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湘潭大學公益聯盟獲批湖南省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發布時間:2023-03-06 16:38: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3月2日下午,湘潭大學學生中心,人頭攢動。

  一場“做雷鋒傳(chuan) 人青春風采展”,引人注目;一部《雷鋒》動漫連續劇,以卡通形式向觀眾(zhong) 講述一個(ge) 個(ge) 雷鋒故事;一場快閃《學習(xi) 雷鋒好榜樣》,演出了新時代青年學生學習(xi) 雷鋒的精神風貌;一場講雷鋒故事青春分享會(hui) ,正在這裏上演……

  作為(wei) 該活動的主要承辦方,湘潭大學公益聯盟當天獲批湖南省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第三批)。這份榮譽,是對其25年來堅持公益服務的最好褒獎。

  長期以來,公益聯盟團結帶領湘大學子,追隨雷鋒的足跡,積極投身誌願服務、愛心支教、孝老敬老等實踐活動,揮灑熱情,展現擔當,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湘大追“鋒”者。

  誌願服務是一份堅守,可以賡續

  “每投身一次誌願活動,雷鋒的光芒便在我心中多點亮一分。追隨光、靠近光、成為(wei) 光……”在講雷鋒故事青春分享會(hui) 上,2019級本科生馮(feng) 佳歡傾(qing) 情分享了投身誌願服務的心路曆程。

  誌願服務中忙碌的身影,包裹著一顆赤誠之心。在校期間,馮(feng) 佳歡的誌願服務時長超1000小時,帶隊參與(yu) 方艙誌願服務工作10餘(yu) 次,獲全國“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誌願服務先進個(ge) 人”等70餘(yu) 項榮譽。

  馮(feng) 佳歡是湘潭大學公益聯盟中普通一員。公益聯盟的故事,要從(cong) 25年前的“雷鋒公司”開始講起。

  時間撥回1998年,98級國際經貿管理學院的張恩偉(wei) 、許海濤、袁廣等同學,見校園裏“遺失啟事”“招領啟事”隨處張貼,既不雅觀,又很難奏效,於(yu) 是突發奇想:成立中介組織,為(wei) 失主與(yu) 拾主牽線搭橋。很快,一個(ge) 以“失物招領”為(wei) 主要業(ye) 務的“雷鋒公司”成立了。

  名為(wei) “公司”,實為(wei) 公益社團。隨著影響不斷擴大,其“業(ye) 務”範圍不斷拓展,“包羅萬(wan) 象”的公益聯盟應運而生。如今,公益聯盟已成為(wei) 了由湘潭大學各公益組織及誌願服務隊伍組建而成的一個(ge) 以公益為(wei) 主題,集資訊宣傳(chuan) 、誌願服務、理論研究、團隊合作於(yu) 一體(ti) 的服務平台。2021年6月至今,公益聯盟累計組織誌願活動45次,誌願活動輻射11個(ge) 社區,累計服務10000人次,服務時長累計達5000小時,服務受眾(zhong) 達20000餘(yu) 人。

  在公益聯盟的輻射影響下,湘潭大學各團學組織依托自身專(zhuan) 業(ye) 和學科,打造“一院一品”誌願服務亮點品牌,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特色活動——

  “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大家一定要注意防範……”2022年寒假期間,每天下午,反詐宣傳(chuan) 廣播都會(hui) 傳(chuan) 遍長沙縣黃興(xing) 鎮沿江山村。計算機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返鄉(xiang) 學子,以“村村響”廣播聯結家鄉(xiang) 父老,用當地方言傳(chuan) 遞反詐知識,讓全國141個(ge) 市、區的“千人百地”雲(yun) 實踐接了“地氣”。

  誌願服務不僅(jin) 在山間地頭,還在社區、課堂點滴之間。

  持續24年、援助案件2000餘(yu) 起、直接受益群眾(zhong) 逾10000人,湘潭大學社會(hui) 權益法律救助中心的法律援助輻射湖南省及周邊省市,法學學子們(men) 用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弱勢群體(ti) 排憂解難。

