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物保護 迎來更好發展(走進傳統村落)
“今年,我們(men) 一家人在老宅裏又過了一個(ge) 幸福的團圓年。”走進浙江省麗(li) 水市鬆陽縣三都鄉(xiang) 尹源村村民曾榮華家新修的老宅,隻見大門上貼著火紅的對聯,桌上擺放著剛出爐的炊糖糕,屋內(nei) 彌漫著甜蜜的味道。
就是這間幸福的宅子,在兩(liang) 年前還是雨天漏雨、冬天漏風的破敗老屋。“老屋有100多年曆史了,多虧(kui) 了‘拯救老屋行動’,才讓老房子留住了鄉(xiang) 愁。”曾榮華說。
修舊如舊,再現記憶中的故鄉(xiang)
2016年4月,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發起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在鬆陽縣啟動,“拯救”的對象是傳(chuan) 統村落內(nei) 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私人產(chan) 權文物建築。曾榮華家的老宅子就在其中。
在杭州從(cong) 事相關(guan) 工作20餘(yu) 年的曾榮華,於(yu) 2016年也返鄉(xiang) 加入到縣裏的“拯救老屋行動”中,累計參與(yu) 修繕老屋60餘(yu) 幢,自家的老宅也是他親(qin) 手改造修繕的。
卸下破損大門、漏風窗戶、半坍屋頂,換上手工打造的大門、茶台,翻新了天花板、土灶和地麵……曆經4個(ge) 多月,原本破舊的老屋一點點地煥發新生。
“在修繕時,我們(men) 有意保留了原有夯土牆,在屋頂椽子上鋪設望板,在其上再鋪設保溫層、順水條等,最後蓋上小青瓦,這樣既防水又保暖。”曾榮華介紹,老屋改造融合了現代技藝,又秉持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程度保留老屋原貌,留住鄉(xiang) 愁。
在鬆陽縣,有百餘(yu) 個(ge) 保留完整的傳(chuan) 統村落,其中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78個(ge) 。三都鄉(xiang) 是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區域,鄉(xiang) 內(nei) 像曾榮華家一樣的老屋有近千幢,其中被納入“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的有150餘(yu) 個(ge) ,當地還組建了一支傳(chuan) 統工匠隊伍。
鬆陽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鄭升介紹,老屋修繕一方麵是為(wei) 了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另一方麵則是文保工作需要。“資金方麵,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資助修繕總額的50%左右,對低保戶、五保戶可將資助比例提高至70%,其餘(yu) 由戶主自籌。”他介紹,在自籌部分中,戶主還能通過投工投勞、廢棄原料置換等途徑抵扣修繕款,這樣隻需拿出總額的1/4左右就能完成修繕。
除了老屋,三都鄉(xiang) 各村古道也按“修舊如舊”原則實現妥善修繕,廊屋、古井、古碑和古樹得到保留。“現在村裏發展越來越好,以前都是土路,現在不僅(jin) 鋪上石子路,還修繕了文化禮堂,平常活動也不少。”尹源村村民陳麗(li) 梅說。
新屋新生,點亮古村裏的煙火
目前,“拯救老屋行動”仍在繼續進行,曾榮華也將自家老屋的空餘(yu) 房間改造成民宿,取名“山隱小院”——這是尹源村第一家民宿,一年下來能為(wei) 曾榮華帶來2萬(wan) 餘(yu) 元的收入。
如今,不少三都鄉(xiang) 的年輕人陸續回村,裏莊村的劉雯悅就是其中一員。作為(wei) 一名漢服設計師,她把老屋倉(cang) 庫翻修成工作室,包含拍攝區、展示區和工作區……除了日常生活,老屋被賦予了更多功能。回顧2022年,劉雯悅說,自己在老屋設計了104套漢服,年收入達70餘(yu) 萬(wan) 元。“這裏帶給我很多設計靈感。三都鄉(xiang) 有數百畝(mu) 桃花林,我打算去找找靈感,設計一款包含桃花元素的漢服。”
在三都鄉(xiang) 的年輕人中,還有一批外來投資商,他們(men) 常住村中,成了這裏的新村民和新鄉(xiang) 賢。“來到三都鄉(xiang) 鬆莊村之後,發現這裏的老屋很有煙火氣。”幾年前,“桃野”民宿品牌創始人孫迎盈從(cong) 上海來到鬆陽,尋訪了18個(ge) 村,最終把落腳點選在鬆莊村,在這開了一家民宿。
借助民宿品牌的傳(chuan) 播,鬆莊村提升了知名度,2022年,國慶節日均客流量2000人次,同比增長近10倍。來往的遊客多了,村民的錢袋子也跟著鼓了起來。“以前為(wei) 了賣桃子,我要開車運到江蘇。”村民葉勝忠說,如今,他在自家老屋前支起小攤,售賣桃子、桃膠、鹹菜等,足不出村就有不錯的收益。
活化利用,激發田園間的生機
“今年,我要跟村民一起,舉(ju) 行一場‘分紅儀(yi) 式’。”煥然一新的老屋也激發了當地村民的藝術創作熱情,一大批承載著鄉(xiang) 土氣息與(yu) 傳(chuan) 統工藝美學的藝術作品應運而生。去年以來,孫迎盈把村民創作的繪畫、剪紙、雕塑等作品作為(wei) 設計元素,印在了茶葉、桃膠等土特產(chan) 包裝盒上,每賣出一份伴手禮,都會(hui) 給創作者一筆“版權費”。
“‘拯救老屋行動’不僅(jin) 是一次推進文物保護的公益實踐,更是一項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架起了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文化傳(chuan) 承活化利用的橋梁。”鄭升介紹,眼下三都鄉(xiang) 整合各類項目資金600餘(yu) 萬(wan) 元,致力打造“國家傳(chuan) 統村落公園最美核心區”;在楊梅坪、鬆莊等村開展環境整治提升與(yu) 老屋修繕工作,吸引社會(hui) 資本3000餘(yu) 萬(wan) 元,著力培育古村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今年,越來越多的鄉(xiang) 親(qin) 回到老屋,村裏頭熱熱鬧鬧,團團圓圓。”曾榮華期待著,“隻要老屋還在,我們(men) 就能記住鄉(xiang) 愁、留住幸福,家鄉(xiang) 也將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