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協主席雷傑:建議支持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

發布時間:2023-03-07 16:08: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3月6日電 (劉穎婕)“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濟南這座有著兩(liang) 千六百年建城史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成為(wei) 了聞名中外的“天下泉城”。2019年,“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成功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成為(wei) 目前山東(dong) 唯一進入該名單的文化景觀。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協主席雷傑將一份《關(guan) 於(yu) 支持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提案》帶上了全國兩(liang) 會(hui) 。她建議,從(cong) 國家層麵加大政策、人才等方麵支持力度,推動“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早日實現。

  讓世界了解濟南的泉之美、城之美、人之美

  泉水是濟南的根與(yu) 魂,近年來,全國各地古城爭(zheng) 相申遺,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上擁有了有別於(yu) 其他任何城市的獨特氣質與(yu) 魅力。

  濟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稱,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li) 風光。全市現有泉水1209處,其中,名泉總數達950處,“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七十二名泉”最負盛名。濟南泉水,其數量之多、形態之美、水質之優(you) 、曆史文化之厚、科普科研價(jia) 值之大,堪稱世界之最。

  濟南古城成形於(yu) 公元12世紀,在長期城市發展過程中,為(wei) 應對特殊的泉水環境,形成的獨特城市泉水治理體(ti) 係、特殊建築選址和建造技術、獨特城市營造特征,以及獨特生活方式和文化傳(chuan) 統——泉水生活、泉水信仰,以及泉水保育機製,共同構成了“泉·城文化景觀”,它代表了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nei) 聚落泉水資源利用體(ti) 係的獨一類型,對今天人類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yi) ,在申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an) 上具有較強的獨特性、稀有性優(you) 勢。

  “我們(men) 希望,通過申遺,讓世界了解濟南的泉之美、城之美、人之美,共同分享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雷傑說道。

  “山泉湖河城”互相融合,是濟南獨特的城市資源稟賦,然而除了秀麗(li) 的自然風光,這座古城,同時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厚重淳樸的人文情懷。

  濟南地處泰山和黃河的交界處,黃河文化、龍山文化、齊魯文化、紅色文化、泉水文化等多種文化在這裏交融薈萃。這片土地和泉水共同孕育了扁鵲、李清照、辛棄疾、張養(yang) 浩等一大批文化名士,李白、杜甫、曾鞏、老舍等文化名人曾在此生活遊曆,並留下名篇佳作。古城中曆史文化遺產(chan) 豐(feng) 富,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35處,大辛莊遺址、焦家遺址等8個(ge) 考古發現被評為(wei)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城子崖遺址入選國家“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大辛莊遺址、雙乳山漢墓等14項考古發現入選山東(dong) 省“百年百項考古發現”,黃河文化博物館、齊長城(錦陽關(guan) 段)保護開發列入全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同時,濟南也是國內(nei) 最早創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的六個(ge) 城市之一,全市有革命遺址遺跡、革命博物館等210餘(yu) 處,紅色文化資源豐(feng) 富。

  民國時期作家梁容若在《我看大明湖》中寫(xie) 道:“山東(dong) 人在厚重裏有瀟灑,在純樸裏有靈秀,在平凡裏有器用,接觸得越久,越能發現心靈的美。大明湖正是山東(dong) 人的象征。”濟南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東(dong) 亞(ya) 文化之都”,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淬煉出濟南人厚重淳樸的精氣神。近年來,古城在發展中煥發新生,更具人文魅力。濟南連續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四連冠”,城鄉(xiang) 環境麵貌、社會(hui) 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居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市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續提升,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增強。

  讓濟南古城成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樣本”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濟南既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承擔著引領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也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在做好新時代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方麵優(you) 勢突出、責任重大。

  雷傑提出,推動“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有利於(yu) 弘揚中華文化、打造黃河流域文化高地,以及推進古城保護。

  如能成功申遺,不僅(jin) 能夠提升濟南乃至山東(dong) 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知名度,加快建設文化強省,也對於(yu) 增強我國在世界遺產(chan) 領域的影響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