  “《雷鋒日記》中提到學習(xi) 123次、人民118次、同誌115次、工作76次、革命73次……”數學與(yu) 計算科學學院學子的“‘數’說雷鋒”,用一串串客觀的數字,為(wei) 青少年學生講述雷鋒故事、刻畫雷鋒形象、詮釋雷鋒精神。

  麵對孩子們(men) 一張張稚嫩的麵孔,化工學院的誌願者們(men) 化身“代理家長”溫暖留守兒(er) 童,商學院為(wei) 自閉症兒(er) 童點亮“星”燈,10餘(yu) 年來從(cong) 未停歇……

  無所求,必滿載而歸。一批又一批飽含情懷與(yu) 幹勁的湘大學子緊握雷鋒精神的接力棒,用堅定不移的足跡,走穩、拓寬了誌願服務的道路。

  支教是一顆愛心,可以傳(chuan) 遞

  “很高興(xing) 認識大家,接下來這一年將由我來擔任你們(men) 的物理老師。”

  2020年9月2日,在懷化市會(hui) 同縣第三中學高一262班上,楊焱鈞正做著自我介紹。

  突然,有位學生打斷了他。

  “老師,你為(wei) 什麽(me) 來支教?”

  是啊,這個(ge) 問題一下把楊焱鈞的思緒拉回到7年前。楊焱鈞讀高一的時候,班上來了兩(liang) 位湘潭大學研究生支教老師,這也是當時他想問支教老師的問題。

  站在講台,楊焱鈞堅定地回答:“因為(wei) 愛與(yu) 感恩。”

  源於(yu) 愛,支教團老師對楊焱鈞悉心指導,讓他受到了巨大鼓舞。2016年,楊焱鈞以會(hui) 同縣三中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湘潭大學,成為(wei) 一名湘大人。

  歸於(yu) 感恩,楊焱鈞在校期間奮發圖強。2020年,他如願以湘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的身份回到母校支教,回饋他所感受到的善意。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研究生支教團、金翼5 1 8、木槿感恩支教團等湘潭大學支教隊伍裏,無數個(ge) “楊焱鈞”在這種支教精神指引下接力前行。

  自2003年成立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辦以來,湘潭大學為(wei)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西藏、廣西、湖南西部等地區輸送誌願教師逾百名,多次榮獲“全國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優(you) 秀項目辦”稱號,2012年成為(wei) 全國第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新增項目高校。

  愛與(yu) 感恩,是支教路上支撐千千萬(wan) 萬(wan) 湘大學子的強大動力,也是他們(men) 在支教路上生生不息的源泉。他們(men) 說:

  “每當看到那一雙雙對知識渴望的眼神,我都甚為(wei) 欣喜。我甘願做這人梯,讓學生踩著我的肩膀,去攀登知識的高峰,奔向美好未來。”

  “我真心希望,能用這顆心去幫助那些迷失在貧瘠土地上的孩子們(men) ,讓他們(men) 也帶著這顆心,帶著這份愛,走下去!”

  愛心團隊金翼5 1 8沿著鄉(xiang) 村支教這條路走過了17個(ge) 年頭。2006年5月1日,8位湘潭大學學生走進懷化一個(ge) 偏遠的小山村,展開了一項關(guan) 於(yu) 貧困中學生的社會(hui) 調查,他們(men) 以“518”彰顯“我要幫”的初心,愛心之旅,從(cong) 此起航。截止到2022年暑假,已累計招募支教教員333人次,參與(yu) 支教學生2900餘(yu) 人。除了愛心支教,金翼5 1 8發展愛心班級,籌集愛心款資助優(you) 秀貧困生680餘(yu) 名,資助金額達75萬(wan) 元。

  木槿感恩支教團以木槿花命名,從(cong) 2008年至今已走過15年,有2000餘(yu) 名誌願者以感恩之心走進20餘(yu) 所小學課堂,開展德智體(ti) 美勞教育,幫助4000餘(yu) 名山區孩子全麵成長。

