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多樣化 運行可持續
核心閱讀
山西省大同市探索構建農(nong) 村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以村為(wei) 單位建設“頤養(yang) 之家”,為(wei) 老年人提供多樣化服務。同時,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機製,讓老年人住得安心、舒心。
初到山西省大同市雲(yun) 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的“頤養(yang) 之家”,記者看到剛吃完午飯的老人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地聚在一起,或閑聊著家長裏短、或坐在院子裏曬太陽,樂(le) 享其中。在廚房,管理員任盤雲(yun) 向記者展示了當天的午餐,種類豐(feng) 富且營養(yang) 均衡,還有為(wei) 慢性病老人專(zhuan) 門準備的餐食。
去年,針對農(nong) 村養(yang) 老問題,大同市出台《農(nong) 村“頤養(yang) 工程”實施方案》,構建農(nong) 村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重點為(wei) 生活困難的農(nong) 村“兩(liang) 無”(無生活自理能力、無人照料)老年人提供兜底養(yang) 老服務,解決(jue) 他們(men) 的保障難、健康難、關(guan) 愛難等問題。“頤養(yang) 之家”是大同市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養(yang) 老問題實施“頤養(yang) 工程”的主要載體(ti) 。
據此,大同市開始探索建立服務多樣化、運行可持續、費用能承受的農(nong) 村養(yang) 老模式。
盤活資源 管控成本
養(yang) 老費用可承受
探訪大同市渾源縣西留鄉(xiang) 寶峰寨村的“頤養(yang) 之家”,記者看到,餐廳、宿舍、棋牌室、健身康複場所等養(yang) 老設施應有盡有,床鋪、被褥、衣櫃和電視等基本養(yang) 老用品一應俱全。
在此“頤養(yang) ”的孟全蔭老人說:“一個(ge) 月交上300元,吃住全在這裏,還能和老鄰居們(men) 聊天說話,省心又快樂(le) 。”
這家“頤養(yang) 之家”現入住“兩(liang) 無”老人15名、集中供養(yang) 老人10人、分散供養(yang) 老人5人。另外還有60歲以上五保戶4人,65歲以上一般戶11人。
在與(yu) 老人們(men) 交流時,他們(men) 就吃飯問題作了個(ge) 前後對比:過去一個(ge) 人做的多了吃不了,做的少了不值得,隻好湊合吃點;來到“頤養(yang) 之家”,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飯菜,並且一日三餐不重樣,飯菜軟硬適中,比較適合老年人胃口,還不用再費時費力做飯了。
不僅(jin) 助餐,“頤養(yang) 之家”還為(wei) 老人們(men) 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為(wei) 實現可持續運營,當地下了不少功夫。
“這所‘頤養(yang) 之家’不是新建的,而是由村裏的廢棄小學改造的,一下子就節省了不少的資金。”相關(guan) 管理人員介紹。
大同的“頤養(yang) 之家”基本上是在原有農(nong) 村閑置房如養(yang) 老院、學校、供銷社、合作社等設施上改造升級而成。這樣盤活了集體(ti) 資產(chan) ,提高了利用率。
同時,當地還對“頤養(yang) 之家”進行合理布局,管控成本。渾源縣興(xing) 建“頤養(yang) 之家”時充分考慮了3個(ge) 原則:一是不同地形鄉(xiang) 鎮均有布局;二是不同類型村莊(脫貧村、非脫貧村、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均有入選;三是適齡人口必須具備一定規模。
在資金來源方麵,大同市采取“財政補一點、村級籌一點、社會(hui) 捐一點、個(ge) 人交一點”的籌資方式運作,為(wei) 入住人員提供餐飲、保潔、就醫等10項常規服務。入住的“兩(liang) 無”老人每月最多交納生活費350元,其餘(yu) 由政府補貼;水、電、暖等費用由村集體(ti) 承擔,聘請服務人員的工資報酬由村級解決(jue) 。
雲(yun) 州區副區長李文傑介紹,入住“頤養(yang) 之家”的老人多為(wei) 特困人群,多數享有低保,每月300元左右,基礎養(yang) 老金12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轉的租金等,收入都有保障。老人們(men) 每月最多交納350元,基本是可以承受的,保證了入住群體(ti) 的穩定性。
按需定製 精準服務
養(yang) 老模式多樣化
“要不是喜梅來給我送飯時,看到我摔在地上爬不起來,那天我就麻煩了。”雲(yun) 州區峰峪鄉(xiang) 沙嶺村84歲獨居老人陳秀蓮講起前段時間發生的事,還心有餘(yu) 悸。
賈喜梅既是村幹部,又是村裏“頤養(yang) 工程”的服務人員。陳秀蓮老人就是她的服務對象之一。
