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以“高能級”平台激發創新“裂變”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突破科學前沿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實力擔當”,也是支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
“著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諄諄囑托,激勵江蘇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繼續向“高能級”挺進。省實驗室、重大科研設施、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我省科技創新平台體(ti) 係正在形成多點開花的全方位戰略布局,各平台著力提升其引領性、開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充分“聚能”“釋能”“賦能”,激發創新“裂變”。
平台“聚能”,點燃創新“強引擎”
3月18日記者聯係到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明時,他正馬不停蹄地籌備即將召開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hui) 。從(cong) 2G、3G追趕,4G並跑,5G領跑,到如今6G力爭(zheng) 引領創新,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新史。作為(wei) 我省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領頭羊”,紫金山實驗室在其中發揮了舉(ju) 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全球正處於(yu) 6G技術遴選的窗口期,通信技術強國、國際組織與(yu) 領先企業(ye) 正積極布局6G研究。值此節點,由紫金山實驗室參與(yu) 主辦的全球6G技術大會(hui) 即將在南京召開,意義(yi) 非凡。
全球6G技術大會(hui) 是目前6G領域覆蓋最為(wei) 廣泛、內(nei) 容最為(wei) 全麵的國際會(hui) 議。首屆會(hui) 議於(yu) 2020年9月啟動,2022年3月成功舉(ju) 辦第二屆,吸引我國從(cong) 事6G研究的頂尖專(zhuan) 家學者及10多個(ge) 國家的權威專(zhuan) 家參會(hui) ,為(wei) 全球科技合作與(yu) 協同創新“架橋鋪路”。本屆大會(hui) 將為(wei) 南京乃至江蘇在6G賽道上開足馬力“點燃”強引擎。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提升綜合競爭(zheng) 力的戰略支撐,也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優(you) 化其布局、提升其“能級”,對於(yu) 提高科技創新整體(ti) 效能至關(guan) 重要。
“我們(men) 將構建6G開放性綜合實驗平台,在此平台上培育戰略科技力量。”黃永明分析,我國6G要延續5G優(you) 勢,一方麵要在6G無線傳(chuan) 輸和網絡候選關(guan) 鍵技術研發方麵走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麵還要解決(jue) 關(guan) 鍵核心器件芯片問題,補短板同時還要鍛長板。“2023年,6G網絡架構的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我們(men) 已聯合華為(wei) 、中興(xing) 、移動、電信、清華、北郵等20家科研單位係統性開展6G研究,力爭(zheng) 為(wei) 我國乃至全球網絡通信提供創新引領。”
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為(wei) 充分發揮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聚能”作用,紫金山實驗室將繼續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重點突破包括網絡、通信與(yu) 安全領域前沿基礎科學問題,在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充分“釋能”,讓創新成果“百花滿園”
從(cong) 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到引領未來前沿技術,以紫金山實驗室為(wei) 代表的我省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正在為(wei)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貢獻。
近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二期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總驗收,這意味著我國初步建成國際先進的真空互聯綜合實驗裝置。
記者在現場看到,長達203米的真空互聯管道交錯編織成“納米世界”,近40台大型工藝設備已實現互聯,配套的材料製備與(yu) 工藝、跨尺度性能測試等五大模塊平台全部建成。研究樣品正以每分鍾3.2米的運行速度在真空管道中穿梭前行,到達一個(ge) 個(ge) 設備節點進行實驗。
麵向重要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須進行前瞻性布局。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所務委員、實驗站主任張珽研究員介紹,始建於(yu) 2014年的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是集材料生長、器件加工、測試分析為(wei) 一體(ti) 的材料領域重大綜合科研裝置,由於(yu) 開創了變革性的技術路線,目前跑在國內(nei) 同領域的最前端。實驗站聚集200多名納米領域的高端人才,在半導體(ti) 材料、量子材料、高溫超導材料、有機半導體(ti) 材料及新型納米材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讓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充分‘釋能’,有助於(yu) 創新成果‘百花滿園’。”張珽介紹,實驗站開通共享服務,向全球的高校、研究機構和高科技企業(ye) 開放,至去年底累計開展合作課題651個(ge) ,服務用戶220多家,並逐步建立立足江蘇省、輻射長三角、延伸海內(nei) 外的用戶科研服務體(ti) 係。
“對於(yu) 總書(shu) 記提出的‘努力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的要求,我們(men) 信心十足。”張珽說,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應該具有引領性、開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實驗站將加強多功能性和不可替代性,提供從(cong) 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核心技術突破到產(chan) 業(ye) 化的全鏈條支撐,繼續向“建設成國際上最先進的納米器件與(yu) 材料綜合研究係統和公共實驗平台”這一目標邁進,為(wei) 江蘇省、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納米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加強“賦能”,支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全省建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51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91家。”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積極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的部署,加快推進“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yu) 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yu) 服務”3類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如何進一步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積極對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整合資源、優(you) 化布局,省地聯動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力爭(zheng) 有更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融入新時代國家創新體(ti) 係。
發揮戰略科技力量骨幹引領作用,支撐重大原始創新突破。高層次保障國家和省實驗室建設。支持蘇州實驗室加快建設,凝練開展首批戰略科研任務;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和鍾山實驗室等創新體(ti) 製機製、更多承擔國家任務,成為(wei) 代表國家水平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整合資源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優(you) 化我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打造一批支撐有力、前沿領先、根基深厚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預研建設,積極培育創建國家重大科研設施(平台)。
優(you) 化創新平台運行管理,提升整體(ti) 創新效能。謀劃省重點實驗室重組,優(you) 化完善運行管理體(ti) 製機製,將省重點實驗室打造成為(wei) 我省前沿引領和原始創新的中堅力量;優(you) 化整合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提升平台基礎資源開放服務能力、技術創新服務能力,以及區域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服務能力。
強化產(chan) 業(ye) 戰略支撐平台能力,賦能產(chan) 業(ye) 技術自主可控。持續發揮省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中樞作用,深入實施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轉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機構;聚焦我省優(you) 勢特色領域,培育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撐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提升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水平,打造更多鏈接國際國內(nei) 優(you) 勢創新資源、突破產(chan) 業(ye) 安全關(guan) 鍵技術、催生創新型產(chan) 業(ye) 的重要節點。
提升科技公共服務支撐能級,促進創新生態持續完善。突出基礎性、公益性和技術性,新建一批跨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持續推進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和技術交易市場融合發展,常態化、體(ti) 係化、專(zhuan) 業(ye) 化開展“成果拍賣季”“創新挑戰季”等“揭榜掛帥”服務活動,力爭(zheng) 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4000億(yi) 元。(蔡姝雯 張宣 程曉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