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去一火車”到“回來兩火車” 南通深挖“人才紅利”
平均每天至少開工一個(ge) 億(yi) 元以上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一個(ge) 月內(nei) 簽約落戶兩(liang) 個(ge) 百億(yi) 級項目……新春開局,江海大地“群虎”齊躍,項目建設搶開工、招商引資搶簽約、貿易訂單搶生產(chan) ,處處彰顯“拚”的精神、“搶”的狀態、“幹”的勁頭。
相比之下,另一處“戰場”雖不那麽(me) 顯眼,拚搶的激烈程度卻毫不遜色。春節假期後首個(ge) 工作日,南通16路“招聘大軍(jun) ”出征,奔赴陝西、山西、雲(yun) 南、貴州、廣西等地“搶人”;邀請寒假返鄉(xiang) 大學生參觀園區企業(ye) 座談就業(ye) 意向,人才服務“前哨”窗口設到機場、高鐵站……
區域競爭(zheng) 說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人口總量、結構和人才密度決(jue) 定一座城市發展的後勁。“你永遠可以相信蘇州”“有寧才更好”“無比愛才 錫望您來”……省內(nei) GDP萬(wan) 億(yi) 城市已經打響新一輪人才爭(zheng) 奪戰,武漢、鄭州、西安等地也密集出台係列“搶人”政策。南通,這座被寄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城市,如何迎應這場必須打贏的爭(zheng) 奪戰?
“采完春茶就去南通上班”
3月中旬,貴州銅仁150萬(wan) 畝(mu) 春茶進入采摘季,47歲的田景剛每天泡在茶園裏,忙得直不起腰。下個(ge) 月,采完老家這批春茶,田景剛就要背起行囊,遠赴1500多公裏外的南通市通州區務工了。
一個(ge) 多月前,田景剛對南通還非常陌生,隻知道是一座“挨著上海的城市”。當時,銅仁市碧江區一處3萬(wan) 多人的搬遷安置點,一場頗具規模的招聘會(hui) 吸引了田景剛的注意。“企業(ye) 等不及,我們(men) 也坐不住。”2月2日,正月十二,通州區勞動就業(ye) 管理中心勞動力管理科科長周雪峰就帶著企業(ye) ,跟隨南通“大部隊”來到銅仁招工,沒想到跟東(dong) 莞的招工小分隊撞了個(ge) 正著。南通、東(dong) 莞兩(liang) 地招工團隊、50多家企業(ye) ,上演了一場“搶人大戰”。
“田景剛們(men) ”發現,今年招聘會(hui) 來得比往年更早一些。江蘇、廣東(dong) 均為(wei) 用工大省,每年春節後本就是招工“黃金季”,去年以來,隨著各類企業(ye) 生產(chan) 恢複,用工需求猛增。新春伊始,各大勞務輸出地的“搶人大戰”尤為(wei) 白熱化。
“我們(men) 較往年提前了至少半個(ge) 月行動。”周雪峰告訴記者,銅仁之行,通州6家企業(ye) 帶去機械加工、數控機床、電力安裝等近3000個(ge) 操作、管理、技術崗位,大量普工崗位開出最高8000元月薪,薪酬水平較往年增幅10%至20%,不輸上海、廣東(dong) 、蘇南等地,可謂誠意滿滿。
打贏“搶人戰”,南通備足“誠意”。春節期間,招聘或組織員工包車返崗的,補助60%的包車費;對為(wei) 企業(ye) 新引進5名以上員工且辦理參保繳費的,按1000元/人給予補助;企業(ye) 自主招聘外省市戶籍人員首次來通就業(ye) 且辦理參保繳費,按500元/人標準給予補貼……截至2月24日,南通全市各級人社部門舉(ju) 辦省際招聘活動55場次,新建勞務協作基地6個(ge) ,通過專(zhuan) 列2趟、包車36輛輸送1234名勞動者來通就業(ye) ,今年預計提供就業(ye) 崗位7.3萬(wan) 個(ge) 。
搶人大戰的“硝煙”也彌漫在家門口。2月7日下午,南通開發區人社局邀請近30名寒假返鄉(xiang) 的開發區籍高校學子開展2023年新春“能達學子看家鄉(xiang) ”活動,讓學子們(men) 近距離感受家鄉(xiang) 近年來城市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新變化和未來發展新圖景,力邀青年才俊們(men) “星湖燕歸巢,共築新未來”。
“沒想到人社部門谘詢點居然設到了這裏。”2月21日,南通大學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大四學生施宋涵在興(xing) 東(dong) 機場候機廳發現了“新大陸”——“南通愛才,通通都來”人才服務專(zhuan) 櫃,現場工作人員熱情地遞上《南通人才政策摘編》,還根據他的情況,重點介紹了留才政策,服務貼心周到。去年起,當地人社部門走進高校、園區,甚至公務員麵試考點,設置人才服務專(zhuan) 櫃,今年更將專(zhuan) 櫃搬到了南通機場、高鐵沿途站點等交通樞紐,不忽視任何一個(ge) “戰場”。
