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賽道”鍛造“新優勢” 2022年江蘇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68.7萬輛和66.8萬輛

發布時間:2023-03-20 10:10:00來源: 新華日報

  3月中旬,常州市錄安洲碼頭春潮湧動,汽笛嘹亮,一批比亞(ya) 迪牌新能源汽車順利通關(guan) ,搭載駁船從(cong) 常州港啟航,發往上海外港再出運海外……目光轉向比亞(ya) 迪常州基地整裝車間,這裏每一分鍾就能下線一輛新能源整車,作為(wei) 比亞(ya) 迪在華東(dong) 地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和研發基地,自2022年投產(chan) 以來產(chan) 值突破了280億(yi) 元。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ye) ”“我們(men) 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作為(wei) 製造大省,江蘇如何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通過產(chan) 業(ye) 鏈的創新、升級、重構,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這條“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前路漫漫,考驗與(yu) 機遇並存。

  聚企成“群”,產(chan) 業(ye) 規模快速壯大

  在位於(yu) 常州的比亞(ya) 迪基地車間內(nei) ,造車速度以分鍾計:一個(ge) 個(ge) 汽車零部件經過衝(chong) 壓、焊接和塗裝工藝後,進入總裝車間;車間內(nei) ,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與(yu) 工人們(men) 協同作業(ye) ,一分鍾左右,一輛新能源汽車就駛出了生產(chan) 線。

  “出了生產(chan) 線,就‘直奔’碼頭,我們(men) 的訂單已遍布全球70多個(ge) 國家、400多個(ge) 地區。”比亞(ya) 迪品牌及公關(guan) 處副總經理杜國忠介紹,今年1月,比亞(ya) 迪海外市場銷量已超過1萬(wan) 輛,連續3個(ge) 月出口銷量突破萬(wan) 輛大關(guan) ,創造了國內(nei) 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出口銷量新紀錄,“我們(men) 期待著,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續助力為(wei) 地球降溫1℃。”

  新能源汽車成為(wei) 常州乃至全省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新的強勁增長點。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為(wei) 68.7萬(wan) 輛和66.8萬(wan) 輛,同比增長175%和169.7%,占全省汽車產(chan) 銷比例分別為(wei) 41.8%和41.5%,比全國高出近一倍,呈爆發增長勢頭。細看江蘇新能源產(chan) 業(ye) 版圖,可謂巨頭齊聚,百花爭(zheng) 豔,既有傳(chuan) 統車企紮根,也有造車新勢力加入——

  理想汽車在幾年前選擇落地常州,最近又決(jue) 定將高壓純電車型導入江蘇生產(chan) 。“這意味著,我們(men) 會(hui) 將最關(guan) 鍵的產(chan) 線放在江蘇,建設相應生產(chan) 能力,進一步提升整車製造能力,也會(hui) 為(wei) 區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理想汽車常州分公司聯合創始人李鐵說,這一戰略決(jue) 策對企業(ye) 與(yu) 地方來說是“雙贏之舉(ju) ”,理想錨定“純電車”賽道,必將得到常州動力電池的“加持”。而另一方麵,江蘇也因此擁有更多“整車製造”的實踐、經驗,並有望在“新能源”這一賽道中“彎道超車”。

  去年,對於(yu) 老牌車企金龍聯合汽車工業(ye) (蘇州)有限公司來說,是“老樹發新芽”的一年,依靠“新能源”,企業(ye) 業(ye) 務訂單量暴漲。“對內(nei) ,我們(men) 承接數千台新能源輕卡生產(chan) 訂單;對外,我們(men) 2000輛客車‘駛’入卡塔爾世界杯,為(wei) 全球賽事保駕護航,也展現了江蘇製造的風采。”金龍聯合汽車工業(ye) (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篤廉說,未來,企業(ye) 將“兩(liang) 條腿走路”,做強客車,同時培育壯大新能源客車專(zhuan) 用車,“我們(men) 擁有全品類商用車生產(chan) 資質,在新能源‘三電’領域有一定的技術優(you) 勢,期待與(yu) 更多‘造車新勢力’攜手合作,備戰未來增量空間,通過規模化發展贏得市場先機。”

  根據《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綜合競爭(zheng) 力明顯提升,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電驅動係統等關(guan) 鍵領域技術取得新突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突破50萬(wan) 輛。

  3月1日,全國首部車聯網地方性法規《無錫市車聯網發展促進條例》正式實施,無錫市首批商用智能網聯汽車也正式投運,並在省內(nei) 率先開放首批城市快速路用於(yu) 測試,促進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探索商業(ye) 落地路徑,實現從(cong) “示範應用”到“示範運營”的突破。

  這樣的典型應用場景拓展逐步擴大,也為(wei) 江蘇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帶來厚積薄發的新動力。《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中明確,鼓勵南京、無錫、徐州、蘇州等有條件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純電動貨車、氫燃料電池汽車試點和示範應用,穩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走好“關(guan) 鍵一步”,引導支持創新研發

  汽車是江蘇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但眼下,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傳(chuan) 統大塊頭也要“起舞”,才能贏得新優(you) 勢。目前業(ye) 內(nei) 形成普遍共識:從(cong) “製造基地”轉向“研發中心”,是江蘇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一步。

