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協作力量 促進發展共贏(深閱讀)
核心閱讀
在黨(dang) 建引領下,浙江省金華市開展“百鎮共建強基”行動,為(wei) 當地經濟強鎮與(yu) 山區鄉(xiang) 鎮搭建共進提升的平台,在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全麵推進共建,推動優(you) 勢互補、協調發展。
前不久,浙江金華武義(yi) 縣新宅鎮收到了一份來自共建區縣的“賬單”——受益於(yu) 前一陣消費旺盛和人流量增多的利好,金東(dong) 區多湖街道商超共幫助新宅鎮銷售12.2萬(wan) 餘(yu) 元的農(nong) 產(chan) 品。
這樣的互動,要得益於(yu) 去年5月以來金華市啟動的“百鎮共建強基”行動。“我們(men) 組織50個(ge) 經濟強鎮和50個(ge) 山區鄉(xiang) 鎮,全麵開展共建,以強帶弱,促進共同發展。”金華市“百鎮共建強基”行動專(zhuan) 班負責人、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鋼介紹。
暢通供需渠道
整合資源對接
別看新宅鎮的農(nong) 產(chan) 品現在賣得俏,過去,當地群眾(zhong) 卻很為(wei) 銷路犯愁。“新宅鎮是典型的山區鄉(xiang) 鎮,地處三縣交界,雖然生態資源豐(feng) 富,盛產(chan) 有機高山農(nong) 產(chan) 品,但銷路一直打不開。”新宅鎮黨(dang) 委委員曾萱罄說,“農(nong) 產(chan) 品想要賣出名堂,就得先打開市場。沒包裝、沒品牌、沒渠道,靠農(nong) 戶單打獨鬥很難。”
而距新宅鎮50公裏外的多湖街道,情況卻明顯不同:位於(yu) 金華中心城區,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大型商超也不少。
2022年5月,在“百鎮共建強基”行動中,多湖街道與(yu) 新宅鎮牽手結對。兩(liang) 地黨(dang) 委和政府把如何發揮多湖街道大型商超較多的優(you) 勢、促進新宅鎮山區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作為(wei) 合作切入點,擺上了議事日程。
於(yu) 是,由新宅鎮統一包裝,由多湖街道提供平台,在多湖街道商超新設18個(ge) 新宅鎮農(nong) 產(chan) 品專(zhuan) 櫃的方案亮相。從(cong) 確定合作事項,到協調溝通,再到首個(ge) 專(zhuan) 櫃進駐,前後隻用了1個(ge) 月左右。來自新宅鎮山區的香菇、茶葉、土蜂蜜、山茶油等10餘(yu) 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順利“進城”,僅(jin) 去年6—12月期間,就幫助新宅鎮24個(ge) 村的200餘(yu) 農(nong) 戶累計增收超50萬(wan) 元,也為(wei) 多湖街道居民提供了更多樣的商品選擇。
像這樣的合作在金華還有不少: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超市,增加了浦江縣中餘(yu) 鄉(xiang) 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專(zhuan) 櫃,3個(ge) 月間為(wei) 農(nong) 戶創收19.7萬(wan) 元;永康市芝英鎮新開了2間店鋪,銷售來自磐安縣冷水鎮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為(wei) 當地甜玉米、高山西瓜等打開了新市場。
精準匹配結對
實現優(you) 勢互補
金華地處浙江中部,當地既有經濟社會(hui) 發展走在前列的經濟強鎮,又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鄉(xiang) 鎮,發展差距突出。
如何促進發展平衡、找到合作共建的最優(you) 解?金華市把目光瞄向了鄉(xiang) 鎮街道。“鄉(xiang) 鎮街道上接市縣、下聯村社,既有一定的資源統合能力,又有比較適中的管轄幅度。”陳鋼解釋,“百鎮共建強基”行動就是聚焦鎮街,通過結對共建推動協調發展。
