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打造創新生力軍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隻有不斷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創新才有不竭動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強化企業(ye) 主體(ti) 地位,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江蘇一直高度重視企業(ye) 創新工作,堅持把提升企業(ye) 創新能力作為(wei) 事關(guan) 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任務。邁向新征程,我省將實施新一輪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培育行動,將創新、產(chan) 業(ye) 、人才、資金資源引入企業(ye) ,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科研投入“大手筆”,自主技術“大豐(feng) 收”
3月22日,常州中車瑞泰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泰裝備公司)風機齒輪團隊自主研發的G60010風機齒輪箱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chan) 線發往海外,產(chan) 品“出海”將加快推進我省風電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我們(men) 要將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保證風機齒輪箱穩定運轉,更經濟、高效地供應新能源。”瑞泰裝備公司副總經理張保鬆說,高鐵齒輪箱將電能轉化為(wei) 動能,風機齒輪箱則將風力動能轉化為(wei) 電能,風機齒輪團隊引入一批高鐵軌道交通人才,將高鐵齒輪箱“移”到風機領域。
“為(wei) 滿足風機的能量轉化要求,齒輪承載能力一定要大。”張保鬆介紹,團隊針對風機的齒輪設計、結構設計、仿真係統設計開展研發,並通過冶煉鍛造、熱處理等提升材料純淨度,以提升齒輪彎曲疲勞強度、接觸疲勞強度。同時,中車戚墅堰所材料工藝研發中心開展攻關(guan) ,使齒輪箱製造材料處於(yu) 高能量密度狀態,減少材料用耗。和行業(ye) 內(nei) 同類產(chan) 品相比,團隊研發的齒輪箱重量要輕一半,大大降低了造價(jia) 與(yu) 運輸成本。
強化企業(ye) 主導、加大科研投入,瑞泰裝備公司在創新上肯下“大本錢”。今年,風機齒輪團隊的研發投入是去年銷售收入的8%。張保鬆曆數研發成果:風機功率從(cong) 每年增長500千瓦提升為(wei) 每年增長1兆瓦,齒輪箱占風機總製造成本從(cong) 約24%降到20%以下,3兆瓦、4兆瓦、5兆瓦、6兆瓦功率的齒輪箱相繼研發並量產(chan) ……團隊的齒輪箱結構疲勞設計、係統建模、三維設計水平已走在全球前列。今年,團隊計劃研發7兆瓦、8兆瓦、9兆瓦、10兆瓦功率的產(chan) 品。
張保鬆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培育企業(ye)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大兆瓦風機齒輪箱自主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水平,以實際行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不久前,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高能效智慧港口機械電驅動係統的最新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情況。其中,高效永磁電機具備體(ti) 積小、重量輕、效率高、兼容性強等諸多優(you) 勢;智慧變頻控製係統實現對設備高精度控製,保障運行穩定及可靠性,並實現高效能量回收。這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均擁有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核心零部件實現國產(chan) 化,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上述電驅動產(chan) 品的推廣,預計每年可為(wei) 我省港口運行節能6萬(wan) 噸標準煤,同時填補了國內(nei) 高性能港口電驅動產(chan) 品的空白,以及江蘇本地品牌的產(chan) 業(ye) 空白。”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曉寧說,蘇交科依托“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yu) 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內(nei) 的40個(ge) 國家、部、省、市級研發平台,每年投入1億(yi) 多元自主研發經費,在去年獲得“江蘇省省長質量獎”的基礎上持續創新。
“人才強企”添實力,企業(ye) 牽頭攻難關(guan)
3月14日,南瑞集團牽頭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多重耦合不確定影響下智能電網多時空尺度協調控製與(yu) 主動防禦”在北京通過中期檢查。
國家電網公司首席專(zhuan) 家、南瑞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zhuan) 家薛峰,是南瑞集團2021年選拔培養(yang) 的首批“領軍(jun) 人才”之一,有近30年的大電網安全穩定分析控製領域科研工作經曆。當選領軍(jun) 人才後,他主動辭去南瑞電網安全穩定控製技術分公司總經理職務,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承擔的國家級、國家電網公司級各類重點科研項目進度明顯加快。“以我們(men) 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為(wei) 例,研發團隊提出的諸多先進控製理論及在電網應用案例獲得專(zhuan) 家充分肯定,下一步我們(men) 將推進技術研究和應用示範到更高水平,充分發揮重點基金項目對產(chan) 業(ye) 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薛峰介紹說。
