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雨”計劃 用高科技潤澤家園(政策解讀)
人工影響天氣利用科技手段幹預天氣,可增加雨雪、防止冰雹災害等,造福人類。繼《人工影響天氣“耕雲(yun) ”行動計劃(2020—2022年)》後,近日中國氣象局出台《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播雨”計劃),明確未來三年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規範高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領域、多種類、全方位的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ti) 係。
人工影響天氣如何“化雲(yun) 為(wei) 雨”?“播雨”計劃將如何趨利避害,保護美麗(li) 家園?記者進行了采訪。
人工影響天氣不隻是增加降雨
2月7日至8日,青海省東(dong) 部農(nong) 業(ye) 區及祁連山南麓地區出現降雪天氣過程。青海氣象部門搶抓時機,在湟水穀地、黃河穀地、祁連山南麓等地區組織實施飛機和地麵人工增雨(雪)作業(ye) 。據統計,7日20時至8日20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給當地累計增加降水量0.1至5.6毫米,有效緩解了東(dong) 部農(nong) 業(ye) 區和祁連山南麓地區旱情,有利於(yu) 降低森林草原火險等級、改善生態和春耕生產(chan) 。
眼下正值春耕生產(chan) 時期,多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緩解旱情,改善土壤墒情,滿足農(nong) 作物播種生長需要。
人工影響天氣就是人工造雨、人工降雪嗎?當然不是如此簡單。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主任李集明告訴記者,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用科學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使天氣現象朝著人們(men) 預定的方向轉化。人工影響天氣可以增雨,不能憑空造雨、降雨。“必須要找到有降水潛力的雲(yun) ,有水汽輸送和上升氣流區,然後在合適時機對符合條件的雲(yun) 進行催化劑播撒作業(ye) ,從(cong) 而達到增雨的目的。”
其實,人工影響天氣不隻是增加降雨、降雪,還可以進行人工防雹、人工消霧、人工防霜等。目前,我國開展較多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是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
經過60多年發展,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事業(ye) 快速發展,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工影響天氣業(ye) 務體(ti) 係,在防災減災救災、生態環境保護與(yu) 修複、國家重大活動保障、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保障等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
去年,我國南方大部地區持續高溫幹旱,6月至11月中旬,南方多地共組織開展飛機增雨作業(ye) 241架次,開展地麵增雨作業(ye) 1.5萬(wan) 次,累計增加降水約85.6億(yi) 噸,有效緩解了旱情,對水庫增蓄補容、能源保供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去年全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累計增加降水約398億(yi) 噸,人工防雹作業(ye) 保護麵積約65萬(wan) 平方公裏,減少經濟損失約141億(yi) 元。
裝備和技術處於(yu) 世界先進水平
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撐。
據李集明介紹,人工影響天氣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監測雲(yun) 和降水形成的天氣條件,如雲(yun) 的厚度要大於(yu) 2000米、水汽充足、雲(yun) 中過冷水含量超過0.01克/千克等,達到一定條件才能考慮開展作業(ye) 。然後,通過飛機、火箭、高炮、地麵煙爐等作業(ye) 手段,將催化劑準確地送達雲(yun) 中適當部位。針對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作業(ye) 方式。
哪朵雲(yun) 能化雨?氣象部門依靠的是現代化的探測設備,包括天氣雷達、雲(yun) 雷達、微波輻射計等地基雲(yun) 降水特種觀測設備,探空儀(yi) 、飛機等空基觀測係統,地球靜止衛星、極軌衛星等天基觀測係統。采用這些設備獲得的觀測資料,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發了雲(yun) 降水監測預報係統,用於(yu) 各地判斷是否適合開展人工影響作業(ye) 。
監測後開展作業(ye) 方案設計和指揮,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發了精細化的雲(yun) 結構產(chan) 品、作業(ye) 條件監測識別方法等,精準“鎖定”哪朵雲(yun) 適合化雨。為(wei) 對作業(ye) 效果進行評估,研發了人工影響天氣催化效果模擬評估係統、多種場景評估產(chan) 品等。同時,一批先進的實驗設施如暖雲(yun) 膨脹雲(yun) 室、雲(yun) 霧物理與(yu) 催化技術研發實驗平台等相繼投入使用,有力提升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能力。
在各級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裝備現代化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加裝了監測、催化、通信、集成等任務設備和係統的高性能飛機,攜帶適合的催化劑,隨時可根據雲(yun) 型開展化雲(yun) 為(wei) 雨的作業(ye) ,大大提高了精準作業(ye) 能力和水平。我國現有6架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高性能作業(ye) 飛機。在去年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的增雨抗旱中,大型無人機與(yu) 有人飛機作業(ye) 形成互補,提升了全時空、全地形人工影響天氣的能力。
“目前,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方式最齊全、最多樣,裝備和技術水平總體(ti) 上已處於(yu) 世界先進水平。”李集明說。
將重點打造7個(ge) 試驗示範基地
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yu) 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ya) 偉(wei) 介紹,“播雨”計劃將以推進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聚焦科學作業(ye) 、精準作業(ye) 、安全作業(ye) ,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由分散、粗放、相對獨立向集約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發展,提高以智慧為(wei) 主要特征的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水平。
更科學——在業(ye) 務布局上,“播雨”計劃將完善四級業(ye) 務布局,將原有的五段實時業(ye) 務拓寬為(wei) 七段實時業(ye) 務,增加了前期作業(ye) 條件展望和全業(ye) 務流程安全管理。
聚焦國家戰略,圍繞糧食主產(chan) 區、“三區四帶”重點生態區、重大活動和重大應急需求,完善作業(ye) 飛機布局,優(you) 化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範基地規劃和布局。形成高低空搭配、覆蓋麵廣、機動性強的空中作業(ye) 力量,增強在各種條件下的人工影響天氣保障能力。在西南、華北、東(dong) 南區域重點打造7個(ge) 試驗示範基地,鼓勵各地根據本地需求建設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範基地並開展研究試驗。
更精準——按照一周、72小時、48小時、3小時的時間節點,分別開展作業(ye) 過程預報、作業(ye) 潛力預報、作業(ye) 條件預報、作業(ye) 條件監測預警。建立麵向常態化、典型過程和年度三類服務場景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效果評估和效益評價(jia) 業(ye) 務。
更安全——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技術標準和規範,加快列裝高性能增雨飛機等新型作業(ye) 裝備,推進地麵作業(ye) 裝備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改造,實現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彈藥的實時動態安全監管等,提高安全作業(ye) 水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6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