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周:科技賦能 巾幗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
人民網石家莊3月8日電 當前正值小麥返青期,在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西漳頭村的優(you) 質麥種植基地,女農(nong) 機手任曉瑞手持遙控器,操縱著一架無人植保機,盤旋在麥田上空,正在給冬小麥噴施除草劑。
“這台無人植保機采用智能操控,可以按照設定的軌道自主作業(ye) ,通過地麵遙控器及GPS定位對其實施控製,每分鍾可完成一畝(mu) 地的作業(ye) ,其噴灑效率是傳(chuan) 統人工的30倍。”任曉瑞說。
任曉瑞是曲周縣槐橋鄉(xiang) 西漳頭村一名普通農(nong) 民,2017年參加縣農(nong) 廣校舉(ju) 辦的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訓,不僅(jin) 學會(hui) 了植保無人機操控專(zhuan) 業(ye) 技能,還掌握了冬小麥壯苗培育、高效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多項農(nong) 作物管理技術,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種田“女狀元”。2016年6月,她成立了曲周縣碩豐(feng) 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專(zhuan) 注於(yu) 大田農(nong) 作物種植、農(nong) 作物病蟲害防治、農(nong) 機社會(hui) 化服務等工作,托管了周邊4000餘(yu) 畝(mu) 土地的全程服務。
如今在曲周,像任曉瑞一樣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婦女由“圍著鍋台轉”的家庭主婦走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線,她們(men) 掌握科技知識、擁有一項或多項專(zhuan) 業(ye) 技能,成為(wei) 推助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要實踐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在邯鄲曲周農(nong) 村,婦女勞動力占農(nong) 業(ye) 勞動力60%以上,成為(wei) 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她們(men) 既主內(nei) 又主外,肩負著家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重任,展現了巾幗擔當。”曲周縣婦聯主席王彩紅說。
近年來,曲周縣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施了萬(wan) 名女農(nong) 民培育工程,依托婦聯組織優(you) 勢,以農(nong) 廣校為(wei) 龍頭,發揮鄉(xiang) 鎮、村婦女幹部作用,在全縣開展了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和服務主體(ti) 能力提升、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者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農(nong) 機手三大類培訓行動,提高農(nong) 村婦女參與(yu) 發展能力,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我們(men) 根據‘三農(nong) ’政策調整培訓規劃,根據農(nong) 作物生長周期,製定培訓課程,立足全縣發展‘一鄉(xiang) 一業(ye) ’‘一村一品’的產(chan) 業(ye) 模式,實施了種養(yang) 、加工、銷售全產(chan) 業(ye) 鏈培訓,全麵提高農(nong) 村婦女素質,讓每名農(nong) 村婦女至少掌握1至2項種養(yang) 和加工經營技術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保障。”曲周縣農(nong) 廣校校長黃瑞芬說。
目前,曲周縣已實現以農(nong) 業(ye) 部門技術指導員為(wei) 骨幹,以婦女專(zhuan) 業(ye) 合作經濟組織為(wei) 紐帶,以婦女科技示範戶和龍頭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農(nong) 業(ye) 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全覆蓋。據統計,近三年來全縣培育高素質新型女農(nong) 民達12000餘(yu) 人次,培養(yang) 婦女致富帶頭人28個(ge) ,創建巾幗科技示範村60個(ge) ,在全縣推廣農(nong)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小麥淺埋滴灌、大豆玉米複合種植等高產(chan) 高效技術20餘(yu) 項,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婦女在學科學、用科學中推動著農(nong) 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楊文娟、王喜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