  如今研究生二年級的楊焱鈞堅定地說:畢業(ye) 之後,回家鄉(xiang) 繼續書(shu) 寫(xie) “教師”生涯。

  認定前方,篤定前行,這就是支教帶來的最磅礴的力量。

  孝是一種風氣,可以蔓延

  “很長一段時間積累的怨恨好像倏忽而散。我好像如此輕易地原諒了你。”一篇蘊含了真摯親(qin) 情的征文《和解》,深深打動了讀者,獲得了2022年湘潭大學舉(ju) 辦的全國大學生孝文化節之“青春告白,為(wei) 孝傳(chuan) 情”書(shu) 信征集活動特等獎。以它為(wei) 靈感改編而成的舞台劇,更是獲得廣泛共鳴。

  通過書(shu) 信這一傳(chuan) 統形式,書(shu) 信征集活動引導學生將敬老、愛老和助老入心、於(yu) 行。

  在湘潭大學,孝行服務係列活動已成為(wei) 覆蓋最廣、影響最深、內(nei) 容最豐(feng) 富的“學雷鋒”誌願服務品牌。早在2009年,碩士研究生楊懷保便成立了全國首家民間專(zhuan) 項公益基金——孝基金,以“弘揚孝道、敬老助老”為(wei) 名,開啟了湘潭大學的孝文化之旅。

  2013年,碩士研究生鄧榕與(yu) 另外3個(ge) 同學成立孝行協會(hui) ,以孝行者的身份傳(chuan) 播中華孝道,凝聚誌願服務力量,關(guan) 愛空巢老人,籌集善款幫助身患重症的同學實現孝心。不到一年,就有2000多名誌願者參與(yu) 孝行服務。孝文化得到進一步傳(chuan) 播。

  學校順勢利導,在湖南省建立孝行服務基地14個(ge) ,招募孝心班級600餘(yu) 個(ge) 、孝行團隊600餘(yu) 個(ge) 、誌願者21000餘(yu) 人,累計服務老人近16萬(wan) 人次,服務時長超過10萬(wan) 小時。出版《一群大學生的孝行故事》《閱讀堅強》,編寫(xie) 《你“孝”起來真好看》——大學生孝文化係列叢(cong) 書(shu) ,湧現出了全國道德模範楊懷保、全國大學生孝行之星鄧榕、全國百佳誌願者王達佳、全國孝親(qin) 敬老之星陳君君、最堅強大學生胡誌鵬等一大批孝老愛親(qin) 典型。

  “孝”的火種一經點燃,在傳(chuan) 遞中生生不息,光熱播撒到了全國。湘潭大學分別以“孝行 向上 向善”“守初心 踐孝行”為(wei) 主題,舉(ju) 辦兩(liang) 屆全國大學生孝文化節,收集孝行攝影、DV、書(shu) 畫、孝心故事、孝行創意等2500餘(yu) 件作品,寫(xie) 家書(shu) 21350封,發孝心微博10000餘(yu) 條。

  2016年聯合50多所高校建立“行孝聯盟”,招募誌願者人數30000餘(yu) 人,聯手深化老年事業(ye) ,將“孝行”公益的火種植入學校、班級、社區。同時,創新孝老服務方式,推出了“老年應急衛生間設計”等具有實際應用性的“孝文化+特色產(chan) 品”,解決(jue) 老年人生活痛點,豐(feng) 富了大學生敬老、愛老、助老的實踐內(nei) 容。

  從(cong) 4個(ge) 人到一群人,孝行的力量在不斷壯大;從(cong) 湘潭到全國,孝行的版圖在持續擴充;從(cong) 傳(chuan) 統踐孝到科技行孝,孝行的智慧在快速增長。正如孝行協會(hui) 創辦人鄧榕所言:“孝就是一種風氣,可以蔓延!”

  在湘潭大學學生中心大廳紅色的展板上,“七一勳章”獲得者艾愛國,把生的希望讓給遊客的文花枝,背著全家上大學的楊懷保,救人到底的李恒白、“00”後追光者馮(feng) 佳歡……這些不同時期湧現出來的湘大追“鋒”者,用他們(men) 篤行不怠的足跡,詮釋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從(cong) 1998年創立的雷鋒公司,到剛剛獲批湖南省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的公益聯盟,25年來,在湘潭大學這所浸潤紅色基因的高校,青年學子深耕雷鋒精神實踐沃土,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追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將雷鋒精神代代傳(chuan) 承。(王成奇、丁德鳳、向潤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