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觀江蘇|東部沿海交通樞紐建設可望助力鹽城隆起增長極
西北滬寧、西南滬杭、南向滬甬、北向滬鹽,上海對外輻射呈現出一個(ge) 反“K”字型,江蘇鹽城正處在沿海發展軸線的北向中心位置。鹽城也是蘇北唯一一個(ge) 進入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如今,在長三角北翼,隨著北向沿海交通大動脈的建設,新的經濟增長極正在崛起。
打造東(dong) 部沿海交通大樞紐
從(cong) 蘇北城市到長三角中心區城市,近年來,鹽城實現高鐵、高速、高架、空港對接,公鐵水空港協同發展,南聯北上,東(dong) 拓西進。
先說高鐵,青鹽、徐宿淮鹽、鹽通等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反“K”字形高鐵網逐步成型,高速鐵路由“區域零裏程”發展為(wei) “縣縣全覆蓋”,鹽城全麵步入“高鐵時代”。
南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成運營,開通全省唯一至韓日全貨機航線;鹽城港“一港四區”全部獲批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內(nei) 河航道實現“通江達海接運河”;高速公路“三縱一橫”主骨架構建成型,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打造出海門戶,建設陸上支點,拓寬空中走廊,鹽城以交通體(ti) 係完善暢通開放通道。
展開我國版圖細看,鹽城所在的位置,既是東(dong) 部沿海發展軸線的北向中心,更是長三角一體(ti) 化、淮河生態經濟帶、沿海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區。這裏需要建設一個(ge) 更高能級的交通樞紐,推動國家戰略走深走實。
當前,鹽城正處在新型工業(ye) 化、城鎮化加速期,麵向“十四五”,交通運輸仍然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強力保障。按照“主攻高速、提升鐵路、強化港口、著力鄉(xiang) 村”思路,鹽城著力構建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在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市長周斌就沿海交通大動脈規劃建設提出建議:重點在沿海交通基礎優(you) 化布局、公鐵水互聯互通等方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wei) 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交通重要支撐作用。
鹽城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主任李建東(dong) 介紹:“到2025年,鹽城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加快建設長三角中心區北翼樞紐;到2035年,建成東(dong) 部沿海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海河聯動南北聯通的開放樞紐城市。”
作為(wei) 蘇北唯一一個(ge) 進入長三角中心區的城市,建成東(dong) 部沿海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意義(yi) 絕不僅(jin) 限於(yu) 鹽城自身的發展。在江蘇省社科院社會(hui) 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程俊傑看來,“鹽城以交通先行強化設施支撐、破解要素製約、暢通經濟循環的發展思路取得成效,將為(wei) 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插上騰飛的翅膀。”
錨定目標定位發力,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人民網從(cong) 鹽城市交通運輸局獲悉,今年全年計劃投資218.1億(yi) 元,實施重點項目52個(ge) ,推動公鐵水空協同發展、立體(ti) 互聯。
隆起沿海地區經濟增長極
放眼長三角以上海為(wei) 中心的一體(ti) 兩(liang) 翼發展格局,江蘇擁江臨(lin) 海,相比沿江經濟帶,其沿海經濟不算突出。
“區域協調發展背景下,長三角高質量一體(ti) 化水平的高低,不僅(jin) 要看長板鍛得行不行,更要看短板補得好不好。”程俊傑認為(wei) ,當前區域發展已經從(cong) 要素競爭(zheng) 轉向製度競合,必須加快推動江蘇沿海地區崛起,更好地促進與(yu) 兄弟省市的合作。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yun) 港、鹽城、南通三市。國務院批複、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速快於(yu) 東(dong) 部地區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爭(zheng) 達20%左右。數據顯示,2022年沿海三市生產(chan) 總值占全省比重在18.28%。
在江蘇省發改委人士看來,與(yu) 2009年國務院批複的江蘇沿海規劃相比,新一輪規劃更加突出轉型發展、產(chan) 城融合、綠色生態等特點,進一步彰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作為(wei) 。
這與(yu) 鹽城的資源特色高度契合。坐擁全省最長的海岸線,鹽城海上風電的蓬勃發展,就是江蘇沿海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的一個(ge) 縮影。作為(wei) 長三角地區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鹽城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60%。“十四五”期間,鹽城規劃近遠海海上風電容量突破3000萬(wan) 千瓦,總量超過全省的70%。
沿海地區發展的重要性,江蘇很早就意識到,並明確指出沿海地區是全省發展的重要軸線,事關(guan) 全局和整體(ti) 。於(yu) 鹽城而言,“麵朝大海、向海發展、賦能未來,成為(wei) 綠色轉型的典範”,是江蘇省委對鹽城“十四五”的發展定位。
剛剛過去的2022年,鹽城經濟總量超過7000億(yi) 元,經濟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成為(wei) 江蘇厚實的腰部城市力量以及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今年,鹽城錨定“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定位,聚焦“5+2”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23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力求推動工業(ye) 經濟邁向萬(wan) 億(yi) 台階。
程俊傑認為(wei) ,未來鹽城的輻射帶動即圍繞“綠”字展開:一是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海洋經濟等為(wei) 代表的綠色產(chan) 業(ye) 鏈區域協同發展;二是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發展為(wei) 蘇北地區生產(chan) 、生活提供澎湃動能;三是綠色生態全民共享,推動完善跨地區一體(ti) 化環保協作與(yu) 生態治理;四是綠色宜居不僅(jin) 推動蘇北生態旅遊發展,而且成為(wei) 地區集聚人才最亮麗(li) 的名片。
交通運輸是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條沿海交通大動脈,勢將助力鹽城隆起沿海地區經濟增長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