在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支持下,南瑞集團主導了“智能電網技術與(yu) 裝備”領域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多個(ge) 項目,並積極投身新型電力係統的科技攻關(guan) ,全力推進新型電力係統前沿關(guan) 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兩(liang) 年前,我們(men) 圍繞新型電力係統構建和‘雙碳’目標,聚焦能源電力轉型及核心技術攻關(guan) ,提升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能力,實施人才強企專(zhuan) 項行動,做強領軍(jun) 人才成長計劃。”南瑞集團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冷俊表示,企業(ye) 創新關(guan) 鍵在人,隻有做實人才評價(jia) 激勵機製,做優(you) 青年人才培養(yang) 計劃,才能形成覆蓋高層次人才、核心骨幹、青年生力軍(jun) 等不同發展階段人才的梯次培養(yang) 體(ti) 係。
“實驗室創新實施‘導師製’和‘骨幹員工培養(yang) 計劃’,為(wei) 每位新員工指定一名導師,幫助新員工迅速融入組織,並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導師製已成為(wei) 新員工融入組織和快速進步的向導。”蘇交科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yu) 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宇峰說,為(wei) 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實驗室製定有競爭(zheng) 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在住房補貼、創業(ye) 基金等方麵給予充分支持,並在實驗室、職稱評審、項目資源等方麵向人才傾(qing) 斜,為(wei) 高水平人才配備助手,並建成專(zhuan) 家工作室,為(wei) 高水平人才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厚植發展沃土,育強科創森林
近年來我省積極厚植發展沃土,育強科創森林,多措並舉(ju) 加速推進科技企業(ye) 發展壯大,為(wei) 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
3月,南京江寧高新區的傳(chuan) 奇生物自主研發的用於(yu)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新藥“西達基奧侖(lun) 賽”迎來批準上市一周年。得益於(yu) 獨創的技術路線,該款創新藥療效顯著,獲得國家藥監總局有史以來首個(ge) “突破性治療”認證。
“這款產(chan) 品研發曆時7年,是傳(chuan) 奇生物成立以來的首款創新藥。”傳(chuan) 奇生物首席科學官範曉虎表示,“七年磨一劍”的背後,離不開“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省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等一係列科技計劃項目的有力支持,傳(chuan) 奇生物獲得近3000萬(wan) 元的項目資金。
範曉虎坦言,這些項目扶持政策不僅(jin) 緩解了公司在早期研發過程中麵臨(lin) 的資金壓力,還極大調動提高了企業(ye) 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鼓勵和激發企業(ye) 堅持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近年來,江蘇省加快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增強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積極打造創新能力更強、更具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創新型企業(ye) 集群,示範帶動全省企業(ye) 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江蘇省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ye) 培育“小升高”行動,高企總數超4.4萬(wan) 家,位居全國第二,同比增長19.5%;實施新一輪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培育行動,遴選160家創新能力突出、先發優(you) 勢顯著的優(you) 秀企業(ye) 入庫培育,超八成企業(ye) 成長為(wei) 行業(ye) 細分領域單項冠軍(jun) ,示範帶動作用明顯;開展首批創新聯合體(ti) 建設試點,支持華進半導體(ti) 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等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牽頭組建10家體(ti) 係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ti) ,協同開展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實施科技企業(ye) 上市培育計劃,新遴選141家企業(ye) 入庫培育,入庫培育企業(ye) 累計達1739家,到去年底共有60家培育企業(ye) 成功上市或掛牌;啟動實施促進中小企業(ye) 研發“春風”專(zhuan) 項行動,去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達到8.7萬(wan) 家,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突破8萬(wan) 家的地區,同比增長20.6%,總數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張宣 蔡姝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