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譜寫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新篇章(人民融觀察)

發布時間:2023-03-08 11:0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正值春耕備耕,田野生機勃勃。在人民網開展的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調查中,“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入選十大熱詞。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為(wei) 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三農(nong) ”向好,全局主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工作重點中提出,穩定糧食生產(chan) 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代表委員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本職、奮發進取,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而不懈奮鬥。

  倉(cang) 廩實,天下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倉(cang) 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實施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眉山市太和鎮永豐(feng) 村是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去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來到這裏考察調研。“高標準農(nong) 田是‘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的重要抓手,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支撐。”永豐(feng) 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李雪平代表說,“我們(men) 將進一步在改造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建設智慧農(nong) 業(ye) 平台等方麵下功夫,守良田、施良技、育良種,實現糧食豐(feng) 收、群眾(zhong) 增收。”

  為(wei) 增強種糧動力,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河南省委會(hui) 主委張震宇委員建議,健全激勵機製,針對糧食調出地區、調入地區、產(chan) 銷平衡地區製定不同的獎勵標準。

  人才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基礎支撐。針對目前農(nong) 村人才隊伍不強的問題,張震宇委員建議除傳(chuan) 統授課形式外,圍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采取靈活多樣的培養(yang) 方式。

  針對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山東(dong) 曹縣五裏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銀香代表認為(wei) ,要從(cong) 農(nong) 業(ye) 平台建設、人才機製改革、鄉(xiang) 村環境打造等方麵尋找留人的方法,“人才回來了,關(guan) 鍵是咱得用得好、留得住!”

  產(chan) 業(ye) 旺,鄉(xiang) 村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根基所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guan) 注市場需求,發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nong) 村農(nong) 民。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是加速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湖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院長單楊委員認為(wei) ,“要積極創建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區,圍繞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基地,形成生產(chan) 與(yu) 加工、產(chan) 品與(yu) 市場、企業(ye) 與(yu) 農(nong) 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從(cong) “智慧蛋雞”到“未來果園”,眼下“數字引擎”正越來越多融入鄉(xiang) 村生活場景。“這是數字經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實踐。”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副主席、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委員表示,“推進數字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城鄉(xiang) 數據要素流動,加快農(nong) 村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等一係列舉(ju) 措,正在為(wei) 提高涉農(nong) 主體(ti) 的數字素養(yang) 提供有力支撐。”

  搭上數字產(chan) 業(ye) 快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農(nong) 村用電量也在加速增長。“持續凸顯數字化變電站的優(you) 勢,注重補齊農(nong) 村電網的薄弱環節,以數據運用能力提升帶動電能質量升級。”南方電網貴州銅仁500千伏鬆桃巡維中心副站長周敬餘(yu) 代表建議。

  文化活,百姓樂(le)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這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重大部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文化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精神基礎,藝術是凝聚振興(xing) 力量的重要載體(ti) 。用藝術塑造現代村莊風貌、激發鄉(xiang) 村內(nei) 在潛能,不僅(jin) 可以實現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也能帶動鄉(xiang) 村經濟發展。

  “隨著群眾(zhong) 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長。”內(nei) 蒙古自治區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烏(wu) 蘭(lan) 牧騎副隊長何買(mai) 拉蘇代表認為(wei) ,需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ye) 的全方位支持,提升農(nong) 村牧區文化、文藝服務水平,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

  “用藝術設計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品注入體(ti) 現地域特色的優(you) 秀設計元素,是促進農(nong) 村產(chan) 品品牌設計的有效手段。”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委員對調研過的四川蒲江明月村印象深刻。當地鄉(xiang) 村建設者在傳(chuan) 承唐代邛窯古風基礎上,以天然礦物釉為(wei) 特色打造當地品牌,古老的明月村在四五年時間裏成為(wei) 明月國際陶藝村。“要結合當地風土文化特點,鼓勵村民積極參與(yu) 鄉(xiang) 村藝術創造。”王勇委員建議。

  福建省福安市金鬥洋村素有“佘族武術之鄉(xiang) ”的美譽。“近年來,我們(men) 加快佘族村落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武術主題公園、尚武廊等項目。”金鬥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鍾團玉代表介紹,當地通過製定具有佘族特色的旅遊路線、承接研學活動,積極打造“佘家寨”旅遊品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品牌響了,來的人越來越多。”

  (本報記者鄭海鷗、王海林、王明峰、張偉(wei) 昊、劉潤函、張雲(yun) 河、劉曉宇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