“萬(wan) 億(yi) 之城”人口流入再提速
“搶人”不遺餘(yu) 力,因為(wei) “人氣”一度是南通發展的隱憂。
數據顯示,自1989年以來,南通常住人口長期低於(yu) 戶籍人口,最多時,每年淨流出人口30多萬(wan) 。分析人士指出,南通是遠近聞名的“建築之鄉(xiang) ”“教育之鄉(xiang) ”“紡織之鄉(xiang) ”,這些名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口流出:百萬(wan) 建築鐵軍(jun) ,半數常年在外;每年考出去兩(liang) 三萬(wan) 學子,曾經回通率不足40%;以家紡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10萬(wan) 通商身影遍布全球……
幾年前,曾有媒體(ti) 盤點全國即將邁入“萬(wan) 億(yi) 門檻”的幾座城市,發現南通是其中唯一人口淨流出城市。
轉折點很快到來。2021年1月19日,南通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hui) 議開幕會(hui) 上,南通官宣2020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萬(wan) 億(yi) 元。4個(ge) 月後,南通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全市常住人口772.66萬(wan) 人,戶籍人口756.05萬(wan) 人,實現淨流入16.61萬(wan) 人。
GDP破萬(wan) 億(yi) 和人口流入“轉正”相伴而來,並非偶然。早在幾年前,周邊城市相繼推出人才新政,引發“要不要搶人”的熱烈討論。“人才是寶貴資源,要搶,但不能兩(liang) 手空空去搶。”南通市委明確,“聚人氣”首先要有“好舞台”,創造工作、學習(xi) 、生活、發展的機遇和條件,努力讓各類人才在南通“如魚得水、如鳥歸林”。
項目是集聚人氣的“最強磁場”。3月,南黃海畔春風浩蕩,中天綠色精品鋼基地正加快推進項目一期二步和二期建設。基地全部建成達產(chan) 後,預計實現年營業(ye) 收入超千億(yi) 元,並帶動數萬(wan) 人就業(ye) 。
“十三五”期間,南通累計實施10億(yi) 元以上製造業(ye) 項目461個(ge) 。重大項目紛至遝來,不僅(jin) 為(wei) 南通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更給城市帶來持續人氣。2018年至今,南通每年新增就業(ye) 都在10萬(wan) 人以上。乘勢大港口、大機場、大通道建設全方位突破的風口,今年南通力爭(zheng) 新簽約注冊(ce) 總投資超5億(yi) 元內(nei) 資項目400個(ge) 以上、超3000萬(wan) 美元外資項目100個(ge) 以上。
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相匹配的,是人口曲線的持續攀升。2月底,南通發布最新人口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774.35萬(wan) 人,較上一年末增加1.05萬(wan) 人;人口淨流入27.66萬(wan) 人,較上一年末增加6.02萬(wan) 人,淨流入規模進一步擴大。
“以產(chan) 業(ye) 聚人才,以人才興(xing) 產(chan) 業(ye) 。”南通市人社局局長淩建華介紹,將繼續實施“人口集聚工程”,通過就業(ye) 促進行動、青年人才集聚、職業(ye) 技能人才引育“三項行動”,產(chan) 業(ye) 能級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提質、青年人才招引、技能人才培育、住房安居築巢、配套保障暖心“六大工程”,促進全市人力資源總量與(yu) 經濟同步增長、結構逐步改善、素質明顯提高,為(wei) 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內(nei) 生動力。
