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抗疫三年我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人民要論)

發布時間:2023-03-10 15: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抗疫三年,我國經濟發展成就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ti) 中表現亮眼,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充分展現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團結一致、開拓進取的創造偉(wei) 力,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新冠疫情是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三年來,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時因勢優(you) 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效應對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衝(chong) 擊,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決(jue) 定性勝利,在有效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也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增添強大動力。

  世界經濟遭受疫情反複衝(chong) 擊

  準確認識世界經濟形勢,才能正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全球方位。三年來,全球疫情持續反複,世界經濟複蘇進程幾經波折,總體(ti) 形勢不容樂(le) 觀。

  世界經濟增速總體(ti) 放緩。疫情暴發後,各國特別是發達經濟體(ti) 普遍實施較大規模財政金融刺激政策,一定程度上支撐了經濟複蘇,但疫情衝(chong) 擊的“長尾效應”仍存在,全球經濟內(nei) 生增長動能明顯減弱。特別是隨著前期刺激政策退出,流動性收緊累積效應逐步顯現,投資消費和貿易進出口明顯走弱,2023年世界經濟麵臨(lin) 較大下行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20—2022年,世界經濟增速分別為(wei) -3.1%、6.0%、3.2%,預計2023年僅(jin) 增長2.7%。

  全球通脹水平居高難下。由於(yu) 實施大規模寬鬆政策,美聯儲(chu) 、歐洲央行、日本銀行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規模分別由疫情前的4.2萬(wan) 億(yi) 美元、4.7萬(wan) 億(yi) 歐元、573.7萬(wan) 億(yi) 日元大幅攀升至8.9萬(wan) 億(yi) 美元、8.8萬(wan) 億(yi) 歐元、742.2萬(wan) 億(yi) 日元,導致流動性泛濫,加大全球通脹壓力。此外,疫情嚴(yan) 重衝(chong) 擊世界經濟循環,加之烏(wu) 克蘭(lan) 危機等,加劇了全球能源、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IMF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全球通脹水平分別為(wei) 3.2%、4.7%和8.8%,預計2023年仍將處於(yu) 6.5%的較高水平。

  全球財政金融風險持續累積。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推高債(zhai) 務水平,國際金融協會(hui) (IIF)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球債(zhai) 務規模達全球GDP的343%。隨著利率水平進一步上行,全球債(zhai) 務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疫情暴發初期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性下行,此後在大規模寬鬆政策推動下,短期內(nei) 出現大幅反彈,泡沫明顯加大。2022年以來,美聯儲(chu) 連續8次加息共450個(ge) 基點,全球流動性逐步收緊,非美元貨幣一度出現大幅貶值。部分新興(xing) 市場國家主權債(zhai) 務攀升,經濟金融風險加大。

  經濟全球化麵臨(lin) 的挑戰加大。世界經濟下行影響全球總需求,國際人流物流受到疫情嚴(yan) 重阻斷,全球貿易投資大幅下行。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全球貿易量增速分別為(wei) -5.2%、9.7%、3.5%,三年平均增速僅(jin) 為(wei) 2.5%。各方普遍更加重視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格局調整重構,本土化、區域化特征日趨明顯。特別是個(ge) 別國家出於(yu) 政治因素考慮,借機強化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將經貿合作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大搞意識形態對立、陣營對立、零和博弈,嚴(yan) 重影響世界經濟運行效率。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抗疫三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力有效實施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經濟發展成就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ti) 中表現亮眼。

