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融合聯動 形成治理合力(基層治理新實踐)
小區停車位有限,隨著私家車增多,越來越擁堵不堪,而小區隔壁的商業(ye) 樓宇裏,停車位卻常年都有富餘(yu) ;垃圾堆積過道,阻礙人車通行,無奈過道處在社區和商業(ye) 樓宇交界的位置,成了“兩(liang) 不管”地帶……像這樣的基層治理難題普遍存在,影響了居民生活,卻缺少化解的良方。
河北省石家莊市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在街道社區與(yu) 轄區內(nei) 各級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商業(ye) 樓宇、社會(hui) 組織等單位之間,探索建立“紅色聯盟”,深入實施黨(dang) 組織聯建、共建,通過統籌協調、共商發展,形成治理合力,共同化解基層治理難題。
“加強黨(dang) 組織聯建、共建,就是要改變過去基層治理中,各單位各自為(wei) 戰的現狀;街道、社區通過擴大‘黨(dang) 建朋友圈’,與(yu) 駐區單位共建共治,構建起全區域統籌、多方麵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城市基層黨(dang) 建工作新格局。”石家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非公經濟和社會(hui) 組織工委書(shu) 記楊少偉(wei) 說。
創造對話平台
提升治理效能
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校園社區曾經有個(ge) “老大難”的問題:社區轄區內(nei) 有9棟連片的居民樓,分別屬於(yu) 9個(ge) 小區,每個(ge) 小區就一棟樓,獨樓獨院。這樣的布局管理起來很是困難。
“這些小區都是老舊小院,沒物業(ye) ,想引入物業(ye) ,人家還不願意來;小院太多,各占空間,停車位、垃圾桶、快遞櫃等公共設施也不好規劃;想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不同小院間還很難協調。”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麗(li) 燕說起了社區的情況。
原來,這9棟樓包括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河北省統計局等多個(ge) 單位的家屬院,還有幾棟屬於(yu) 回遷樓。過去,無論社區還是街道,想要去協調都很麻煩。
因為(wei) 沒物業(ye) ,小區居民可吃了苦。電燈壞了、下水道堵了、垃圾該清了,所有事全部湧向社區居委會(hui) 。為(wei) 難之際,一場會(hui) 議打破了僵局。
西苑街道召開聯席會(hui) 議,邀請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河北省統計局等駐區單位,經過幾輪協商,最終決(jue) 定拆掉各小院圍牆,為(wei) 物業(ye) 運行和小區改造提供便利。
石家莊市委組織部組織三科幹部白雁釗介紹,聯席會(hui) 議是開展黨(dang) 組織聯建、共建的重要製度,旨在創造一種對話共商平台,引導駐區單位、黨(dang) 員代表、居民代表等充分參與(yu) 社區治理,做到“常態例會(hui) 定時開、中心工作及時開、緊急事項隨時開”。
“在街道層麵,以街道黨(dang) 工委為(wei) 紐帶,吸納各級機關(guan) 、國有企事業(ye) 單位、非公有製經濟和社會(hui) 組織等駐區單位;社區層麵,以社區黨(dang) 組織為(wei) 紐帶,吸納駐社區單位、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企業(ye) 、社區社會(hui) 組織、警務室等。街道、社區分別召集各自成員召開聯席會(hui) 議。”白雁釗說。
如今校園社區這9個(ge) 小院合並為(wei) 一個(ge) 院,新小區命名為(wei) “合心苑”,寓意人心相合。小區實施統一管理,不僅(jin) 引入了物業(ye) ,還在2022年底完成了老舊小區改造。王麗(li) 燕建立了一個(ge) 9棟樓的大業(ye) 主群。“以前是一棟樓一棟樓地跑,管了東(dong) 頭顧不上西頭;現在有事大群裏一通知,大夥(huo) 都明白了!”