  增強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技術革命的一次集中爆發,涉及方方麵麵的技術創新,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原始創新,甚至是底層技術的創新。”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豐(feng) 軍(jun) 深有體(ti) 會(hui) ,在他看來,培育自主品牌,最關(guan) 鍵的就是要抓源頭性技術研發。當前,該企業(ye) 圍繞“智能底盤、新能動力、智能網聯”三大業(ye) 務領域,開展汽車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chan) 業(ye) 孵化,近2年來,已經實現了259項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在中汽創智的帶動輻射下,南京江寧已引進140多家零部件“衛星”企業(ye) ,形成集總部、研發、製造、物流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加速從(cong) 汽車製造城向汽車科技城轉型。

  提升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能力,還需在更廣泛的層麵形成合力,積極融合創新。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靜瑜提出,聯合企業(ye) 、協會(hui) 、高校院所合力攻關(guan) ,開展動力電池碳足跡體(ti) 係研究,突破高錳正極、無鈷正極、矽基負極、固態電解質等關(guan) 鍵材料和攪拌、塗覆、卷繞、分切等關(guan) 鍵設備環節技術,積極推動低鈷/無鈷電池、固液混合電池、全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產(chan) 業(ye) 化,並在動力、儲(chu) 能等多個(ge) 領域推廣試點示範項目,打造我省電池技術的國際領先地位。

  近年來,我省積極順應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聚焦重點產(chan) 業(ye) 鏈,加快構建形成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省工信廳副廳長石曉鵬介紹說,近三年來,省工業(ye) 和信息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專(zhuan) 項資金累計安排17個(ge) 項目、3.6億(yi) 元,支持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研發創新,超薄塗覆隔膜、空氣壓縮機、域控製器等一批關(guan) 鍵技術環節取得突破。

  “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大龍頭企業(ye) 培育力度,引導我省由新能源汽車製造大省向創新型、原創型總部企業(ye) 集聚的新能源汽車強省轉變。”江蘇省動力及儲(chu) 能電池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秘書(shu) 長楊凱認為(wei) ,重點圍繞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燃料電池等關(guan) 鍵環節、關(guan) 鍵部件,持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guan) 。堅持扶優(you) 扶強,加快培育掌握“獨門絕技”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主導型”企業(ye) ,力爭(zheng) 將我省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過去導入產(chan) 能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轉變為(wei) 創新型、原創型總部企業(ye) 集聚基地,從(cong) 產(chan) 能輸入轉變為(wei) 對外產(chan) 能輸出,推動江蘇新能源汽車品牌和價(jia) 值全麵躍升。

  強化統籌布局,紮實鍛造新優(you) 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汽車產(chan) 業(ye) 與(yu) 信息通信、能源、交通等加快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協同推進,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如何才能夠塑造江蘇新能源汽車業(ye) ?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長遠、科學的規劃引導,精準的政策扶持,是當務之急。

  《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取得良好發展成效的同時,對標國內(nei) 外先進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大而不強的問題凸顯:創新載體(ti) 少、研發能力弱,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整車產(chan) 能利用率低、融資能力弱,市場競爭(zheng) 力不強;零部件企業(ye) 單體(ti) 規模偏小,缺乏係統類、總成類零部件企業(ye) 集團和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知名品牌。

  “在江蘇,動力電池和驅動電機等關(guan) 鍵零部件頭部企業(ye) ,已進入國際知名整車配套體(ti) 係。”楊凱認為(wei) ,優(you) 勢頭部企業(ye) 是寶貴資源,應加大政策服務和支持力度,培育一批總部型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鏈帶動效應。比如加快建設省動力電池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推進產(chan) 業(ye) 化共性技術研發創新,與(yu) 此同時,加強與(yu) 國內(nei) 外原材料儲(chu) 備區域合作對接,加快健全完善動力電池溯源回收體(ti) 係,保障電池核心原材料資源供給。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能隻注重產(chan) 業(ye) 規模擴張,而應強調自主技術和品牌引領的產(chan) 業(ye) 高端化發展。”江蘇省社會(hui) 科學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杜宇瑋認為(wei)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不能“新瓶裝舊酒”,沿襲傳(chuan) 統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模式,不能隻注重盲目擴張產(chan) 能,各地要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基礎,以“產(chan) 業(ye) 公地”的視角來招商引資和統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強化區域分工協作,協同聯動推進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集群建設,著力培育一批“鏈主”企業(ye) 和“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

  “我們(men) 已經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文件,加強汽車產(chan) 業(ye) 重大項目布局統籌指導,強化新能源汽車發展導向。此外,還建立產(chan) 量報告、產(chan) 能利用情況通報和約談提醒等製度,不定期對各設區市汽車產(chan) 能利用情況進行通報並約談部分重點企業(ye) ,督促地方加強汽車產(chan) 能管理,防範產(chan) 能過剩風險。”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存量整合,按照國家強調的“區域集聚、主體(ti) 集中”原則,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強化統籌布局,推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向產(chan) 能利用率充分地區和企業(ye) 集中,防範地方盲目招引項目,為(wei) 優(you) 質項目騰出發展空間。(王拓 王夢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