  經濟保持較強韌性,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源。我國持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積極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有效應對外部風險傳(chuan) 導衝(chong) 擊,我國經濟在世界各國中率先複蘇,並頂住多輪疫情衝(chong) 擊,保持恢複向好態勢。2020年我國成為(wei) 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2021年實現8.4%的經濟增長,2022年頂住下行壓力保持了經濟增長。2020—2022年,我國GDP年均增速達4.5%,是二十國集團(G20)中年均增速最高的經濟體(ti) 之一,增速大幅高於(yu) 美國(1.7%)、歐盟(1.1%)、日本(-0.4%)等主要經濟體(ti) ,較世界經濟、發達經濟體(ti) 、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年均增速分別高出2.4、3.4、1.7個(ge) 百分點。三年間,我國GDP增量約3.5萬(wan) 億(yi) 美元,占全球經濟增量比重超過1/4,是世界經濟恢複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各方普遍看好2023年我國經濟發展前景,IMF預計我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2%,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物價(jia) 水平保持穩定,民生保障持續提升。我們(men)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加大穩崗促就業(ye) 力度,積極穩定糧食作物播種麵積,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jia)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物價(jia) 水平總體(ti) 穩定。我們(men) 打贏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成效最好的脫貧攻堅戰,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三年間,全國糧食年總產(chan) 量均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城鎮年新增就業(ye) 均保持在1150萬(wan) 人以上。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嚴(yan) 重糧食和能源危機的情況下,我國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供給保持總體(ti) 穩定,“國際脹”與(yu) “國內(nei) 穩”形成鮮明對比。2020—2022年,我國年均物價(jia) 上漲率為(wei) 1.8%,為(wei) G20中物價(jia) 漲幅最低經濟體(ti) 之一,遠低於(yu) 全球5.5%的平均水平,也顯著低於(yu) 美國(4.6%)、歐盟(4.2%)、英國(4.1%)的通脹水平。

  對外開放持續深化,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我們(men) 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合作新優(you) 勢加快培育。2022年,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完善,對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2020年我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2022年實際使用外資首超1.2萬(wan) 億(yi) 元,再創曆史新高。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feng) 碩,截至2022年末,已與(yu) 150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商簽200多份合作文件,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wan) 高鐵等一批旗艦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歐班列安全高效通暢運行,三年累計開行4.3萬(wan) 列,運送包括抗疫物資在內(nei) 的各類貨物420萬(wan) 標箱。

  創新驅動深入實施,科技競爭(zheng) 優(you) 勢不斷凸顯。我們(men)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顯著增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十一位。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2019年的2.23%提高到2022年的2.55%,進一步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2022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zhuan) 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zhuan) 利申請超7萬(wan) 件,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額為(wei) 25.7%。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湧現,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壯大。

  綠色轉型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三年來,我們(men)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持續深化汙染防治攻堅戰,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高。汙染防治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2022年全國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較2019年提高4.5個(ge) 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較2019年下降19.4%。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yi) 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首位。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快速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全球領先,為(wei) 全球提供超過70%的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規模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充分彰顯我國強大製度優(you) 勢和治理效能

  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掌舵領航,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在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充分展現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團結一致、開拓進取的創造偉(wei) 力,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我們(men)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根本保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指揮、親(qin) 自部署,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以強烈的曆史擔當和強大的戰略定力因時因勢、科學決(jue) 策,不斷優(you) 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為(wei)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重要遵循。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做了大量工作,各行各業(ye) 共克時艱,在黨(dang) 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們(men) 匯聚起眾(zhong) 誌成城、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打贏了新冠疫情防控人民戰爭(zheng) 、總體(ti) 戰、阻擊戰,在有效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的同時,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國力穩步提升。

  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我們(men)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是我國抗疫鬥爭(zheng) 最鮮明的底色、最真實的寫(xie) 照。我們(men) 堅持從(cong) 國情出發製定符合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防疫政策,先後印發10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有效應對了全球多輪疫情流行衝(chong) 擊,因時因勢不斷優(you) 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隨著條件逐步具備,將新冠病毒感染從(cong) “乙類甲管”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較短時間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jue) 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把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保民生作為(wei) 必須守好的底線,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對民生衝(chong) 擊影響,保持了經濟社會(hui) 大局穩定。

  開放合作是我們(men) 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關(guan) 鍵舉(ju) 措。麵對疫情衝(chong) 擊,我們(men) 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不動搖,在吸引配置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的同時,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為(wei) 我國經濟複蘇注入強大動能,也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確定性。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積極構建麵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推動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在擴大開放中與(yu) 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積極推動全球減貧、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展現大國責任擔當。始終堅持守望相助、和衷共濟,積極推進國際抗疫合作,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yi) 行動,向多個(ge) 國家提供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為(wei) 全球團結抗疫作出巨大貢獻。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