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超半數“第三方測評”難保公正性

發布時間:2023-03-23 16:2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中消協對抖音、微博、微信平台等12個(ge) 互聯網平台共計350家“第三方測評”賬號進行體(ti) 驗式調查後發現: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ti) 、以商養(yang) 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37.2%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mai) 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3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虛假測評。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第三方測評”了解程度較高,尤其是中青年群體(ti) ;近八成消費者會(hui) 在購物前觀看“第三方測評”作品;數碼家電等具有明確規格型號及參數標準的產(chan) 品測評作品可信度較高;相對電商類平台上的“第三方測評”,社交屬性強的互聯網平台上的“第三方測評”問題更多。

  當前,市場上“第三方測評”賬號眾(zhong) 多,測評方法和標準五花八門,測評質量參差不齊,涉嫌以商養(yang) 測及以測養(yang) 商的現象頻出。“第三方測評”與(yu) 我國現行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企業(ye) 自主委托的檢驗檢測不同,是獨立於(yu) 國家司法部門、行政機關(guan) 、經營者和消費者之外的民商事行為(wei) ,具有非官方性特征。第三方測評的結果客觀上會(hui) 影響消費者購買(mai) 行為(wei) ,客觀公正科學的測評結果有助於(yu) 實現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反之,則可能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不客觀、不公正以及不科學的結果還會(hui) 損害經營者商業(ye) 信譽,破壞公平競爭(zheng) 的商業(ye) 環境。

  據介紹,為(wei) 持續優(you) 化消費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讓消費者消費過程更加安全放心、便捷舒心,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於(yu) 2022年下半年組織開展“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及分析監督工作。依據評測調研結果,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針對“第三方測評”發展規範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政府監管、行業(ye) 自律、社會(hui) 監督協同發力,設置行業(ye) 準入門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明確規定從(cong) 事“第三方測評”的準入條件,設置基本準入門檻並製定合理的申請審批機製,針對從(cong) 事商業(ye) 行為(wei) 的測評賬號進行統一備案管理,強化對測評人員的審核,推進實名製認證、商品信息認證,使測評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營造良好的“第三方測評”環境;同時,夯實“第三方測評”主體(ti) 責任,相關(guan) 部門應組織經營主體(ti) 形成行業(ye) 組織,製定並發布相關(guan) 職業(ye) 規範,形成行業(ye) 自律,促進行業(ye) 良性發展。

  此外,平台方需進行賬號身份認證,強化問題賬號審核。如對測評類賬號進行身份認證,設置“第三方測評”標簽,通過賬號標簽向消費者進行正麵推廣;加強對平台內(nei) 的測評賬號建立作品審核、信用投訴、宣傳(chuan) 帶貨管理以及賬號粉絲(si) 管理等多重監管機製,以保障消費者不被誤導;建立“健康賬號管理體(ti) 係”,為(wei) 測評賬號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管理指標。

  據悉,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將繼續對“第三方測評”這種商業(ye) 營銷宣傳(chuan) 模式進行監督,重點是對商測一體(ti) 、以商養(yang) 測的測評監督。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3日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