那天中午,賈喜梅像往常一樣去給陳秀蓮送飯。敲了半天不見開門,從(cong) 門縫往裏一看,陳秀蓮摔倒在院子裏。她趕緊喊人進入院子,把老人扶起來。當時,陳秀蓮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如果沒人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像陳秀蓮老人這樣,既需要照料服務,又想住在家裏,屬於(yu) “分散服務型”頤養(yang) 模式,由固定人員定時上門提供各項服務。
針對農(nong) 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就醫難”“吃飯難”“取暖難”“洗澡洗衣難”等各種難題,大同“頤養(yang) 工程”沒有簡單地搞“一刀切”。在準確摸清域內(nei) 老人實際困難後,根據需要製定項目“菜單”,提供針對性強的多樣化養(yang) 老服務,有效降低各方成本。
大同市摸索出“集中關(guan) 愛型”“分散服務型”“日間照料型”“鄰裏互助型”“社會(hui) 參與(yu) 型”“委托服務型”6種養(yang) 老服務模式。雲(yun) 州區瓜園新村的“頤養(yang) 之家”屬於(yu) “集中關(guan) 愛型”,是利用三村合並後空置的村辦公場所改造而成,可提供22個(ge) 床位。入住人員以本村為(wei) 主,也吸納了周邊個(ge) 別村無人照料、生活困難的群眾(zhong) 。入住老人可享受每20天理發一次、每周洗一次衣服、每半個(ge) 月清洗一次被褥等服務。
對沒有閑置房屋可利用或者老年人普遍不願集中居住的村,大同各地相應推廣運行成本低、靈活多樣的“分散服務型”模式,由村設置公益崗或者組織誌願者隊伍提供送餐、清洗、購物等靈活多樣服務。雲(yun) 州區委常委、峰峪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斌介紹,像小王村就是“分散服務型”模式的代表。通過成立誌願者養(yang) 老服務隊,設置5個(ge) 公益崗位,對60周歲以上留守老人登記建檔,每名服務人員結對聯係3至4名留守失能老人,負責全村20位“兩(liang) 無”老人的服務,並簽訂合同,運行成本低、效果好。
養(yang) 護結合 有為(wei) 有樂(le)
養(yang) 老質量再提升
“豐(feng) 年餘(yu) 年頤養(yang) 天年,家園花園幸福樂(le) 園”,陽高縣東(dong) 小村鎮新東(dong) 村“頤養(yang) 之家”大門兩(liang) 側(ce) 的對聯格外醒目。
新東(dong) 村“頤養(yang) 之家”房前還開出幾片菜地。到了相應時節,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們(men) 可以種種菜、澆澆水、施施肥,幹點力所能及的活,讓老人們(men) 既能鍛煉身體(ti) 、忙中有樂(le) ,還能降低“頤養(yang) 之家”夥(huo) 食成本。
入住新東(dong) 村“頤養(yang) 之家”的尉廣軍(jun) 說:“住在家門口,有吃有喝有玩的地方,還能和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聊天解悶,再幹點小活,這生活讓我們(men) 安心又快樂(le) 。”
在瓜園新村,“頤養(yang) 之家”的服務內(nei) 容中明確規定,鎮衛生院醫生定期來幫老人們(men) 測血壓、血糖,檢查身體(ti) 和進行初步診斷;如有突發緊急情況,“頤養(yang) 之家”負責將老人送往區級以上醫院診治。
在雲(yun) 州區楊莊村“頤養(yang) 之家”,由雲(yun) 州區婦聯牽頭,組織有部分勞動能力、有編織技藝的老人製作五彩繩進行售賣。老人普遍反映很有意義(yi) ,既增加了收入,又實現了老有所樂(le) 、老有所為(wei) 。
據了解,大同市通過為(wei) 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購、助娛等針對性、多樣化、保障性特色服務,實現養(yang) 老、護老、樂(le) 老結合,提升了農(nong) 村困難老人的養(yang) 老質量和水平。
“這項工程,突出強調‘頤養(yang) ’二字,就是不僅(jin) 要把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養(yang) 起來,還要讓他們(men) 身心愉悅、保養(yang) 年壽、安享晚年。”大同市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截至2022年年底,大同已在52個(ge) 村建成“頤養(yang) 之家”,400多位農(nong) 村“兩(liang) 無”老人在“頤養(yang) 之家”享受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服務,1500多名農(nong) 村困難老人通過“頤養(yang) 之家”享受送餐、醫療等服務。預計今年年底,大同市將實現“頤養(yang) 之家”在農(nong) 村地區的全覆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3日 1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