行動開始前,金華市全麵分析全市146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的黨(dang) 建基礎、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現狀等六大方麵44項指標,形成綜合實力排名,按照“抓兩(liang) 頭、帶中間”選取50個(ge) 綜合實力較強的鄉(xiang) 鎮(街道)與(yu) 50個(ge) 綜合實力較弱的山區鄉(xiang) 鎮納入共建,實行強弱結對。
結對是“抱團”而不是“包辦”,如何提升共建鎮街的匹配度是關(guan) 鍵一環。“為(wei) 此,我們(men) 要綜合考慮產(chan) 業(ye) 匹配度、協作基礎等因素,安排產(chan) 業(ye) 相近或關(guan) 聯度較高的鎮街結對,實現優(you) 勢互補,確保結對鎮街有‘共同語言’。”陳鋼說。
一邊是馳名全國的影視拍攝基地,一邊是原生態秀美山水景觀,東(dong) 陽市橫店鎮和磐安縣安文街道就經曆了如此探索,經過幾輪兩(liang) 地互訪、深入座談,雙方在影視拍攝和旅遊產(chan) 業(ye) 中找到了合作空間。
“橫店影視城是人造景觀,而安文街道的自然山水能為(wei) 影視劇拍攝提供新場景,同時橫店也可以分享豐(feng) 富的酒店經營、民宿經營經驗。”橫店鎮黨(dang) 委委員、組織委員徐可說,依托橫店影視、旅遊優(you) 勢,雙方確立了“牛心柿種植基地”“影視棚飛地項目”“景區旅遊專(zhuan) 線”等20項共建項目清單。
建立合作平台
拓寬發展路徑
“山區鄉(xiang) 鎮區位差、資源少,這隻是製約發展的表麵問題。缺少撬動發展的平台和模式,是百鎮共建更需要破解的深層次問題。”陳鋼說。為(wei) 此,百鎮共建將產(chan) 業(ye) 項目作為(wei) 支撐,進一步增強山區鄉(xiang) 鎮的持續造血功能。
磐安縣新渥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呂建軍(jun) 介紹,在與(yu) 義(yi) 烏(wu) 市福田街道結對共建過程中,針對項目選擇,就有過好幾種方案。“我們(men) 曾想過引進建築垃圾處理中心、小企業(ye) 孵化園等項目,最終結合本地需求,打造了福新農(nong) 貿市場。”他說,這樣的選擇,一方麵是因為(wei) 福田街道在市場運營管理上經驗豐(feng) 富,另一方麵是要以農(nong) 貿市場輻射滿足周邊1.5萬(wan) 居民的生活需求。
“項目建成後將由新渥街道強村發展有限公司運營,各村入股分紅,預計年收益在250萬(wan) —300萬(wan) 元,幫助周邊村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呂建軍(jun) 說。
經過7個(ge) 多月實踐,“百鎮共建強基”行動在合作模式上不斷深化,通過輸出經驗、合作入股、項目落地、引進人才等方式,讓共建合作的路徑更廣更寬。
義(yi) 烏(wu) 市上溪鎮在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中,通過提供灶台、調料等,吸引了大量遊客體(ti) 驗鄉(xiang) 村炊事。在共建結對中,這個(ge) 金點子被婺城區琅琊鎮成功複製,新業(ye) 態開張首月就為(wei) 琅琊鎮浩仁村增收近10萬(wan) 元。
發揮合作優(you) 勢,義(yi) 烏(wu) 市佛堂鎮為(wei) 磐安縣尖山鎮引進了來自中國計量大學的博士團隊,有效解決(jue) 了尖山鎮茭白種植品種單一、采收期短等問題。
在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範柏乃看來,“百鎮共建強基”既避免了縣域共建結對的信息不對稱性和盲目性,又克服了村級單元共建結對資源統合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構造了強弱互補的格局,為(wei) 共同發展和可持續共建結對增添了新動力。
“發展,要發揮黨(dang) 建引領優(you) 勢。”陳鋼說,探索百鎮共建,就是要打破地域限製,推動市域層麵破散促聚,讓各鄉(xiang) 鎮街道間市場、產(chan) 業(ye) 、人才等深度融合,實現發展的強鏈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