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鬆陽多渠道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日前,記者於(yu) 麗(li) 水鬆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獲悉,截至2022年底,鬆陽全縣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2.065億(yi) 元,經營性收入1.045億(yi) 元,203個(ge) 行政村全部實現總收入20萬(wan) 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5萬(wan) 元以上,在2022年度消除集體(ti) 經濟薄弱村工作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
立足特色優(you) 勢,發展因地製宜的生態產(chan) 業(ye) 是“消薄”的有力舉(ju) 措。
鬆陽縣裕溪鄉(xiang) 木岱坑村是國家級傳(chuan) 統古村落,村莊四麵環山,自然生態環境優(you) 良,但農(nong) 業(ye) 基礎條件不足,曾一度是省定集體(ti) 經濟薄弱村。近年來,該村立足本村特色,大力發展“水經濟”,利用扶貧結對單位某銀行資源,在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的協調指導下,引進外來工商資本合作開發“浙鬆穀泉”山泉水項目。
如今,木岱坑村每年可通過“浙鬆穀泉”項目增加10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和12個(ge) 靈活就業(ye) 崗位。在用好水資源的同時,該村還利用“窗口期”複墾、大搬快聚複墾、光伏發電等政策紅利促增收。2022年,木岱坑村實現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98.93萬(wan) 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3.66萬(wan) 元。
“今年,我們(men) 準備把村裏坳背、黃種坑兩(liang) 處100多畝(mu) 的荒地複墾出來,結合縣裏的中醫藥產(chan) 業(ye) 鏈,進行特色中草藥種植,帶動村集體(ti) 和村民探索致富新模式。”木岱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石華鳳說。
鬆陽縣西屏街道五村的生態花卉種植基地每年能給村集體(ti) 經濟帶來15000元的經營性收入,也讓不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讓這個(ge) 典型的“半城半鄉(xiang) ”村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從(cong) 家裏到基地上班,5分鍾就到了,工資有4000多元,以前上班騎電瓶車都需半小時。”村民林關(guan) 福告訴記者,他做了10多年的花藝,在村裏引進了基地後便回到了村裏工作。
在五村,像林關(guan) 福一樣在基地長期工作的有5位村民,負責花卉的澆水、施肥、管理等工作,此外,不少村民閑時也會(hui) 在花卉基地裏麵打零工,截至目前,該基地帶動本村村民參與(yu) 務工600餘(yu) 人次。
隨著城市擴建帶來的紅利,五村還通過新建物業(ye) 樓、農(nong) 民公寓、入股縣強村公司等舉(ju) 措,還清了曆史欠賬,每年還能拿出45萬(wan) 元村集體(ti) 收入用於(yu) 村民分紅。
“接下去,我們(men) 將進行生態花卉種植基地二期項目建設,建設一個(ge) 全縣最大的花鳥市場和共享菜園。”西屏街道五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毛菊芝說,項目建成以後,由村幹部、黨(dang) 員及村民共同參與(yu) 管理發展,為(wei) 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入。
近年來,鬆陽縣累計投入各類補助資金1.2億(yi) 元用於(yu) 扶持“消薄”項目建設,同時每年開展優(you) 秀“消薄”項目大比拚活動及村集體(ti) 經濟創收獎評比等,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性、帶動性的村集體(ti) 經濟增收項目和優(you) 秀案例,通過多渠道、多類型的方式不斷提升村集體(ti) 經濟的“自主造血”功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