實施雙向服務
共同破解難題
石家莊市裕華區海天陽光園社區花園小區與(yu) 石家莊市陽光小學僅(jin) 一牆之隔。過去,小區與(yu) 學校聯係不多,自打社區將學校吸納為(wei) 共建單位後,聯係日益緊密,相互解難題也逐漸成為(wei) 一種“日常”。
去年,在消防安全檢查時,陽光小學教職工電動自行車停車場被認定存在安全隱患。然而,學校麵積緊張,已無其他區域可供五六十輛電動自行車停放,若停在校外街道,可能引發占道等新問題。發愁之時,花園小區伸出援手。
“我們(men) 將小區內(nei) 緊鄰圍牆的一處空地劃定為(wei) 車棚,由學校出資安裝充電樁,我們(men) 進行維護,解決(jue) 了教職工的停車難題。”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封傑說。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花園小區也有一件事需要解決(jue) :同是緊鄰圍牆的另一處區域,雜草叢(cong) 生,逐漸成為(wei) 衛生死角。陽光小學得知後,與(yu) 社區商議,將此區域設立為(wei) 學校勞動教育基地。“孩子們(men) 在除草種花中培養(yang) 了勞動意識,還改善了社區環境。”陽光小學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張從(cong) 麗(li) 說。
“現在,街道、社區與(yu) 駐區單位黨(dang) 組織,就某一重大問題會(hui) 召開聯席會(hui) 議開展協商,形成常態化的互聯互助機製。”白雁釗說,“根據簽訂的共建協議,街道、社區與(yu) 駐區單位互相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通過供需匹配,實現深入協作。”
石家莊市長安區青園街道在需求清單上坦言,希望解決(jue) 轄區“停車難”問題,並充實基層書(shu) 屋,滿足居民閱讀需求。此後,駐區單位共計向居民提供錯峰車位50餘(yu) 個(ge) ,並指導街道改造了職工書(shu) 屋,配置書(shu) 籍830餘(yu) 冊(ce) 。同時,青園街道也梳理出自身資源清單,包括場地、政策、誌願者等,為(wei) 駐區單位在社保申請、黨(dang) 建活動場地協調等方麵提供便利。
推動資源共享
回應群眾(zhong) 訴求
“傳(chuan) 球!投籃!” 臨(lin) 近晚飯時間,石家莊市裕華區新天地社區起點公益學苑內(nei) ,上二年級的小學生趙棚坤正與(yu) 六七個(ge) 小夥(huo) 伴,在室內(nei) 籃球館內(nei) 體(ti) 驗籃球公益課。
趙棚坤的母親(qin) 王女士說:“我們(men) 是雙職工家庭,下班較晚或者周末有事外出時,過去隻能把孩子托付給鄰居照顧。現在社區有了公益學苑,孩子可以在這裏學習(xi) 音樂(le) 、美術、籃球等課程,收獲挺大。”
新天地社區把“紅色聯盟”的13家教育機構資源聚集整合,創新設立社區起點公益學苑,免費為(wei) 居民提供文體(ti) 課程和活動場地。67歲的老人葛以榮和老伴一塊居住,孩子平時不在身邊,老兩(liang) 口生活相對單調。但在這個(ge) 學苑裏,葛大爺和其他老人一塊拉二胡、做活動,享受歡樂(le) 時光。“《繡金匾》《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這些曲子,我都學會(hui) 了。”葛以榮說。
街道社區通過聚合“紅色聯盟”成員資源,形成一種新的基層服務平台和模式,回應群眾(zhong) 訴求,解決(jue) 基層治理中的種種問題。根據石家莊市委組織部下發的實施方案,街道、社區與(yu) 各單位要推動活動共聯、服務共聯。“各單位在職黨(dang) 員要到社區報到,開展文明引導、法律谘詢、科普宣傳(chuan) 、環境保護等誌願服務,常態化開展助老、助殘、助困等愛心幫扶。”白雁釗說,“駐區單位黨(dang) 組織參加社區活動每年不少於(yu) 4次,在職黨(dang) 員參加社區誌願活動每年不少於(yu) 10小時。”
石家莊自2020年5月探索“紅色聯盟”機製,在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石家莊市全市街道(鄉(xiang) 鎮)、社區累計召開黨(dang) 建聯席會(hui) 議4200餘(yu) 次,議定解決(jue) 物業(ye) 服務、矛盾調解等問題6821件。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7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