很近。總書(shu) 記鼓勵的目光,讓她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
“總書(shu) 記,您到湖北考察時說,武漢人民喜歡吃活魚,要多組織供應。不到一個(ge) 星期,活魚就送到了我們(men) 社區。有位80多歲的廖大爺很激動,他說沒想到這麽(me) 嚴(yan) 重的疫情,還能吃到鮮活的魚!”
在“百湖之市”武漢,活魚是人們(men) 的最愛,家家戶戶餐桌上的魚寄托著武漢人的江水情懷。疫情防控的日子裏,城市按下“暫停鍵”,此時的一條活魚,更是能讓江城人感到生活有保障的定心丸。
日以繼夜,懸掛著“武漢必勝”條幅的運輸車穿梭飛馳,街道黨(dang) 員突擊隊輪番接力,20萬(wan) 斤活魚3天時間陸續送上百姓餐桌,數以百噸計的糧油肉蛋奶菜添滿“米袋子”“菜籃子”。
想起這些,麵對著麵帶微笑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禹誠站起身來,鄭重地深深鞠躬:“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說一聲‘謝謝’!感謝總書(shu) 記,感謝黨(dang) 中央,感謝所有支持湖北和武漢的全國人民和各界朋友們(men) !”
話音剛落,總書(shu) 記帶頭鼓起掌來,在座的所有人都跟著鼓起掌來。
“感謝的話,我幫您帶給總書(shu) 記了!”兩(liang) 會(hui) 後,禹誠到社區裏將這個(ge) 消息告訴了廖大爺。
“民生小事係初心,一條活魚溫暖武漢三鎮。”後來,禹誠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餐桌上的魚肉果蔬,不僅(jin) 是口腹之需,更關(guan) 係民生行業(ye) 有序複工複產(chan) ,關(guan) 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心與(yu) 方向。正如總書(shu) 記所說,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hui) 就穩。”
禹誠忘不了,疫情以來的三年時間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來到武漢並深入社區考察。
了解菜怎麽(me) 送到居民手中,叮囑保障米麵糧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關(guan) 心老年人的生活……“對群眾(zhong) 的冷暖多在意,關(guan) 懷就有多細致入微,人民的幸福生活是總書(shu) 記心中的‘國之大者’”,疫情期間下沉社區的禹誠感觸尤深。
在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下,武漢社區的麵貌日新月異,禹誠給記者細數新變化:全市15.63萬(wan) 名黨(dang) 員下沉居住地社區,對接居民需求,盡展自身所長;“互聯網+智慧養(yang) 老服務平台”升級調試,微信小程序裏下個(ge) 單,老人的照護服務就送上門來;孩子們(men) 的假期托管班,多了航天三江集團博士團隊講授的“航天課”……
“好了還要再好,不能止步。我要和新時代的青年一起感悟初心使命,激發家國情懷,為(wei) 偉(wei) 大的祖國不懈奮鬥。”禹誠說。
(新華社武漢3月1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2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