用“人才紅利”打破城市內(nei) 卷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答中外記者問時指出:我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與(yu) 大局大勢同頻,南通的“人才紅利”正加速形成。2017年,南通高中畢業(ye) 生考出去約2.1萬(wan) 人,2021年引進來4.7萬(wan) 人(含留通、回通、來通高校畢業(ye) 生),從(cong) 過去“出去一火車,回來一卡車”變成“出去一火車,回來兩(liang) 火車”。目前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45萬(wan) 人,居全省第一方陣。
“在這裏創業(ye) 很安心。”3月16日,在崇川區鍾秀街道星月智創園,南通蟬翼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工學博士徐林身穿白大褂,正在實驗室裏研發新品。一年前,徐林帶著填補國內(nei) 空白的光束控製技術來到南通創業(ye) ,市、區、街道三級政府迅速配套扶持資金、人才公寓、辦公場地等。“一條龍”服務的背後,南通出台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十四五”期間新建或籌集人才公寓10萬(wan) 套,構建從(cong) “一張床”“一間房”到“一套房”的多層次人才安居體(ti) 係。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中國南通江海英才創業(ye) 周暨人才創新生態大會(hui) 開幕,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應邀作《內(nei) 卷中找出路:關(guan) 鍵在人才》主旨演講。“城市發展內(nei) 卷是可以被打破、被超越的。”秦朔認為(wei) ,打破內(nei) 卷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從(cong) 依靠“人口紅利”轉向依靠“人才紅利”“創造力紅利”,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
深挖“人才紅利”,南通精準出招——
在南通7個(ge) 縣域板塊中,主城崇川人口密度最高。2月11日,《崇川區人口導入工程“十大項目”實施方案》發布,計劃五年內(nei) 導入新崇川人10萬(wan) 人以上,並明確提出,引培高層次人才2000名、高技能人才5000名以上,實現更大規模的人才淨流入。
此前,南通在全省率先將大專(zhuan) 畢業(ye) 生納入就業(ye) 綜合補貼發放對象範圍。今年將升級迭代“江海英才集聚工程”,謀劃推出“人才新政”4.0版,塑造人才政策、創新載體(ti) 、科技金融、產(chan) 教融合、人力資源、樂(le) 享生活“六位一體(ti) ”新優(you) 勢。
記者還注意到,2022年,南通首次將科創項目納入對各板塊的項目建設考核。考核“指揮棒”變奏,折射南通“破萬(wan) 億(yi) ”後發展路徑調整——發展支點不隻聚焦重大項目,更注重以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和效能提升來突破資源環境等瓶頸製約,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發展機遇多、營商環境好、留人誠意足,當年回南通選對了!”兩(liang) 年前,南通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師陳大羽在上海碩士畢業(ye) 後,決(jue) 定回家鄉(xiang) 工作,享受到人才補貼每月2000元,購房還有15萬(wan) 元的補貼。春節剛過,他又收到好消息,南通將人才補貼從(cong) 3年延長至5年。如今,新房已裝修好,陳大羽正規劃今年新目標——攜女友走進婚姻殿堂。
“為(wei) 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南通將以最美未來、最好舞台、最大誠意相邀,推動人才與(yu) 城市共同成長、相互成就。”南通市委書(shu) 記吳新明說,力爭(zheng) 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市人才總量達到175萬(wan) ,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前20強。到2035年,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隊伍整體(ti) 實力位居長三角城市前列,基本實現人才發展現代化。(賁 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