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西中陽:搬出的是生活 溢出的是幸福

發布時間:2023-03-03 14:41:00來源: 呂梁日報

  從(cong) 2017年起,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按照“穩得住、有就業(ye) 、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將“挪窮窩”與(yu) “拔窮根”並舉(ju) ,安居與(yu) 樂(le) 業(ye) 並重,搬遷與(yu) 增收同步,集中安置搬遷戶2272戶6786人,讓搬遷群眾(zhong) 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小康路、圓了幸福夢,演繹著易地搬遷的中陽故事。

  搬遷群眾(zhong) “樂(le) 業(ye) ” 開啟新生活

  春節期間,家政服務需求大幅增長。中陽縣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升輝小區的搬遷戶郭應峰忙個(ge) 不停。這天她又起了個(ge) 大早,顧不上吃早飯,帶著噴壺、抹布、磁力玻璃擦等清潔工具準時到顧客家裏,開始清潔工作。

  “每天的預約電話都特別多,幹完上午這單,下午還有一單已經約好了。”郭應峰在社區服務中心做保潔工作,每月工資收入2000元,她還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在小區裏做家政小時工。

  “從(cong) 山裏搬出來後,生活質量跨越了好幾級,住上樓房,水電、暖氣、網絡通到家中。我還可以自己再搞副業(ye) ,在村裏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hui) 。”正如郭應峰所言,在升輝小區,一排排住宅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學校、衛生院、活動中心、便民大廳、體(ti) 育場等應有盡有。

  2017年到2019年,共有1255戶4032人陸續搬遷至升輝小區,在這裏開啟了新生活。

  2022年以來,為(wei) 進一步拓寬脫貧勞動力的就業(ye) 渠道,中陽縣著力在搭建就業(ye) 平台、優(you) 化便民服務上下功夫,引導全縣各類市場主體(ti) 開發適合脫貧勞動力就業(ye) 的工作崗位1089個(ge) ,實施了“千人就業(ye) ”專(zhuan) 項招聘,在7個(ge) 安置點全部成立就業(ye) 服務站,共配備就業(ye) 服務工作人員11名,逐人逐戶對安置點勞動力進行摸排,開展定向招聘活動13場,實現930名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ye) 。

  特色產(chan) 業(ye) “賦能” 鋪就致富振興(xing) 路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

  搬出山,生計怎麽(me) 辦?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陽縣委縣政府出台一係列舉(ju) 措,壯大空心掛麵加工、手工編織、民俗刺繡剪紙等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搬遷戶增收致富渠道。

  2019年,38歲的王梅梅搬遷到友盛龍鳳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住進“做夢也沒有想到的”110平方米大房子。在搬遷前,王梅梅一家六口住在武家莊鎮張家莊村,吃水靠挑,生活靠天。地裏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王梅梅不得不外出闖蕩,成了當地第一批下山謀生的打工人。

  搬進新家後,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王梅梅也不再外出務工,在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手工空心掛麵作坊。“純手工掛麵,吃過的都說好。”王梅梅說,手工作坊第一年生產(chan) 掛麵3000多斤,淨收入1萬(wan) 多元,帶動脫貧勞動力6人就業(ye) 。”“做空心掛麵的傳(chuan) 承人”是王梅梅的目標和理想。如今,她的手工作坊除去成本費和人工費外,每年有五六萬(wan) 元的收入。

  “‘兔’步青雲(yun) ”的剪紙畫、兔子玩偶抱枕、對聯窗花……1月17日,升輝小區孵化園三樓的武小汾傳(chuan) 統工藝大師創新工作室內(nei) ,擺滿了學員們(men) 的剪紙和刺繡作品。

  “自己掙錢自己花,腰杆硬。”搬遷戶劉建梅表示,過去她是典型的家庭主婦,自從(cong) 加入到了剪紙工作室,學習(xi) 剪紙、刺繡的技能後,不僅(jin) 可以熟練完成刺繡作品,而且還學會(hui) 了編織等手藝活。如今,刺繡成了劉建梅的主要營生,每年收入近兩(liang) 萬(wan) 元。

  在升輝小區,像劉建梅這樣學習(xi) 剪紙、刺繡的女性有30餘(yu) 人,每年生產(chan) 剪紙、刺繡品上萬(wan) 件套。

  近年來,中陽縣通過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已帶動400餘(yu) 名脫貧勞動力就業(ye) 增收,實現了搬遷群眾(zhong) 由“靠天吃飯”到“靠技生錢”的蛻變。

  創新治理模式 托起宜居幸福夢

  “搬出來,免不了要回村裏蓋個(ge) 章,跑來跑去起碼要一個(ge) 月才能辦好。現在在家門口的便民服務中心就有‘幫代辦’,實在是太方便了。”在友盛龍鳳苑搬遷安置小區,來這裏辦事的搬遷群眾(zhong) 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為(wei) 了解決(jue) 移居縣城的農(nong) 村居民就醫、上學、貸款等常辦事項辦理“來回跑”的問題,讓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駐友盛安置點工作隊依托便民服務一體(ti) 化平台開設了幫辦代辦窗口和輪流值班製度。

  目前,在升輝小區、友盛龍鳳苑社區等安置社區都設立了“幫代辦”便民服務窗口,安排了幫辦的代辦員。搬遷群眾(zhong) 有任何事情,可以直接到便民服務窗口或打電話給代辦員就可以反映問題。代辦員將問題梳理整合後,分類對接村民所在的鄉(xiang) 鎮村委委會(hui) ,加快辦事流程,實現統一代辦。

  中陽縣利用“幫代辦”成功破解了搬遷群眾(zhong) “兩(liang) 頭跑”的難題,獲得搬遷群眾(zhong) 好評,極大地方便了搬遷群眾(zhong) ,打通了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

  “搬進去,住得下,穩得住,融進來,富起來,美起來”。中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書(shu) 林介紹,中陽縣以創建易地搬遷“五好社區”為(wei) 契機,持續推進後續扶持各項工作,落細落實網格治理機製、群眾(zhong) 增收機製、保障服務機製,不斷增強搬遷群眾(zhong) 獲得感和滿意度。

  ——成立安置區黨(dang) 委,將268名搬遷戶黨(dang) 員、流動黨(dang) 員編入網格黨(dang) 小組,將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工作延伸到樓棟單元、居民住戶。

  ——強化網格治理,堅持以搬遷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在安置區劃分了11個(ge) 一級網格,設置12個(ge) 二級網格168個(ge) 三級網格,覆蓋安置區所有移民搬遷群眾(zhong) 。

  “小區裏有幼兒(er) 園,出了小區就有小學和高中,孩子讀書(shu) 的地方就在附近,上下學方便多了。小區裏就有醫療所,家裏大人孩子有個(ge) 頭疼腦熱,看病也變得方便了。”搬遷戶王建軍(jun) 說。

  在中陽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真切地傳(chuan) 遞著搬遷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群眾(zhong) 的幸福指數就是易地搬遷工作的最高目標。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不斷完善治理模式,切實做好搬遷後扶工作,讓搬遷群眾(zhong) 在新居收獲滿滿的幸福!”李書(shu) 林表示。(康桂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