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保供給、穩增收、促振興、強保障 2023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發布

發布時間:2023-03-02 14:37: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3月1日電(記者劉賓)2月28日,2023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發布。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nong) ”發展,釋放一以貫之重農(nong) 強農(nong) 的強烈信號。文件包括9個(ge) 方麵36條,錨定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省目標,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以保供給、穩增收、促振興(xing) 、強保障為(wei) 主要內(nei) 容。

  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600億(yi) 斤以上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湖南已連續3年站穩糧食產(chan) 量600億(yi) 斤台階。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指出,湖南確保完成糧食播種任務7135萬(wan) 畝(mu) 以上、產(chan) 量600億(yi) 斤以上。

  穩雙季稻關(guan) 鍵是穩早稻,穩早稻關(guan) 鍵是穩早稻集中育秧。2023年湖南將支持發展早稻集中育秧1350萬(wan) 畝(mu) ,統籌用好支持政策,確保雙季稻麵積穩定發展。

  擴再生稻,就是發揮再生稻“一種兩(liang) 收”優(you) 勢,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2023年湖南將在適宜地區發展再生稻300萬(wan) 畝(mu) 。

  增旱雜糧,重點是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甜糯玉米、高蛋白大豆、加工和菜用紅薯、秋馬鈴薯、苦蕎等特色旱雜糧,不斷拓展糧食生產(chan) 空間。

  同時,紮實做好“菜籃子”產(chan) 品生產(chan) 。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ju) 的大食物供給體(ti) 係。深入實施“優(you) 質湘豬”工程,確保生豬出欄6000萬(wan) 頭左右。積極發展特色畜禽水產(chan) 、設施蔬菜、優(you) 質水果等農(nong) 產(chan) 品。以“冬閑田”為(wei) 重點,全麵落實油菜擴種任務,進一步擴大帶狀複合種植,完成106萬(wan) 畝(mu)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

  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175萬(wan) 畝(mu)

  2023年湖南將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175萬(wan) 畝(mu) 、提質改造170萬(wan) 畝(mu) ,加強“投貸聯動”等投融資創新,力爭(zheng) 建設畝(mu) 投資標準超過3000元的高標準農(nong) 田100萬(wan) 畝(mu) 以上,打造100個(ge) 左右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

  同時,針對小型農(nong) 業(ye) 水利設施存在農(nong) 村小水源蓄水能力不足、“中梗阻”渠道不暢、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不強等問題,省水利廳、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等六部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開展小型農(nong) 業(ye) 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的通知》。

  2023年,湖南省計劃清淤整治山塘2.5萬(wan) 處,新建、節水改造及清淤渠道2000公裏,提升50萬(wan) 畝(mu) 左右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

  穩定和完善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過去一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防返貧監測年人均純收入基準線由6500元提高至6900元,戶均幫扶措施由年初的2.4條提高到3.8條,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增長14.4%。

  今年湖南將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動態監測,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穩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落實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比重力爭(zheng) 提高到60%以上的要求,重點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範園建設。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nong) 戶發展庭院經濟。

  實施防止返貧就業(ye) 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穩定在232.5萬(wan) 人以上,保持就業(ye) 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規模和帶動脫貧人口就業(ye) 數量基本穩定,確保“雨露計劃”畢業(ye) 生及時就業(ye) 。

  深入開展“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帶動脫貧縣更多承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加強駐村幫扶和幹部結對幫扶、結對聯係工作管理。加大對革命老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村支持力度。

  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紮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繼續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做好不動產(chan) 統一登記與(yu) 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銜接。穩慎推進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健全農(nong) 村宅基地日常審批監管體(ti) 製機製。加強農(nong) 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保障進城落戶農(nong) 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ti) 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chang) 轉讓。

  持續實施村級集體(ti) 經濟“消薄攻堅”行動。鼓勵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領辦創辦村集體(ti) 資產(chan) 運營公司等經營實體(ti) ,引導有條件的地方成立“強村公司”。鼓勵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承建農(nong) 村中小型項目。加快構建省市縣鄉(xiang) 統一聯網、四級聯動的農(nong) 村產(chan) 權流轉交易市場體(ti) 係。

  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素保障

  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涉農(nong) 信貸投放力度,突出地方性涉農(nong) 金融機構作用,合理增加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信貸投放,推廣保單質押、農(nong) 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活畜禽抵押等創新型金融產(chan) 品,支持建設涉農(nong) 信用信息數據庫。

  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權抵(質)押融資金融服務創新。加快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建設,穩步推進農(nong) 業(ye) 保險擴麵增品提標,逐步擴大稻穀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鼓勵發展漁業(ye) 保險,擴大“保險+期貨”品種和範圍。

  加強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行動計劃,組織引導各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支持培養(yang) 本土急需緊缺人才。實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加強農(nong) 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範培訓,繼續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加大高素質青年農(nong) 民培育力度,加強農(nong) 民職稱評定工作。

  大力發展麵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職業(ye) 教育,深化產(chan) 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實施“匠心傳(chuan) 承”職業(ye) 技能師資提升計劃,開展“百名導師走基層”創業(ye) 服務專(zhuan) 項行動。完善城市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xiang) 村激勵機製,對長期服務鄉(xiang) 村的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麵予以適當傾(qing) 斜。引導城市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入鄉(xiang) 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ye) 。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xiang) 回鄉(xiang) 下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ye) 創業(ye) 地落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