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政觀江蘇|從中央到地方,太湖治理為何備受矚目?

發布時間:2023-04-06 14:31: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關(guan) 心太湖治理。3月28日至31日,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書(shu) 記、副部長孫金龍率隊到江蘇調研太湖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在此之前,江蘇環太湖的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市長也分別到太湖調研,共同關(guan) 注太湖水質藻情,促進流域岸線整治、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

  近日,江蘇省委印發了《關(guan) 於(yu) 在全省各級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幹部中大興(xing) 調查研究的實施方案》,將“全麵加強太湖治理”作為(wei) 由省委、省政府領導同誌牽頭調研的課題之一,並研究製定“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或規劃。

  從(cong) 部委到地方,對太湖治理的高度重視,不僅(jin) 是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兩(liang) 山”理念、落實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也是以實際行動在調查研究中找準問題、尋找路徑,推動太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綠色成為(wei) “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最鮮明的底色。

  密集調研 聚焦水質藻情

  自2007年太湖暴發“藍藻危機”後,除藍藻、提水質便成了太湖治理的首要問題。

  3月16日,蘇州市市長吳慶文來到吳中區專(zhuan) 題調研太湖寺前水源地和圍網養(yang) 殖拆除區水質情況。吳慶文近距離察看湖麵水情,聽取水質監測、水量保障、藻情預警等水源地管理保護情況。“要實時關(guan) 注太湖藻情,嚴(yan) 格做好水質監測,確保水源地周邊水質穩定,為(wei) 安全優(you) 質供水提供有力保障。”吳慶文說。

  為(wei) 保護太湖水源地水質,太湖寺前水源地現已建成全長5.8公裏的防藻圍欄,配備巡邏快艇不間斷巡查,水質自動監測站24小時在線監控相關(guan) 檢測指標。

  清淤是改善水質的關(guan) 鍵一環。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市長趙建軍(jun) 提出了太湖治理的諸多發力點,頭一條便是試點開展生態清淤固淤。

  3月17日,趙建軍(jun) 來到二輪二期太湖生態清淤馬山月亮灣七裏堤項目現場,深入了解清淤量和淤泥固化情況,要求進一步創新清淤技術裝備和淤泥處置方式。

  “藻泥處置成本多少?有機肥銷售渠道暢通嗎?”在江蘇神力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趙建軍(jun) 查看了藍藻協同秸稈發酵處置資源化利用係統,對企業(ye) 與(yu) 高校合作探索市場化處置利用藻泥的創新做法表示肯定。

  在太湖治理上,常州也格外關(guan) 注水質藻情。3月23日,常州市市長盛蕾專(zhuan) 題調研太湖治理工作。盛蕾乘船深入竺山湖湖區,實地察看水情藻情。今年1-2月,竺山湖水質為(wei) Ⅳ類,武進港、漕橋河、太滆運河三條入湖河道總磷、總氮同比下降14.4%和10.7%。自3月1日以來,竺山湖區域藍藻密度總體(ti) 處於(yu) 較低水平。

  “進一步提高湖泊治理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堅持高標準控源截汙,嚴(yan) 格控製入太湖汙染物總量,推動以支流保幹流、以幹流保湖體(ti) 。”盛蕾強調,要強化預警監測,密切關(guan) 注藻情和水質變化,不斷提升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水平。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運行生態修複工程,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推動從(cong) 傳(chuan) 統治理向多元治理轉變,不斷提升滆湖水域的生物多樣性,夯實水環境改善基礎。

  3月28日至31日,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書(shu) 記、副部長孫金龍率隊來到江蘇宜興(xing) ,就進一步推進太湖生態環境治理開展調研。孫金龍詳細了解太湖工業(ye) 汙染治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城鎮和農(nong) 村汙水處理以及水生態修複工程建設等情況,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推動太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進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

  綠色發展 護萬(wan) 頃碧波

  太湖因水而美,江南因水而興(xing) 。太湖流域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麵積,養(yang) 育了全國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的GDP,繁榮了覆蓋江浙滬兩(liang) 省一市的環太湖經濟圈。太湖治理事關(guan)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戰略全局。

  過去,太湖水質惡化問題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多年來,太湖江蘇流域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綠色發展理念,下決(jue) 心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

  無錫在2007年至2016年底的10年間,共關(guan) 停企業(ye) 3070家,搬遷入園企業(ye) 5480家,否決(jue) 和勸退不符合環境要求的擬建項目2000多個(ge) 。蘇州在2012年到2022年的10年內(nei) ,關(guan) 停、淘汰低效產(chan) 能企業(ye) 7344家,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作坊)5.35萬(wan) 家。近年來,太湖流域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76座,日處理能力831萬(wan) 噸,主要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持續提高。

  曆經10餘(yu) 年的常抓長治,太湖水質明顯改善。2022年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15年以來首次達到Ⅲ類標準,各項水質指標均創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2022年,即使太湖流域遭遇罕見高溫少雨極端天氣,太湖藍藻依然得到很好控製,太湖8個(ge) 水源地水質保持良好,自來水出廠水水質全麵達到或優(you) 於(yu) 國家標準。

  2022年6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印發了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ti) 方案》,首次對太湖治理提出了“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態支撐、長三角區域水安全保障重要載體(ti) 、全國湖泊治理的標杆”等3個(ge) 重要的功能定位,並將太湖治理目標從(cong) “兩(liang) 個(ge) 確保”提高為(wei) “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麵積水質黑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和水資源配置能力”。這對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為(wei) 實現國家對太湖治理的新定位、新要求,應對太湖治理的新挑戰、新形勢,江蘇按照“控源減汙、生態擴容、科學調配、精準防控”係統治理思路,在強化流域聯保共治,充分發揮太湖生態支撐作用,樹立全國湖泊治理的標杆上下功夫。

  蘇州明確提出了今年太湖治理的新要求,確保連續16年安全度夏,確保供水安全萬(wan) 無一失,確保水質提升目標如期完成,促進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的太湖之美新麵貌。此外,蘇州著眼於(yu) 太湖生態島,最大化實現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值。截至目前,太湖生態島開工建設17個(ge) 項目,完成投資3.16億(yi) 元,獲批自然資源部首批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無錫今年將投資110億(yi) 元實施140餘(yu) 個(ge) 重點治太項目,以太湖治理這個(ge) 生態文明建設標誌性工程,統籌推進長江大保護、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真正實現一泓清水入太湖。常州將強化控源減汙,統籌加強工業(ye) 、生活和農(nong) 業(ye) 麵源等汙染管控。同時,強化生態擴容,加快實施滆湖生態清淤和滆湖、長蕩湖等太湖水係退田還湖工程。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環境美”是“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重要內(nei) 涵。3月31日,江蘇省委書(shu) 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與(yu) 孫金龍在南京舉(ju) 行工作會(hui) 談。信長星表示,邁上新征程,我們(men) 將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更高標準、展現更強擔當,堅定不移抓好長江大保護,持之以恒推進太湖治理,舉(ju) 一反三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充分展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交相輝映的現實圖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