  如能成功申遺,將更好發揮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帶動黃河流域以至全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總體(ti) 水平的全麵提升。

  申遺是目標,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把濟南古城的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好。推動申遺,既有利於(yu) 凝聚社會(hui) 共識,形成古城保護合力,也有利於(yu) 推動古城內(nei) 的非古城功能外遷,全麵實現還泉於(yu) 民、還景於(yu) 民。期待通過申遺,能夠讓這座千年古城更加美好,成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樣本”。

  雷傑介紹,圍繞申遺和古城保護提升工作,濟南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誌任組長的濟南古城保護提升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統籌推動濟南古城保護提升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濟南古城保護提升和申遺前期準備等工作穩步推進,為(wei) 申遺創造了良好條件。

  編製完成《濟南泉 城文化景觀申遺價(jia) 值研究》,在《世界遺產(chan) 》雜誌上策劃刊登了申遺專(zhuan) 題,出版了《泉城文庫》《大美泉城》等讀本,籌建了“泉水書(shu) 房”。連續多年舉(ju) 辦國際泉水冬泳節、國際定向尋泉賽等重要節事活動,打造泉水宴、泉水遊等文旅品牌。

  同時,實施保護提升工程,實行考古前置改革,大力推進古城保護提升,堅持將古城保護提升與(yu) “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相結合,按照申遺的標準和要求,開展古城保護與(yu) 活化利用。堅持保護與(yu) 活化並重,推動“文旅商”深度融合,計劃在濟南古城打通泉道,營造泉水步道,有機串聯古城泉道與(yu) 大明湖,同時合理布局文化創意、時尚會(hui) 展、泉水民宿、高端餐飲等業(ye) 態,推動古城複興(xing) 。

  讓文化資源轉變為(wei) 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

  申遺工作是一項利在當今、功在千秋的事業(ye) 。雷傑表示,希望得到國家層麵更進一步的支持,推動做好“泉·城文化景觀”保護與(yu) 申遺工作。

  一是加大支持指導,科學提煉價(jia) 值。建議在國家層麵將“泉·城文化景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第一方陣。同時建議國家有關(guan) 部委加大對“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的指導力度,成立由多學科專(zhuan) 家組成的專(zhuan) 家組,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的科學研究,準確評估“泉·城文化景觀”遺產(chan) 價(jia) 值的原真性、完整性,通過加工提煉,進一步提升其人類文明價(jia) 值和世界普世價(jia) 值。

  二是強化人才支撐,擴大品牌影響。建議建立國家、省、市聯動機製,從(cong) 人才和技術層麵,支持“泉·城文化景觀”的研究、挖掘、保護、提升等工作,通過借鑒和吸納世界遺產(chan) 保護管理的成熟經驗,改善“泉·城文化景觀”保護狀況,提升管理水平,同時在國家層麵加大對“泉·城文化景觀”的宣傳(chuan) 推介力度,打造世界級文化遺產(chan) 品牌。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打造示範工程。建議把“泉·城文化景觀”保護和申遺納入國家文化建設重點項目,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為(wei) 目標,全麵統籌“泉·城文化景觀”保護利用工作,對申遺涉及遺產(chan) 要素點的保護、展示、環境整治等,在項目立項、資金安排和優(you) 惠政策等方麵給予重點扶持,打造展示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提升國家文化形象的示範工程。

  除了爭(zheng) 取國家層麵的支持,雷傑提出,今年,濟南市重點在增強文化軟實力領域求突破,為(wei) 城市發展“文化賦能”。打造詩城詞都、曲山藝海、書(shu) 香濟南、海右文藝等文化品牌,辦好濟南國際泉水節、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hui) 等一批文化活動。在推動“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的同時,濟南將把文化資源轉變為(wei) 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雷傑滿懷信心地表示,我們(men) 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級文化遺產(chan) 品牌。同時她也提到,申遺是目標,但以申遺凝聚共識、推動古城保護提升的過程更為(wei) 重要。推動申遺,將讓這座千年古城煥發新生、更為(wei) 美好。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