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用綠水青山書寫經濟發展新答卷
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湖北正在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為(wei) 展現湖北各地在開局之年的生動拚搏實踐,本網即日推出《拚出新“荊”彩 奮進先行區——湖北發展新方位》係列報道,解碼經濟新態勢、新動能。
湖北省恩施市享有“世界硒都”“華中藥庫”“鄂西林海”“天然氧吧”等美譽,森林覆蓋率高、空氣優(you) 良,豐(feng) 富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優(you) 勢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最好的支撐、最大的優(you) 勢。
近年來,恩施市始終堅持“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發展路徑,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遊、打造大產(chan) 業(ye) ,彰顯“土、硒、茶、涼、綠”五大優(you) 勢,用綠水青山敲開經濟發展大門,擘畫嶄新發展藍圖。
厚植綠色底蘊 築牢生態屏障
“垃圾要入池,還要定期清理。”白康洋是恩施市盛家壩鎮二官寨義(yi) 務護河隊的隊員,在舊鋪河段岸邊巡邏時,不忘叮囑岸邊居民。盛家壩境內(nei) 共設民間河長17人,其中官渡河至大陰山段有民間河長13人,他們(men) 都是義(yi) 務護河隊隊員。
恩施市築牢生態屏障,以流域為(wei) 基本單元,把生態修複保護擺在壓倒性位置。如今的二官寨村已建成國家3A級景區,先後榮獲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第二批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
“從(cong) 義(yi) 務護河隊到民間河長,全市69條河流、41座水庫、597條小微水體(ti) 納入河長製管理,設置市鄉(xiang) 村三級官方河長280名、庫長72名,建立起上下貫通、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恩施市河湖長製辦公室綜合股股長劉靜介紹。在此基礎上,通過自我申請、群眾(zhong) 推舉(ju) 、鄉(xiang) 鎮推薦等形式,2020年開始,全市選聘民間河長101人。
目前,恩施市河流麵貌和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效果逐步顯現。綠色是恩施的底色,生態是恩施的生命。一項項有力的措施,讓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舒展在恩施人民麵前,推窗就能見景、低頭便能拾綠的期盼正變成現實。
打好“生態”牌 唱好“綠色”戲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恩施以綠色發展為(wei) 引領,大力發展富硒茶產(chan) 業(ye) ,創建有機茶基地,打造“有機、綠色、生態、富硒、健康”茶葉品牌。如今,茶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第一大特色產(chan) 業(ye) 、富民產(chan) 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恩施市潤邦富硒茶葉基地,黑黢黢的土地是天然富硒床,讓這裏生產(chan) 的茶葉硒元素含量很高。硒是人體(ti) 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被譽為(wei) “生命的火種”“心髒的守護神”。恩施是“世界硒都”,96%的土壤含硒、59%的土壤富硒,出產(chan) 的茶葉天然富含有機硒,是名副其實的“富硒茶”。
一杯好茶,從(cong) 源頭抓起。潤邦富硒茶葉基地裏栽種的是“老輩分”茶種——“苔子茶”,它是製作頂級“恩施玉露”的最佳茶葉品種,是原產(chan) 於(yu) 恩施的優(you) 良茶樹品種,經過恩施州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如今有了一個(ge) 響當當的名字——“玉露一號”。這種茶樹生長的茶葉,製作出的“恩施玉露”具備幹茶翠綠、茶湯青綠、葉底嫩綠的特點,堪稱綠茶典範。
保護和保存優(you) 質種源,是種業(ye) 持續做優(you) 做強的基礎。
讓一片“小葉子”成為(wei) “大產(chan) 業(ye) ”。近年來,恩施市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並舉(ju) 、品牌宣傳(chuan) 與(yu) 市場開拓並重,綠色與(yu) 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趟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的成功之路。隨著“恩施玉露”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近幾年鮮葉收購價(jia) 持續走高,讓茶農(nong) 增收致富,吃到了恩施硒茶所帶來的紅利。目前,以“恩施玉露”為(wei) 代表的富硒茶產(chan) 品暢銷國內(nei) 外市場,推進恩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綠色崛起。
打造生態旅遊路 共享發展紅利
落差800餘(yu) 米的峭壁邊,7個(ge) “之”字般的天路盤旋而上,像一條銀白色的飄帶纏繞山間,在有雲(yun) 霧的天氣,駕車行駛於(yu) 此,有騰雲(yun) 駕霧之感,這便是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xiang) 木栗園村“壁掛天路”呈現的美景。
“天路”約4.4公裏,近年,借助網絡,它成為(wei) 一條網紅公路,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來“打卡”體(ti) 驗。“過去進出村太難了,根本就沒有遊客來。”木栗園村村民馮(feng) 靜說起現在的生活感慨萬(wan) 千,“現在遊客多了,村民有的開農(nong) 家樂(le) ,有的把做成的工藝品賣給遊客,腰包都鼓了。”
小康路上,交通先行。木栗園村,一個(ge) 偏僻小山村,如今致富路通村達戶。交通運輸體(ti) 係的不斷完善,讓群眾(zhong) 的出行體(ti) 驗大大提升,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恩施很美,很舒服,路牌指示也清晰明了,非常方便遊客。”自駕來恩施旅遊的劉先生說。近年來,恩施市在通往鄉(xiang) 村旅遊景點的農(nong) 村公路交叉路口設置路牌,路牌上增設了二維碼,遊客通過手機掃碼,附近的旅遊景點、農(nong) 家樂(le) 、采摘園等休閑旅遊以及村委會(hui) 等公共服務設施一覽無餘(yu) ,並能一鍵導航至目的地。
從(cong) 過去的泥濘碎石路到現在的水泥瀝青路,一條條公路一線串起沿線旅遊景點,為(wei) 當地村民帶來便捷交通的同時,也為(wei) 當地旅遊發展助力,讓恩施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